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古道新颜,廊亭蜿蜒;阡陌相交,鸡犬相闻。
这里是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官埠村。
从军营到乡村,10年时间,老兵徐勇带着乡亲们,将这个原本发展滞后的村落,打造成省级生态示范村。
不忘军人本色,投身家乡建设
1999年,徐勇从部队退役,选择自主创业。
他以军人的果敢和独到的眼光,在家乡咸安区官埠镇建起全镇第一个商品房小区,销售火爆。
2012年,官埠村的发展遇到瓶颈,带头人至关重要。在家乡的召唤下,徐勇毅然放下生意,回到官埠村,被推选为村主任。2014年11月,他高票当选村支部书记。他说:“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乡亲们信任我,我就不能退缩,应该把建设家乡的担子挑起来。因为,退役了我还是个兵。”
要想富,先修路。
徐勇号召家人带头捐款,并通过筹资等方式,将村组内几条重要的道路铺上沥青,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接通了自来水管道。徐勇还自筹200万元,为官埠村建起2000平米的农贸市场,解决了这里多年无市场的问题,让周边千户居民的农副产品有了固定的交易场地。
为鼓励村民参与美丽村湾建设,在徐勇的推动下,官埠桥镇和官埠村出台帮扶政策,12个村民小组的活动小广场,只要达到美丽村湾建设标准,都会有补助和奖励。对建设资金超过30万元的小广场,镇里奖励10万元,村里奖励5万元。
如今,走进官埠村各个村组,桃红柳绿、粉墙黛瓦,运动设施、路灯照明、小游园一应俱全。昔日杂乱的村湾旧貌换新颜,官埠村变成了文化旅游村,获评省级“生态宜居村庄”“百佳村委会”。村民说:“就算拿城里的房子来换,我也不乐意,这环境住得舒服。”
不忘为民初心,带领乡亲致富
始终保持军人冲锋姿态,始终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徐勇的办公室墙上,挂有两幅地图,一幅是官埠村二十年发展作战图,一幅是官埠村地形图。
官埠镇,因400年历史的官埠桥得名,素有小汉口之称。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人流密集,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古村落的历史积淀。
2014年刚当选为村支书时,为了熟悉地形,徐勇白天一个个村湾走访,晚上一遍遍反复构思村湾规划。几个月后,徐勇脑海中清晰勾勒出传统商业经济轴、工业经济轴和现代观光农业经济轴的“三轴一新”的发展规划图。
徐勇介绍,用作战图的方式来标注村湾发展进展,这也是多年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他说,看着地图上的一个个村湾被改造,一条条道路被刷黑,就像是一道道难关被攻克,一个个堡垒被攻下。
关心关爱退役军人,要从身边做起。
2019年6月12日,官埠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官埠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占地150平方米,设有接待室、办公室、活动室、服务窗口“三室一窗”。在服务站大厅设有军人荣誉墙,服务站还设有阅览室。平时,徐勇经常组织村里的退役军人在这里开展活动。
“作为一名村支书,这次获得最美退役军人的殊荣,感到十分光荣。我将把这份荣誉转化为更大的动力,带领乡亲们一起,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徐勇说。
(湖北日报见习记者 曹雯 魏萌叶 极目新闻报道组 通讯员 潘健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