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勇当湖北东湖科学城主力军 争做光谷科创大走廊排头兵 武汉未来科技城的“创新”猜想
湖北日报 2022-01-20 09:05:34

武汉未来科技城龙山创新园。

湖北东湖科学城核心区效果图。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

极目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外国专家新年派对。

1月15日,湖北东湖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区,一场建设攻坚誓师大会,在荒烟蔓草的梁子湖畔举行。湖北东湖科学城前线指挥部及建设攻坚突击队,在工地铁棚边正式组建。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洁领誓并表示,经过近一年建设,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进入了攻坚关键期,必须聚力提速、超常推进,成为武汉争创“两个中心”的核心支撑,为光谷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学之城、具有区域辐射力的追光之城、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向往之城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11年前,也是这样的铁棚边,武汉未来科技城在一片荒野中诞生。2011年正月初八,未来科技城第一个项目开工,最早拓荒的十来个人,在漏风的铁棚里一住就是14个月。

如今,作为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的光谷主战场,武汉未来科技城再次接过攻坚突击队的战斗红旗,搭起铁棚,向着国家创新战略使命出发,踏上了第二次“筑城之路”。

2021年,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的湖北东湖科学城应运而生,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一道,成为新时期湖北创新发展的战略支点,并将拉动省内“武鄂黄黄咸”全域创新。

武汉未来科技城地处湖北东湖科学城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区,面积66.8平方公里,约占湖北东湖科学城规划范围总面积的67%。

筑城11载,武汉未来科技城已形成以华为为龙头的化合物半导体产业集群;以存储器芯片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以锐科激光为龙头的激光产业集群;以及以数字经济创新为核心,以智慧能源、数字地球、数字装备为主要方向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这里,是中国光谷乃至湖北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国家战略承载地。全球领先的5G光通讯芯片、国内首款40纳米量产的北斗芯片、全球最小可量产Mini-LED芯片、国内首台万瓦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多项突破性创新成果,诞生于此。

这里,大批芯片设计、研发、制造与封测企业,为点亮“中国芯”星夜兼程,园区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

这里,是华为在全球的14个研发中心之一,布局有光能力、终端研发和软件交付三大业务中心。华为位居世界第一的光网络市场、WDM/OTN市场及100G市场,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均出自武汉基地。

11年来,武汉未来科技城注册企业超过2000家,聚集了德国电信、西门子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子、航天科工、中船重工等20家大型央企,培育出了4家高科技上市公司。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作为全国四大央企集中建设人才基地之一的武汉未来科技城,截至目前已累计引进21位海内外院士、300余位国家及省市人才、近400人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

这21位院士,分布在智能装备、北斗导航、新能源、数字建造、海洋工程、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担任创新平台与科技企业的驻站院士、首席科学家。5万余名科技创新人员、1000余个海内外双创团队,在这里与世界同步创新。

科技,改变历史。

创新,改变未来。

武汉未来科技城,将为湖北东湖科学城和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带来怎样的创新猜想?

为了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攻坚队”全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

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攻坚突击队,武汉未来科技城是“攻坚队长”。重担在肩,使命光荣。

连日来,东湖科学城核心区光谷科学岛上,机器轰鸣。数十台挖掘机和运土车正在加紧施工。

作为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创新极核,湖北东湖科学城将集中布局9个大科学装置、9个创新中心,承载3条千亿产业大道、2个万亿产业集群。已经挂牌的7家湖北实验室中,5家位于光谷。

“黄金走廊”的两岸,华为武汉研究所项目、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相继投运,中国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硅谷小镇·科技园二期等项目建设星夜兼程,“神农设施”等重大科学设施已完成预研预制。

这座科学城,内核不过100平方公里,却牵动着18.59万平方公里荆楚大地的创新脉搏。

新增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或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从0到1,距离最近的数字,却是最艰辛的破冰。

2021年10月,湖北东湖科学城新增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纳入国家专项规划,加上已获批的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国家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湖北东湖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望达5个。

2014年通过国家验收的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在2018年进行的国际评估中,专家组认为该装置已“成为国际领先的脉冲强磁场装置之一”。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潘垣院士认为,中国要成为未来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就必须发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是基础研究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平台。

“最强大脑”领兵挂帅科学城

密集的智力资源,为湖北东湖科学城前沿创新打造了“最强大脑”。

刘经南院士的通导一体化北斗高精度芯片关键技术等,在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转化,实现了北斗高精度定位与控制芯片产品的完全自主可控。

