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日前,G5012恩施至广元国家高速公路万州至开江段开工。这条高速公路串联沪渝高速、利万高速等,将成为利川市直通渝蜀的又一条通道。
利川市与重庆市的两区四县相邻,是衔接武汉城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纽带和门户,是连接“宜荆荆恩”城市群与渝东北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作为鄂渝“桥头堡”,利川如何将区位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主动融入“两大城市群”,争创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利川给出答案,并将其写入利川市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构筑鄂渝发展“同心圆”
“走,万州吃烤鱼去!”这句话一度成为利川人的流行语。
随着2017年利万高速公路的开通,利川市到重庆市万州区的距离更近了,车程由两个多小时缩短到半小时左右。
随着沪渝高速、利万高速、宜万铁路、渝利铁路建成通车,基本形成以利川为中心、平均半径约90公里、辐射四方的交通枢纽。
与此同时,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将在利川设站。建成后,利川有3条铁路、3条高速与重庆互联互通。
大交通格局的形成,不仅是时空距离的拉近、交通出行边界的拓展,更将推动利川市与重庆市两区四县的经济社会交流。
从国家层面来讲,利川市和重庆市两区四县同属长江经济带,两地携手能充分发挥长江中游、成渝国家级城市群对周边节点城市的扩散效应。
从省级层面来看,利川市是湖北向西开放的窗口,位于“宜荆荆恩”城市群和重庆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交会点。
如何推进两地区域协作?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呼之欲出。创建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既能享受湖北、重庆的双重政策红利,又可实现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和文旅融合。
在区域发展大格局中,随着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创建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可充分发挥利川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提升对周边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空间布局优化,区域集聚发展,构筑鄂渝发展“同心圆”。
利川有“中国黄连之乡”的美誉,而重庆市石柱县有国内成熟的黄连交易市场;齐岳山地跨利川市和重庆市云阳县、石柱县等地,云阳县、石柱县依托生态发展风电和民宿等产业;利川苏马荡每年引来数十万名万州等地“候鸟”前来避暑……这些均为利川与重庆等地区域协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争创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利川顺势而为!
下好区域协作“先手棋”
“真没想到,我人在万州,也可以申请利川市的企业营业执照。”2021年12月29日,利川市云茂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人冉茂军很意外。
这份惊喜,正是利川市与重庆市万州区“跨省通办”业务的产物。
截至目前,利川市已与重庆市万州、奉节、云阳、石柱签署“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现9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主动融入区域融合格局,利川不遗余力,部署好协作“先手棋”,做好项目对接、区域联动等工作。
去年下半年以来,利川市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前往重庆市云阳县等地,为利云高速开工建设做前期协调等工作。目前,双方已达成建设共识。湖北省委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利川到云阳的高速建设项目,正在对接和规划中。
利川市通过与重庆市黔江区沟通协调,位于利川市文斗镇的峡口塘电站建设完工,已发电成功并入恩施电网。
利川市组织相关部门前往重庆市万州区等地,考察人才工作,致力建立两地“候鸟”人才库和人才协作机制。
近年来,利川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地客商来利川投资兴业。重庆企业来利川投资兴业逐年增多,在苏马荡旅游地产开发大军中,重庆籍商人独占鳌头,占六成以上。利川万州商会会员200多人,涉足建筑、餐饮、服装等多个行业。
争创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利川奋力而为!
描绘枢纽经济“新蓝图”
蓝图已绘就。为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利川市将主动融入“两大城市群”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人才链、创新链,打造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利川将积极与重庆市云阳县等地对接,做好利川到云阳的高速建设前期工作。
推动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利川将聚焦优势产业,建成成渝地区产业转移基地和“后花园”。合作打造鄂渝旅游精品线路,共建文旅融合商圈。协同建设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农产品流通体系。共建一批现代化康养休闲小镇,打造鄂渝现代康养小镇连绵带。
推动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利川将探索建立医疗卫生共同体,推动避暑“候鸟”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共建技工教育校企合作试验区。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促进区域间人员合理流动、人才创新发展。
争创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离不开县域经济的壮大。未来,利川将围绕彰显“土、硒、茶、凉、绿”五大优势下功夫,勇当恩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挺进全省第三类县(市、区)第一方阵,跻身“百强储备”县培育行列,奋力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化区域强市。
争创鄂渝省际经济协作示范区,利川大有可为!
(湖北日报通讯员 张宝训 秦卫飞)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