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聆听戏曲振兴春天的脚步,不经意间,竹溪山二黄突然火爆起来。山二黄音乐情景剧《青春何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堰地方戏曲优秀剧目展演周”活动中,大放异彩。
2022年跨年之际,鄂西北边陲具有“梨园奇葩”之称的竹溪山二黄喜讯再次刷屏。大型山二黄现代戏《山茶花》在入选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第四届湖北艺术节展演剧目和第二届“荆楚名团聚江城”优秀剧目,亮相央视综艺频道黄金档《中国文艺报道》及《春韵荆楚》2021湖北省新春戏曲晚会后,荣获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成为代表十堰地区近三年来文艺创作生产最高成就和水平的艺术精品。
自豪和惊讶之间,近日又有一条消息吸引了笔者的眼球,甚至颠覆了认知。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一次性解决编制41名,这在全省县级文艺院团中可谓是首屈一指。
舞台上,国家级非遗山二黄的“生旦净末丑”在锣鼓铿锵声中轮流粉墨登场;观众席,成百上千的中、小学生戏迷在“唱念做打”的视觉盛宴中感受戏曲魅力。在竹溪县思源学校呈现的这一幕,就是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戏曲进校园,经典共传承”文艺大练兵的缩影。
从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负责人倪绍明手上看到一份工作日志,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近日工作安排:组织参加竹溪县第三届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文艺演出,筹备竹溪县2022年民间春晚和2022年“梨园闹新春”大型文艺演出……
人才青黄不接的“特别事项”:困惑“一团人”
汉调二黄(竹溪山二黄)是鄂西北十堰地区唯一具有完整声腔体系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从形成、发展、兴盛,并延续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在鄂西北及陕南地区10余个县市,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声腔板式丰富,角色行当齐全,表现手法多样,地方特色鲜明。竹溪山二黄剧种不仅是竹溪县主要的地方文化品牌和地域文化名片,也是十堰市和湖北省重要的古老地方戏曲剧种资源之一。
“竹溪县剧团”成立于1956年,1982年正式挂牌更名为“竹溪县山二黄剧团”,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创作演出山二黄地方戏曲的专业戏曲院团,被誉为山二黄“天下独一团”。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山二黄专业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的难题,一直制约山二黄艺术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该中心以山二黄剧种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为契机,以2012年整体划转更名为“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的改革精神为动力,自加压力,主动作为,以“特别密码”锁定“特别事项”,由山二黄保护传承的困惑到发展振兴的嬗变。
地方党委政府的“特别关怀”:激活“一团人”
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直关怀竹溪山二黄的成长和发展。竹溪县委书记柯尊勇对山二黄情有独钟,掷地有声地说:“山二黄是非遗国宝,更是竹溪的文化活宝”,保护传承好山二黄“要像保护眼珠一样,挂在嘴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挂在嘴上给宣传舞台。2021年11月27日,县委书记柯尊勇作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代言竹溪时,向全世界推介“赏‘京剧之母’山二黄”。2018年,时任县长的柯尊勇带领山二黄演职人员携山二黄乐舞《竹溪欢迎你》赴广州参加中国森林旅游节文艺演出,让沿海人民群众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戏曲剧种还有山二黄,扩大了山二黄的影响。
放在心上给生活舞台。多年来,竹溪县委县政府每年均召开两次山二黄专题工作会,已成惯例。在地方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舍得投资、舍得花钱,为山二黄剧团的前进与发展注入活力。明确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为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每年预算100余万元用于该单位的人员工资和事业经费开支;每年划拨10万元用于剧种保护工作,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连续3年予以近400万元专项资金投入,用于复排传统剧目和新编创剧目;投资60万元,用于山二黄展演中心排练厅的维修改造;
