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近几年来,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4000余名学生通过技能高考步入大学殿堂,本科上线人数连续7年居十堰市同类学校之首,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稳居全省中职学校第一方阵;近几年来,学校培训汽车驾驶、电子商务、蔬菜加工、酒店服务、现代农艺、建筑施工、幼儿保育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1万余人,有力促进了县域产业发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山区县办出了全省一流的职业教育,有什么成功的密码?近日,笔者采访了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殷均忠。
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殷均忠如数家珍、历历在目。1992年,殷均忠毕业后进入郧阳地区技工学校郧西分校,随着历史的变迁,学校经历了数次合并和易名,2014年,学校与郧西县第二中学合并,定格为目前的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1992年至今,殷均忠始终没有离开职业教育的土壤,从一位机械专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学校校长。
“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一辈子只为做好一件事。学校见证我成长,我更有责任和使命把她发展得更好。”谈到学校发展,殷均忠感慨地说。
该校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创新发展,思想破冰催生发展动力
“学校历经多次合并,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怎么样才能把学校办好?”“质量就是生命,要通过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让学校有位次,学生能出彩,老师有尊严”“深化管理创新,激发教师们干事创业热情,形成比学习、比干劲、比奉献、比业绩的良好氛围”……长期坚守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殷均忠意识到学校顺应时代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发展势在必行。经过深思熟虑,2020年1月,殷均忠上任伊始,就迅速推出了《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关于深入开展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了“特色、优质、创新、协同”发展理念和“立足郧西、服务社会、育人为本、彰显特色”的办学思路,围绕“党建引领、队伍建设、德育创新、特色发展、绩效考核”等五大板块,出台了18项改革方案:修订教职工考勤制度,改革班级管理与绩效挂钩制度、出台师德考核细则与负面清单制度、推出级部制改革和干部联系班级制度……
发展不停,改革不止。2021年秋季,结合18项改革举措的推进落实情况,殷均忠再次提出,进一步深化级部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出台了优化专业部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规范教学教研实施方案、非毕业年级教学业绩考核方案等,推进落实教考分离制度……
思想破冰助推担当实干,机制创新催生发展动力。一系列改革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广大教职工思想进一步统一,心系学校发展、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逐步成为共识。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现象全面杜绝,广大教职工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各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这也让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殷均忠与教职工一起研究果树栽培技术
培育名师,能力破冰赢得社会尊重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培育‘双师型’教师,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着力造就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以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针对教师队伍建设,殷均忠如是说。
2020年初,在殷均忠的主导下,围绕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该校出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教职工思想教育方案》,积极利用中心组学习、教师例会和读书班活动,组织教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统一了教职工思想,逐步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勤恳恳抓育人的良好氛围。同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做到逢会必讲师德,出台了《师德考核细则与负面清单制度》,从十大方面43个角度对教职工的学习、生活及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全面规范,充分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师德师风根植于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之中。
在抓思想统一和师德建设的同时,该校围绕教师能力提升,着力培育职教名师:出台了《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培训方案》,邀请武汉商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高校教授从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与理念更新、教学改革创新与质量保障、综合素质与文化视野、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全体教职工开展全方位培训;启动教师入企实践活动,出台了《教师入企实践实施方案》,2020年以来,先后有30余名专业课教师分别深入东风小康、希尔顿酒店、猛狮科技、精诚汽配等企业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入企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组织教师参加省、市教学能力大赛,在2021年全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该校教师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个,实现了突破;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2021年秋季,落实师徒结对59对118人,对加强班级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很大。
系列举措不仅培育了一支德技双馨的名师队伍,杨世君、许乾梅、洪艳、胡晓燕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用专业能力和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学生及社会的尊重,同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紧跟市场,专业破冰实现无缝衔接
“作为校长,要有一种舍弃精神。”殷均忠说,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要与市场和产业接轨,开设新专业,要引进新师资、购买新设备、花费更多精力,但是不符合市场发展的专业就应该果断摒弃。
秉承这样的理念,经过广泛市场调研,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对专业进行了优化,针对生育政策调整和社会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现状,学校积极申报新增幼儿保育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于2020年秋季开始招生;结合县委确立的全域旅游思路,学校开办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积极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因社会就业对专业学历要求高,学校舍弃会计专业,重组电子商务专业;结合郧西本地走出一批建筑企业家,学校大力发展建筑专业……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制定更精细的学校专业标准和学生发展标准,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技术人才。为此,学校组建了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吸收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的意见,指导专业体系建设。目前,由殷均忠牵头组编的学校6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出炉并实施,规划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符合郧西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5个至7个规范化的专业群,3个至5个市级品牌专业,2个至3个省级品牌专业。
“如何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学校热、企业冷情况,深度推进校企合作,让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与市场和产业接轨?”这也是殷均忠一直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十堰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湖北省卓越建设集团、联想集团(武汉基地)、十堰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郧西精诚汽配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与十堰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学校尝试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开设了“东风小康班”,探索校企共建专业标准、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等,实现订单、定向培养,逐步构建了产教深度融合的“郧西职校-东风小康”模式。
这样一来,开哪些课、培养什么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标准清晰明了,学生进校就是“准员工”,企业专家每月定期来校授课,校企合作真正贯穿到从学生进校至毕业全过程。
对接产业,服务破冰彰显职教使命
“不管学校如何发展,我们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变,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存在的价值。”殷均忠说。
近年来,学校以“发展职业教育,服务郧西经济”为宗旨,落实服务理念破冰,主动对接县域产业发展,积极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彰显职业教育的初心使命:一是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学校积极利用国家开放大学“长征带”项目,组织乡村干部和精准扶贫对象参加学历提升培训,培养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近年来,共有213名村干部和107名精准扶贫对象在学校接受本科、专科学历教育;二是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为经济社会培养紧缺技术技能人才。近5年来,郧西县职业技术学校累计培训汽车驾驶、电子商务、蔬菜加工、酒店服务、现代农艺等方面的技术技能人才1万余人,有力促进了县域产业发展;三是主动对接县域产业,助力县域经济提档升级。近年来,按照一个专业对接服务一类产业,组建一个技术团队,服务一个周期,取得一定成效的“五个一”模式,该校先后选派1500余名专业师生为县域内香菇产业、林果种植,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及餐饮服务等提供技术服务和人力资源支持。
当笔者向殷校长探寻学校成功的密码时,殷均忠微笑道,“哪有什么密码,如果说有,主要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全面优化。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郧西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县域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5亿元建设职教园区,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搭建了平台,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当然,能取得目前这些成绩,也是我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面对未来,“我们将始终把人民对优质职业教育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最大力度汇聚师生智慧、最大限度激发师生力量,努力争创‘双优’职业教育名校,以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助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殷均忠说。
(胡连琼)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