-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大雨倾盆,烟波袅袅,湖面上几十叶五彩斑斓的小舟为沉寂多时的东湖再添新韵。
6月20日,由湖北省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0年湖北省桨板水域救援技能公益培训”在省东湖帆船基地圆满结束。来自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的30余名队员和湖北桨板联盟的8名专业教练参加了这场特别的培训。
这项源自美国夏威夷的时尚运动,在传入国内后,不仅迅速被接纳,还被开发出了特殊的用途。它就是——桨板!
后军运时代 场馆为公益服务
自古以来,坐拥两江交汇的武汉人就亲水爱水,尤其是进入到了6月份,市民游泳的热情也都纷纷高涨。此外,6月13日0时起,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各项户外活动允许有序组织开展,大家一颗悸动的心也开始跃跃欲试了。在全国第19个“安全生产月”之际,为提高水上安全应急救援能力,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和湖北桨板联盟抓住汛期来临前的有利时机,在省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的支持指导下,举办湖北省首期桨板水域救援公益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以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部门关于做好夏季安全防溺水工作的相关指示精神为指导,以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引领,以助力建设平安湖北、平安武汉为目的,通过培训,使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掌握桨板划行技术和利用桨板进行水域救援的技能,为武汉两江四岸夏季值守和建设平安武汉尽微薄之力。
培训中,主办方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将培训防疫和水上安全放在首位。培训依据《静水桨板培训教程》,具体内容有:桨板救援的分类、优势及基本原则;桨板救生的基本方法和桨板巡护的基本方法。培训采用理论加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模式,既有基础技能学习,也有水域救援的理论和实操训练。通过公益培训,使参训队员初步掌握桨板划行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桨板使用中的安全知识及桨板在长江、汉江和平静水域救生及巡护的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水域救生和水面安保巡护任务。经培训的队员,今后将优先参加桨板救援活动。
省水上中心副主任甘俊介绍,湖北省桨板联盟邀请长江救援队进行桨板培训,目的是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技能和救助手段,但一直碍于没有合适的场地开展教学,于是他们向湖北省体育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后者积极响应支持,将第七届军运会帆船比赛场地无偿开放使用,为他们提供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地点。“后军运时代,这个场地是开展水上项目培训,承接大型帆船赛事活动,包括全民健身水上项目推广普及的阵地。而发展桨板运动是省水上中心群众体育工作的一个方面,如今还延伸到了水上救援领域。借此机会,我们将利用好优势,为体育事业服务的同时,更要为公益事业贡献体育力量。”甘俊说。
逆行志愿者用上桨板救援
所谓桨板,顾名思义,就是一支桨、一块板,和常见的小船相比,最大区别在于它没有可供乘坐的凹槽,人必须直立在平坦的充气板上,用桨划行。桨板本就起源于夏威夷,最初是当地冲浪教练,为方便站在海里管理和观察学员,将冲浪板改造加长加大而来,没想到近年成为逐渐风靡全球的新兴运动。
而更没想到的是,它还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水上救援器材。“桨板的优势太多了,一来不用柴油汽油无污染,在江面和湖面行驶非常的环保。二来无机械动力,不像冲锋舟下面的螺旋桨,靠近人的时候有可能会形成二次伤害,桨板在施救时就没有潜在危险。三来便捷机动灵活,负重又高,一块桨板上同时站三个人都没问题。第四点,视野开阔也非常关键,只要站在桨板划行,便可以俯瞰观察游泳者的动作和节奏,一旦发现有危险,立马就可以提前采取救援措施。此外,还可以当做水面急救的平台,或者搬运伤员……”湖北省桨板联盟的负责人说,桨板还有许多功能值得去开发和实践。据了解,桨板目前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得到较广泛的使用。国内近几年来部分省市尝试使用桨板进行水域救援,已经有诸多成功案例,因此从2018年起桨板逐步被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列为水域救援装备。
