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男婴刚出生1天生命就岌岌可危 多学科医护联手用ECMO救他一命
湖北日报 2022-02-17 20:38:14

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李晗)男婴刚出生就呼吸困难,身体各项指标持续恶化,随时有夭折可能。紧急情况下,医生及时为这位出生仅2天的新生儿实施体外膜肺治疗(ECMO),让患有先心病、呼吸衰竭的男婴心肺暂时“休息”,通过ECMO代替心肺功能,建立体外呼吸和循环,赢得宝贵的救治时机。目前,该男婴是湖北最低龄的ECMO植入救治的新生儿。

1月22日,一名足月出生的男婴出现呼吸困难,由于体内缺氧,四肢末端呈青紫色。家属紧急将他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被诊断为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在呼吸机辅助下仍然不能缓解缺氧状态。 中南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金平及新生儿科主任何秉燕等专家反复评估,多学科会诊后一致认为只有尽快实施ECMO治疗,才能为宝宝争取一线生机。在取得家属的充分支持后,1月23日晚21时10分,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团队为男婴进行ECMO植入术,1个多小时的手术非常顺利,植入ECMO后,宝宝的血氧饱和度由47%恢复至100%,呼吸及循环功能逐渐稳定。

“ECMO能够起到临时代替人的心肺功能的作用,让心肺得到休息,为心肺功能恢复争取时间。” 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主任陈剑锋表示,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抵抗力差及个体弱小,导致ECMO的植入操作非常困难,特别是出生仅1天的新生儿,主动脉直径仅3毫米,全身的血液仅200多毫升,还不足一小瓶矿泉水的容量,呼吸循环参数设置、伤口引流、预防出血等步骤都需要更加精细。

成功植入ECMO后,心血管外科、儿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的医护人员24小时在病床边守候,随时观察病情病患。1月28日,经历107小时的ECMO生命支持后,宝宝成功撤机,撤机后呼吸、循环稳定,经过新生儿科医护团队全力救治和精心护理,目前宝宝病情正在逐步恢复。2月17日,宝宝的父母给医护人员送来三面锦旗,感谢他们的努力救治。

刘金平表示,ECMO是一种心肺功能辅助治疗的生命支持技术,临床主要针对各种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被誉为“救命神器”。但该技术操作难度高,监护要求严格,需要专业的团队娴熟的配合,才能保障顺利救治。尤其仅出生1天的新生儿,在治疗和操作方面与成人和儿童相比,有更多不可预知变化和并发症发生,因此对救治团队的技术、经验和配合度等方面要求更高。

责任编辑:李艳琼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