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宜昌打造“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品牌
2021-12-19 15:27:11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政宣)网格是市域社会治理的最基本单元,是市域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2010年10月,宜昌市作为全国首批35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之一,开始了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 “一本三化”社会治理新体系的探索。2012年,“社区网格化管理”被评为宜昌市市直机关“双争”活动四星级服务品牌。2021年,被评为五星级服务品牌。

一个网格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家园”。近年来,市委政法委以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品牌质量为契机,始终坚持以大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撑、以大服务为目标,持续创新、不断优化,不断推进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网格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

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要求,我市将网格员与社区专职工作者“两支队伍”深度融合,并按照“4岗18级”的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解决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融合的难题,社区干部队伍职业身份的荣誉感、归属感增强,提能平台拓展、晋升通道打通,队伍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市委政法委出台综治网格中心一体化运行实体化建设实施意见,对全市综治网格中心建设总体思路、工作目标、组织形式等方面提供工作指引,全面推动市、县、乡、村四级综治网格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2020年6月,市社区网格管理监管中心更名为市综治网格中心,聚焦基础数据掌握、特殊人群管理、矛盾排查化解和风险隐患上报职能职责,进一步筑牢村(社区)基础应用平台、巩固网格管理服务底座。

社会治理资源进一步整合

市综治网格中心建强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和掌上社区服务中心“宜格服务”平台,整合了综合治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资源,实现信息、服务、联动、管理、共治“五个一体化”。当前,“宜格服务”平台覆盖全市110万以上居民。

疫情防控期间,社区依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融合网格化管理、健康码等应用,为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智慧赋能,成效显著。

一系列智慧成果广泛应用,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践的一抹新亮色。2016年以来,宜昌先后荣获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奖、中国智慧城市领先奖、十二五中国智慧城市社会治理领军城市、“互联网+公共服务”领先城市等称号。

到目前,“宜格微治理”平台建群1.18万个,入群115.9万人;在“宜格服务”平台集成54个部门服务事项,目前通过平台查询及办事群众已达10万人次。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于平安建设、志愿服务,延伸市域社会治理的触角,让“独角戏”变为“交响曲”。“宜格服务”平台以网格为单元,通过标准化“建群”,集中全市资源提供服务,吸引居民入群参与治理,实现与基层社区、服务单位和政府部门的高效互动。以网格员为牵引,组建“社区民警、家庭医生、法律顾问”等7支队伍构成的社区服务团队,将基层治理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问题有人管、烦事有人解、困难有人帮”。

服务管理质效进一步提升

探索“网格发现、社区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居民通过微信群“在线报事”,网格员将群众反映的社情民意上报,社区、街道和部门分级快速响应,初步实现基层联动处理居民诉求的功能。

疫情防控期间,上线运行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系统,高峰时每日筛查分析200余万条防疫数据,生成可视化疫情地图,研判区域性疫情发展态势。利用风险防控智能分析甄别校园周边重点人员,实现智能预警253次。升级矛盾纠纷化解系统,推进各专业调解委员会网上对接跟进,受理调解矛盾纠纷16150件。

市综治网格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智慧赋能。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机器人“居民助理”在线服务,推动53项公共服务审批事项再造服务流程,实行“不见面”网上申报,社区办事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同时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推行网格为民代办、登门帮办服务,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市委政法委将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优化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宜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献科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