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去年以来,湖北省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金字招牌,推出系列真抓实干的硬举措,多项营商指标持续进位。武汉、襄阳、宜昌、黄石四地改革举措上榜《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获国家发改委认可推广。2022年首个工作日,湖北召开全省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省委书记应勇强调,必须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系统集成、整体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打造疫后重振新标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区域价值提升新优势。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如何持续深化?湖北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有哪些经验可总结推广?为此,《党员生活》杂志联合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办公室推出系列报道,敬请期待。
全省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提了这些要求
——锚定加快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省份之一的目标,充分运用市场力量、社会力量、法治力量、文化力量,切实把我省营商环境建设做实、做细、做成品牌,努力让营商环境成为我省疫后重振新标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区域价值提升新优势。
——当前,营商环境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正在从点上突破向整体发力转变,从表层修复向系统重构推进,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更加注重制度供给、理念更新、文化涵养等软实力提升跨越。我们要在全国发展大局和湖北发展实际中把握和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这对今年“开局企稳、复元打平、再续精彩”极为重要,对疫后的湖北极为重要,对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极为重要。
——稳住经济大盘,关键是稳一季度、稳市场主体、稳工业、稳投资、稳外贸、稳消费、稳预期,这些“稳”都要靠优化营商环境、壮大市场主体来实现。要以营商环境之“优”促进经济大盘之“稳”,以一流营商环境集聚资源要素、促进循环畅通,实现稳中求进。
——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给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让群众便利,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营商成本,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清理涉企收费降低财务成本,推进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加强煤电油气运等保障降低要素成本。
——要发挥良好营商环境“磁场”和“洼地”效应,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脚踏实地把综合交通枢纽做强做优,把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做强做优,把低成本、高效率现代物流体系做强做优,把高标准市场体系做强做优,真正使湖北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发展优势,建设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内陆“新沿海”。
“高效办成一件事”扩面提质
“高效办成一件事”即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烦的问题,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利企便民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湖北省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和《持续深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若干措施》的具体行动。
以需求为导向提升政务效能
2022年1月4日,宜昌华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谭永强说出心中的“目标”:力争今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谭永强的信心源自宜昌实行的“‘多证合一’,六证同发,手续全程代办”政策。“六证”,指项目建设需要拿到的六种证。“多证合一”六证同发后,企业实现“立项即发证、拿地即开工”。由此,企业大幅减少时间成本,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省政务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胡雅南介绍,2021年,湖北省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省政务办以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为导向,坚持大力推进减事项、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全方位提能增效。在减少审批事项方面,经过2021年的努力,市、县两级事项压减率分别为18.5%、32.8%,湖北省已经成为全国县级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之一。在压减审批时限方面,省市县三级审批事项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减少79%。在精减材料方面,推出首批51本高频电子证照数据共享,让办事群众免提交材料4.62万份,占办事材料总数的6.2%。在减跑动方面,全省政务服务跑动次数减少83%;1325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武汉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企业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省政务办在流程再造上进行改革,围绕企业群众高频办事场景,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对涉及多部门审批的事项进行业务集成、流程再造。2021年实现12项“一事联办”事项全省推广。全省“一事联办”事项上线总数3467个,办件量达94.3万件,平均办理环节由4个减至1个、时限由法定的43天缩减至9天、材料由16份减至8份、跑动次数由6次减至1次。
同时,省政务办持续推动系统联通和数据共享。完成74家省直单位970个政务系统上云,深度联通142个国垂、省垂业务系统,省直和市州1660个系统与省大数据能力平台成功对接。
以政府有为促市场有效
如何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胡雅南介绍,下一步要进一步扩面、提质、做实,围绕企业和群众关注的高频事项,进行业务集成,将“一事联办”事项由21项扩大到40项以上,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间、环节和材料。
同时,推进更多事项“跨域通办”。编制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现同一事项在全省同要素管理,同标准办理。在抓好第一批312项全省通办和城市圈通办事项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更多事项跨市、跨省通办。推进更多事项“一窗通办”。
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综窗改革,努力实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事项100%进驻,并采用综合窗口模式提供服务。
推进“一网通办”更好办。加大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数据共享力度,推进“一企一档”和“一人一档”建设,加快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的共享应用,努力实现各类证明材料、信用信息更新联动,跨部门便捷查询调用。(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高艳;摄影 柯皓)
打造高水平内陆“新沿海”
2021年12月,湖北省进口和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0.7小时和0.71小时,较2020年12月分别压缩39.69%和55.06%,较2017年分别压缩82.35%和96.41%,超额完成国务院要求较2017年压缩一半的目标,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历史上首次优于全国水平。
湖北加速度的背后,是武汉海关锚定全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内陆“新沿海”目标,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真招实措。
硬核措施让企业享受红利
2022年1月1日,武汉海关为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签发了湖北省首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原产地证书,这批货物出口至日本,货值72万元,凭着这张证书,货物税率降低了1.4个百分点,可节约税费成本过万元。该公司预计协定生效首年,可节省成本超180万元。
武汉海关副关长沈建明介绍,RCEP由东盟在2012年发起,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协定生效后,15个已核准成员国之间90%以上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将产生深远影响。武汉海关积极帮助湖北企业应用好协定条款,充分利用协定生效后的优惠安排,推动湖北开放型经济借势发展。精准针对168家企业,派出专员开展“一对一”培训辅导,帮助企业用好用足RCEP规则。建立绿色通道,实现即申、即办、即领,推动广大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服务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是武汉海关以持续提升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为主攻方向的一个缩影。
2021年,武汉海关深入落实改善营商环境政策,深化关政协作,联合省商务厅建立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出台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25条硬核措施。搭建“企呼关应”直通车,打造海关与企业互动交流平台,全年共为企业及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898个。
优化营商环境的海关样本
2021年12月29日,一个白色的的身影划破鄂州花湖机场的上空,这是从北京飞来的校验飞机“奖状C560”,是花湖机场建设以来迎来的第一位“空中旅客”,这标志着花湖机场即将启动校飞。花湖机场是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性货运机场,投用后预计2025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45万吨。在花湖机场建设过程中,武汉海关多次实地调研,进行航空口岸建设工作指导,助力鄂州提升口岸功能、贸易功能。
沈建明说,支持湖北自贸区、综保区融合发展是武汉海关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重要工作,今年将重点支持鄂州综保区申建和花湖机场建设开放,拓展多式联运国际物流大通道,助推“铁水联运”“水水联运”“日汉欧”“日汉蒙”跨境物流新通道业务发展。
除此之外,2022年武汉海关还将试行“承诺即入”改革。持续推进“减证便民”行动,最大限度压减审批事项“承诺办理时限”。采取“即报即检、分级管理、现场查验”便利措施。
为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武汉海关鼓励企业按照生产经营规律,自主选择“全国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多种通关模式“套餐”,将进口“船边直提”和出口“抵港直装”改革试点扩大到全省范围,持续推进免除查验没有问题企业吊装、移位、仓储费用工作。(党员生活全媒体记者 高艳)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