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行走在位于京山市的高关水库大坝上极目远眺,四周青山环绕,一库碧水延伸到远方。
“水库水质现在Ⅰ类。”近日,上世纪70年代参与高关水库建设的建设者应邀回水库参观,高关水库管理局副局长曾军华介绍。
据介绍,高关水库建库时,原本为一池清水。当时应城建坝,京山修渠,水面养殖权由京山管理,养殖模式为“人放天养”。后来,出于利用水面发展经济的需要,在此成立渔场承包养殖,一段时期大量投肥,将水质破坏为Ⅲ类及以上。
受到破坏的水体是如何恢复清澈面貌的呢?
改变发生在2013年。在省水利厅支持下,高关水厂2013年建成投产,承担京山、应城、天门3市8个乡镇20万人的供水任务。高关水库成为2亿立方米的“大水缸”,被列为重点水源地保护区。
必须让“缸”里的水变清!几届高关局党委锚定“还高关水库一库清水”的目标不动摇,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攻坚克难。
“远的不说,就说近些年吧。先是严厉打击水面投肥养殖行为,后来联合京山市有关部门,依法注销高关渔场承包者滩涂养殖证。”曾军华介绍,近十年,尤其是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打好以“净库行动”为代表的系列碧水保卫战,镇村两级库长加密巡查防范问题发生,荆门、京山两级库长分别一年四次巡库并督导解决难点问题,省水利厅也曾多次派员进行环境问题督办。
在多方支持下,高关局和京山市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位于水库上游的养鸡场、养鸭场11处,拆除棚舍面积1.4万平方米。
为进一步巩固水源地保护成果,2021年,高关局党委以党建与业务融合试点为契机,擦亮“只要高关美,不怕流汗水”的局党委党建大品牌和“水电经济强基础、一库清水惠民生”的大坝枢纽党支部党建小品牌,加强党建引领,同时确立了“水质一类、环境一流”的治库目标,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影响水质Ⅱ类向Ⅰ类提升的重要因素——垂钓和游泳。为此,高关局打响“禁钓、禁泳”碧水保卫战,联合京山市公安部门制定并发布《关于高关水库严禁垂钓和游泳的公告》,并专门开通了水源地禁钓禁泳手机短信提醒业务。
“一年来,劝阻游泳500余人次,劝离垂钓者1000余人次,收缴鱼竿100余根,收缴鱼网150米,垂钓、游泳现象基本得到遏制。”大坝管理所所长童先良说。
水库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是个综合性大课题。2021年,大坝管理所联合库区乡镇开展4次“环库保洁”志愿者行动,清捡库岸白色垃圾超过1吨,打捞浪渣杂物垃圾10余吨。“作为全省智慧水库和库长制标准化试点,明年我们还将利用无人机、5G无人船、夜视摄像头等进行常态化执法巡查。”大坝管理所副所长吴超自豪感溢于言表。
水生态补偿对提升水质同样功不可没。
曾军华介绍,库区上游村民习惯将农田秸秆投入水库里,秸秆腐烂后对水质造成影响。2021年,高关局创新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采取“局里奖一点,村里补一点,农户出一点”的办法,对水库边500亩农田实行“秸秆粉碎回田补偿”,解决了以往秸秆入库污染,还减少了化肥施用量,减轻了面源污染,更融洽了库群关系。
为了切实优化水质,京山高关农村安饮公司也在倾力作为。在库区主要路口和醒目位置设立保护区界标,在水源地保护区安装警示牌、标识牌,沿水库岸线安装永久性保护围栏,在距离取水口500米范围设置水中拦网并实施24小时动态监管,对水库水质每天进行3次检测……
“随着除险加固工程推进,水库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有时还会回落到Ⅱ类,保持Ⅰ类水质任重道远。只要高关美,不怕流汗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曾军华言语铿锵。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通讯员 徐智容)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