参加本次培训的均是来自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的队员,他们常年自发在长江、汉江岸边值守,只要发现有人溺水,就会下水救人。随着队伍的壮大,以及武汉市武昌区各级政府的支持,长江救援队逐渐开展多项救援保障,应急救援培训等活动。据介绍,武汉长江救援志愿队民兵连及冲锋舟支队参加了2017年武汉首届水上马拉松的保障、2018年第44届武汉国际渡江节、2018年武汉市浆板比赛的水上救援保障,在水中救起参赛队员约150人,成为武汉水上活动保障的强有力的生力军。
他们是中宣部表彰的“时代楷模”英雄群体,也是游泳和桨板运动爱好者群体。队员们均来自省市政府机关、大专院校、企业单位等各行各业,很多是在武汉疫情防控中迎难而上的逆行志愿者,多名队员获得省市抗疫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他们在武汉疫情解封后的安全期和长江汛期来临前,以体育爱好者健康饱满的精神和昂扬自信的姿态,积极投身疫后重振工作,主动参加桨板水域救援技术培训,为建设平安湖北和平安武汉再立新功。
来自二七桥支队的刘汉伟是武钢的一名居休职工,今年他刚刚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他说:“开始体验时感觉很陌生,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掌握了上板、爬板和划板,我希望通过学习桨板技术,做好水上赛事志愿者的工作。”刘汉伟身边的朋友,二七桥支队队长但荣勋在体验过桨板后,也颇有感触地说:“桨板的出现对救援起了非常大的帮助,值得在队里大力推广。”
桨板之所以能够成为运动新宠,很重要一个原因,在于它对“菜鸟”很友好。来自武汉文昌支队的队长邓福初今年已经68岁了,他颤颤巍巍地站在板上划行了不到两米就掉进了水中,在经过几次“扑通”之后,他就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平衡技巧。邓福初说,他在长江边上志愿值守已经有8年了,之前也有过在长江边救人的经历,“救援不能只凭着满腔的热情,更要注重科学施救,以往我们都是通过长杠、游泳圈、抛绳包来实施救人。”邓福初坦言,如今发现,桨板对救助溺水者确实是个好帮手。“自己穿救生衣,板上固定有脚绳,能够快速在水中进行近距离救援,自己也安全,效率提高很多。”邓福初得意地说:“别看我年纪大,接受新鲜事物快得很,这真是个好东西,回去之后,我们队里也要买2台,真的太好用了。”
湖北桨板第一人跑遍全省推广
在武汉桨板运动圈中,有一位“带头大哥”,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三哥”,他是汉阳区游泳协会会长,也是武汉飞鱼桨板俱乐部和湖北桨板联盟的创始人,他叫史正祥(下图左七)。
说起“入坑”的起因,史正祥至今仍感到兴奋。三年前,他带着身边好友一起去塞班岛旅游时,一下子就被当地人在大海中玩桨板冲浪的场景吸引住了。想到武汉大江大湖的地域特色,他突发奇想:在东湖、月湖、汉江这样的静水江湖中是不是也可以玩桨板呢?回到武汉,军人出身的史正祥说干就干。由于当时在武汉还找不到一家卖桨板的地方,所以他和几位朋友在淘宝上花了1万多元买了4块桨板,并于2017年成立了武汉首家桨板俱乐部,此后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上面,俱乐部也迅速得到发展。
桨板出现在武汉市民的视野还是在近两年的水马和渡江节活动中,史正祥介绍,很多游泳协会的会员都是游泳好手,在水马和渡江节活动中被邀请担任护航手。有了桨板,方圆五六十米的地方如果出现险情,只需要划三下就可以,而游泳不可能有这么快的速度,桨板因此成了武汉水上救援队的救生“利器”。当时担任水马救援的总指挥就说,桨板救援这种新型手段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启示,“桨板和冲锋舟的配合是最完美的。桨板贴近人,初期实施第一防线救援,接着冲锋舟迅速把救起的人及时转运到岸上,堪称完美结合,这也弥补了冲锋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在东湖平缓的水面上,桨板的优势越来越得到重视。”
看到桨板运动发展势头如此之好,史正祥决定玩就玩好。听说深圳有个美国教练主讲的培训班,便自费带人前去学习,“学习最新的规则和玩法,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广桨板运动。”为了在湖北推广这个新兴项目,他自己带上桨板,开着车,像“蚂蚁搬家”一样走遍全省的大多数大型游泳馆,远到恩施、南到赤壁,不遗余力宣传桨板项目。如今,全省已经有44家俱乐部加入到了湖北桨板联盟,仅武汉就有21家桨板俱乐部。
为了在湖北更好地发展这项运动,尽管他每年得自己贴大几万元进去,但史正祥乐在其中,而发展计划在他脑海中也非常清晰。“长江之畔、百湖之城的武汉,推广桨板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来看,上千人的爱好者人群已经实现,下一步发展规模的目标是达到‘万人千板’,我相信桨板会成为我省水上运动的一抹重要亮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