在位于光谷科学岛的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5位首席科学家,堪称阵容豪华——周济、李培根、柳百成、丁汉和谭建荣,皆为院士。作为工信部批准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这里主要聚焦数字化设计、分析和制造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湖北东湖科学城前沿交叉创新“国家队”整装待发

4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亮出“硬”实力

1月4日,锐科激光、达梦数据库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至此,已有4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集聚武汉未来科技城。

创新“国家队”集结,星夜兼程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血脉,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十年磨一剑,研发出世界首支1200千伏特高压穿墙套管。

武汉南瑞获批国家企业技术分中心,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22项,拥有专利983件,累计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励209项。

2018年,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启动建设,这是5大国家顶级节点之一,也是国内第一个上线运行的国家顶级节点。

“我们已经实现湖北省支柱性行业的全覆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武汉运营中心主任谭敏介绍,目前武汉顶级节点已部署上线试运行24个二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达62.78亿,日均解析量在4098万左右,已接入近3400余家企业,部署近36余万个主动标识载体,辐射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中部四省。

在高电压大电流科研试验领域,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亚洲一流水平,目前每年技术开发、转让等科研项目近百项,试验检测近2千项。

在武汉未来科技城,该院科研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建成后,国家高压计量站、电网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网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等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将在此启动运营。

强大原始创新,源源不断支撑、壮大产业集群。

武汉未来科技城“北斗大厦”内,已集聚梦芯科技、湖北地信、依迅等一批“北斗+”创新和“+北斗”应用的企业,形成包括北斗芯片设计、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数据加工与运营服务、北斗终端及运营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链,让中国北斗加速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世界的“北斗”。

在湖北·国家绿色光电国际创新园,激光三大上市公司总部锐科激光、帝尔激光和华工科技聚首,诞生了逸飞激光、睿芯光纤等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一片生机勃勃的激光企业成长“热带雨林”逐渐形成——上游深耕激光材料及配套元器件,中游专攻激光器及配套设备,下游聚焦激光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依托完整的激光产业链,一系列“第一”在武汉未来科技城诞生:国内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国内首台光纤飞秒激光器、国内首次突破1.5微米光纤放大器技术、国内第一部光纤激光器行业标准、国内首个激光产品类国际标准……

1000多个海内外双创团队扎堆“地球村”

这里的创新,不分语言和国界

沿光谷科创大走廊创新带,“光芯屏端网”与生命健康两大崛起中的万亿产业集群,正以湖北东湖科学城为核心,集聚成果、人才、企业和政策,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

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带着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活力而来,汇聚在武汉未来科城这个“地球村”里,酝酿着改变世界的梦想。

2021年12月,光谷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揭牌。这是光谷首家集政务服务、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和文化融入等于一体的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可提供外国人停(居)留证件、永久居留、临时住宿登记等业务的就近咨询和受理,以及人才引进、产业对接、融资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外籍人才尽快融入光谷。

他们,从世界归来——

2011年,孙雷蒙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硕博学位。2017年底,28岁的他学成回国,创立华引芯,专注高端LED芯片与光源技术的研发突破。

创业4年,华引芯自主研发的倒装LED、垂直LED、高压LED、Mini/Micro LED芯片,及其封装器件、半导体光器件,光电性能已达世界水平,弥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

聚芯微电子创始人刘德珩,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2016年,聚芯微电子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创立,专注于高性能模拟与混合信号芯片设计。短短5年间,其智能音频芯片及解决方案便已向OPPO、小米、三星等一线手机厂商完成上亿颗出货。

他们,向世界出征——

2021年10月27日,帝尔激光发布公告称,拟出资不超过1000万美元,在新加坡设立研发和生产中心作为公司中国境外总部,致力于新型激光技术的研发,并将技术导入公司国内总部。

作为湖北东湖科学城创新核,武汉未来科技城汇聚了华为武汉研究所、新思科技、梦芯科技等多家领军企业。科磊半导体、泛林半导体、中科芯、科意半导体等众多国内外半导体厂商,先后在此落子布局,筑芯产业园、半导体三维集成制造创新中心等多个平台建设紧锣密鼓推进。

当前,武汉未来科技城正在抓紧制定半导体产业及激光产业发展规划,为“光芯屏端网”万亿集群提供有力支撑。

数说“未来”

11家工业技术研究院

4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102个省级创新平台

10000+个累计申请专利

21位海内外院士

300+位国家及省市人才

1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1000+个创新创业团队

50000+名科技创新人才

4家自主培育上市企业

16家世界500强

20家大型央企

2000+家创新创业公司

责任编辑:彭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