抓在手上给政治舞台。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年年被县委政府评选为先进文明单位,对演职人员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2021年,适逢市县党委、人大、政协换届,该中心一名女党员被推荐为十堰市党代表,一名专业演员被推荐为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一名年仅21岁的青年演员被推荐为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由此可见,该中心在县委政府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挂嘴”“用心”“用手”三管齐下的同时,县委政府聚焦培养人才这个“牛鼻子”,下重手培养人才队伍。2013年在全县公开选拔、招聘10名具备一定专长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山二黄展演中心工作;2015年秋季,招收学员31名,选送至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进行定向委培。2021年,该批定向委培生毕业,通过招聘考试,全部纳入事业单位编制。
一件件实事的兑现与实施,改善了山二黄剧种得以传承和保护的环境,使得山二黄展演中心在困境之中,不断前进与发展,不断有精品名牌产品在省市获奖,在社会各界的声誉日益提高。
上级主管部门的“特别关注”:盘活“一团人”
扶持山二黄剧种发展繁荣,已成为各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特别关注”。省、市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旅游主管部门领导“到竹溪,必看山二黄”已成常态,“不看山二黄,不了解竹溪”已成共识。每年,上级领导均要到竹溪山二黄展演中心调研视察指导工作,看望演职人员。如,2015年8月12日,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梁伟年到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考察调研竹溪山二黄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今年12月14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一行在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竹溪调研乡村振兴,观看了山二黄传统折子戏《柜中缘》,并予以赞赏。
据了解,十余年来,省、市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旅游主管部门领导来竹溪县山二黄展演中心调研指导工作多达二十余次。
2021年3月,山二黄展演中心负责人倪绍明赴省委宣传部参加全国地方剧种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专题汇报了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情况。这充分体现了上级领导对竹溪山二黄的关心和厚爱。
省、市、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申报项目争取资金上,抢抓各项政策机遇,用活用足各种政策,扶持山二黄。近几年,在剧种保护方面,争取国家非遗保护资金300余万元;在人才培养和精品剧目创作方面,争取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发展资金260余万元,同时利用三区人才扶持计划,将竹溪山二黄纳入省艺研所帮扶培养重点。
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把山二黄当作“心肝宝贝儿”,将山二黄展演中心作为全县宣传文化的主阵地、主力军、主窗口,不断提供文艺宣传的平台,凡有重大宣传和涉外活动“不卯山二黄”,使得山二黄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该局局长喻泉源已成为该中心的“常客”,常年现场办公、现场指导、现场呼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向县委政府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为有效解决人才培养、精品创作、文化扶持资金支持可谓是殚精竭虑。
上级主管部门在做好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上,从各方面给予保障,不断把山二黄这个“国家品牌”擦亮。
湖北艺术职校的“特别处方”:整活“一团人”
2015年,31名山二黄定向委培班学员进校后,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将这批艺术苗子视为“掌上明珠”,倍加呵护,严格管理,使其圆满完成学业,一大批青年学员已成为山二黄展演中心的台柱子。
特别处方之一:因剧施教。围绕山二黄剧种的特点,在师资力量上整活,该院戏曲学院院长秦晖亲自制定培训规划,亲自选派老师培养,亲自登台授课培训,为该批学员的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别处方之二:因人施教。围绕31名学员的文化素质、艺术素养及兴趣特长,在培训授课上不搞一刀切,学院“不怕吃亏”,不计成本,不吝投入,采取千人千面的教学方式,一对一地培训,学员专业成绩提升较快。
特别处方之三:因行施教。围绕山二黄剧种的行当,针对学员个人情况进行行当划分,培养文武场演奏人员,安排优秀专业老师对口排练精品教学剧目,分人培养文武场演奏人员。
特别处方之四:边学边演。六年来,山二黄定向委培班共排练教学传统折子戏20余出。这些折子戏分别登上省、市、县的舞台展演。2018年,组织以“梨园古韵传新声”为主题的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竹溪山二黄委培班学生汇报演出。这场专业汇报演出在竹溪县两馆一中心举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莅临现场观摩指导,予以高度评价,现场观众人声鼎沸,齐声叫好。2019年7月,参加十堰市“十进十建”暨廉政文化走基层文艺汇演。8月,由这批年轻学员担纲的山二黄传统折子戏《坐宫》《挡马》《断桥》《挂画》《活捉三郎》参加十堰市第四届地方戏曲调演,均获优秀剧目奖;大型山二黄乐舞《竹溪欢迎你》在省内外均有影响。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根据竹溪地处贫困山区的特殊性,也开具了特别处方。该学院将山二黄定向委培班所有学员纳入奖学、助学扶持对象,六年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累计50余万元。
六年的专业培训,可谓整活了“一团人”。辛勤耕耘,春华秋实。作为建团60余年来的第一个专业科班,该批学员共学会20余个经典传统折子戏,已在近年来的省市县舞台上崭露头角。青春活力,未来可期。按照艺术表演规律,这批学员将保持20余年的青春期,可为山二黄剧种的传承奠定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传承发展,接续前行。20余年后的这批学员,将由大哥大姐变成老师,他们也将传帮带,为山二黄剧种的永续传承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
传承展演中心的“特别关爱”:带活“一团人”
多年来,竹溪县山二黄展演中心抢抓政策机遇,坚持“出人出戏出精品”发展思路,不断强化“有为才有位”“有戏才有戏”工作举措,一手抓艺术生产,一手抓剧种保护传承,历届班子将山二黄传承保护视为“第一生命”,作为“第一要务”,压实“第一责任”,锚定“第一目标”,不断促使剧种由传承保护到发展振兴。
组织开展山二黄剧种研讨会“传帮带”。先后在竹溪举办三次山二黄剧种生存与发展研讨会,邀请省市主管部门领导及省市文艺戏曲界的领导及专家莅溪参加研讨会,指导研讨工作。共收集整理山二黄剧种研讨论文21篇,探寻了山二黄历史渊源,追寻山二黄发展足迹,极大地丰富了山二黄戏曲理论知识。
挖掘整理山二黄专业艺术丛书“传帮带”。经多年的抢救性挖掘整理,《竹溪山二黄剧目集》《竹溪山二黄打击乐和音乐曲牌集》《山二黄戏剧脸谱》三部共6册系列丛书已于2014年5月印刷出版。山二黄专业艺术丛书收集整理山二黄传统剧本106个,移植剧目14个,创作剧目11个,山二黄代表性打击乐和音乐曲牌178个,戏曲脸谱202个,收录竹溪山二黄专业院团和山二黄老艺人收藏的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珍藏的宝贵资料,从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彰显山二黄艺术的独特魅力,是第一部集中全面反映山二黄剧种最为翔实的专业艺术丛书,填补了山二黄过去没有曲谱、文字“教科书”的空白。2019年4月,承担的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戏曲剧种全集·山二黄》编辑出版工作基本完成,该书对非遗项目的永久保存和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可为剧种的世代永续传承提供翔实的学习资料。
山二黄数字化建设工作“传帮带”。2017年,按照湖北省文化厅安排的相关数字化建设资料的采集、收录、拍摄和录音、录像工作,当年完成并上传互联网。
建立山二黄人才培养机制“传帮带”。采取办班培养、师带徒、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聘用的学员,在加强日常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山二黄代表性传承人以戏代培的方式强化培养,在新编剧目《茶嫂择婿》《借官》《爹爹你挂墙头》和复排剧目《三篙恨·祭江》《清风亭·赶子》中,为培养新人,实行A、B角,以拓展培养人才范围。近年来,许多年轻演员在已展演的山二黄剧目中,担任的A、B角色崭露头角,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
2015年以来,围绕定向委培的31名学员专业培训教学,委派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1名生活老师长期驻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对委培学生进行形体、声腔、道白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与学校保持密切沟通联系,合力促进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工作。
历届班子率先垂范“传帮带”。山二黄展演中心班子成员承担着行政管理和专业辅导的双重责任。多年来,班子成员秉承“打铁先要自身硬”“正人先正己”工作理念,在各个方面比一般演职人员必须做得更好,做得更优。带动人才培养,激活一池春水,该中心因而形成一个较好的“传帮带”工作氛围。
一行行坚实的足印,记录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业绩。多年来,竹溪县山二黄剧种保护传承展演中心扎实开展“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戏曲进景区”、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演出活动,年均演出达到200场次,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常态化文艺演出,深受山区人民群众的喜爱。
一幕幕精品好戏连台,展现了山二黄艺术成就。近十年来,围绕竹溪支柱产业茶叶产业,先后创作排演《村官拜师》《茶嫂择婿》《茶嫂招亲》等系列“茶戏”。倾心创作展演山二黄大戏《爹爹你挂墙头》《山茶花》、山二黄小戏《带着公爹改嫁》《茶乡情缘》等数十个。倾心创作了红色革命题材的山二黄音乐情景剧《青春何恐》。结合竹溪经济社会发展,打磨山二黄乐舞《竹溪欢迎你》《我们一起同行》,表演唱《撸起袖子加油干》《新时代生活比蜜甜》《拍案》等一批接地气、沾泥土、带露水,深受农民欢迎、反映时代风貌的作品。
一份份沉甸甸的成果,记载传承保护振兴的幕后故事。山二黄不仅是竹溪的山二黄,也是十堰市和湖北省的山二黄。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深深认识到山二黄剧种不仅是地方的珍贵名片,更是国家和民族的艺术瑰宝,这么多年从各方面给予关心和扶持,不断把山二黄这个“国家品牌”唱响,接续创新性地推进山二黄弘扬光大。
跨年之际,竹溪山二黄开场锣鼓越敲越响,鼓点越来越密,鼓声越来越急,展望秦巴深山的腊梅,又将迎雪绽放。喜闻今日奇葩香,且看来年花满枝。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特别密码”将促使竹溪山二黄这个特别的梨园奇葩更加芬芳四溢,异彩夺目。(湖北日报通讯员 喻泉源)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