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江卉、通讯员朱铭、王振海)从一个个冰冷的烈士名字,到一张张风华正茂的英雄照片、一段段感天动地的故事,武汉市东西湖区历时半年“拼图”出26位烈士的英雄壮举。
12月7日,东西湖区人武部政委陈玉锋向记者介绍,今年5月,区人武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成寻访专班,深入挖掘东西湖区籍烈士的生平、事迹等信息,并把寻访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寻访专班整理后发现,登记在册的东西湖区籍烈士共计71名,其中包括用生命践行誓言的红军战士王习交、唐山抗震抢险的潘毛刚、勇救落水群众的谭骁、在国防施工中舍己救人的文成全、一等功臣飞行员程小波等烈士。
程小波烈士生前是空军一级飞行员。
“由于年代久远及保密等原因,很多烈士的信息不全,一些烈士亲属不了解烈士牺牲详情,甚至不知道烈士的安葬地点。”东西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代四化介绍,年代最远的是红军战士王习交,1930年随部队北上后就失去联系,至今已有91年。寻访专班列出清单,对烈士的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牺牲时间地点、英雄事迹等20余项信息逐一登记复核。
近半年来,寻访专班克服年代久远、资料不全、烈士亲属难寻等重重困难,在东西湖区党史办、地方志、驻军部队、档案馆、烈士陵园等单位和部门的协助下,整理出22位烈士和1个烈士群体共计26人的英雄事迹材料,还有多位烈士的寻访线索正在进一步核实中。
东西湖区人武部部长王树人表示,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区人武部为所有东西湖区籍烈士建立了信息台账,留存寻访到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并启动《东西湖区烈士英名录》编撰工作,收录烈士的军装照、生活照、遗物照等。
“让英烈不朽的,是他们的精神丰碑,这是我们身边的英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寻访活动将持续进行。”东西湖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寻访记录的英烈事迹将作为党校授课和中小学校红色教育读本,推进烈士事迹“进社区、进学校、进军营”,大力宣扬烈士事迹,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26位烈士中,有的随红军北上,一去不返;有的身先士卒,舍己救人,军地寻访专班讲述——
一个名字就是一个壮烈的故事
寻访专班翻阅档案核查线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个名字,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段英烈的故事。如何从档案的只言片语中,“拼图”出英烈的生平事迹?如何找到烈士的亲属、战友同乡,一一核准信息?
12月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赴武汉市东西湖区采访了寻访专班。
“我是民兵连长,我不上谁上”
东西湖区人武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寻访专班在整理资料时发现,登记在册的71名烈士中,董国庆、舒孝华、马建华、李德超牺牲在同一天:1993年9月20日。
“他们的事迹都只有一句话,执行塔尔头泵站抗洪抢险任务。这是一个怎样的英雄群体?他们有着怎样的英雄壮举?”寻访专班下定决心,要想方设法了解清楚。
在吴家山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寻访专班见到了烈士董国庆的遗孀王娥珥,她一直生活在吴家山街。
“事情已经过去28年,没想到国庆的事还有人记得。”王娥珥说,28年前的那个雨夜,她永远也忘不了。
“出事前,董国庆已连续工作一天一夜。”王娥珥回忆,9月19日吃完午饭,他本来准备休息一下,结果又被叫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丈夫临走前,正在门口扎扫帚的王娥珥问道,“上了一天班,怎么还要上?”“我是民兵连长,我不上谁上。”丈夫回答。
当晚,暴雨如注,王娥珥安抚3岁的女儿入睡后,自己却一夜未眠。第二天天刚亮,村干部就赶到家里,“董国庆出事了。”
对丈夫牺牲的细节,王娥珥并不清楚。经历近30年的变迁,当地村民陆续搬离。寻访专班多方打听,辗转找到当年和董国庆一同执行抗洪任务的舒文胜,他在那次任务中死里逃生。
舒文胜回忆,1993年9月19日,暴雨已经下了10多天。径河水快速上涨,涌入塔尔头泵站,泵机日夜不休抽排。110米长、6米高的桥下,杂草将拦污栅堵得严严实实。来水量超出泵站的负荷,必须立刻除草疏通,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都住在径河街先进大队,董国庆组织我们6个民兵乘船打捞水草。”当年,18岁的舒文胜在7个民兵中年龄最小。
持续打捞让大家精疲力尽,大伙准备上岸稍作休息。“下了船,我们沿着连桥往泵站里走。没走几步,连桥突然断了。”舒文胜说,除了走在最前面的两人跑上了岸,其余5人都落入湍急的河水中。
舒文胜被水流冲到一处立墩旁,绝望中他拽住了一根钢丝绳。正是靠着这根钢丝绳,他爬上了岸。
“从落水到上岸,也就几分钟。回头再看河里,什么都没有了,只有那艘船还在。”泵站的巨大抽排声淹没了一切声音,大声呼救也无济于事。第二天,舒文胜才知道4位队友已经遇难。
如今,舒文胜是一家市政公司负责人,“每年清明,我都会到睡虎山陵园,祭扫四位逝去的战友。”
国防施工中勇救三战友
文成全,1947年出生,1965年参军,1976年6月27日在河南云阳国防施工中牺牲。寻访专班翻开烈士文成全的档案,只有寥寥数语。
烈士文成全曾是一名优秀的工程兵。
“有限的信息,加上年代久远,让寻访难上加难。”东西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代四化介绍,寻访专班从档案中的家庭住址作为突破口,找到了文成全的遗孀肖金梅。
面对寻访专班,年逾古稀的肖金梅老人讲述了45年前发生的那一幕。
1976年6月27日,时任工程兵三零九团一连副连长文成全,接到上级命令,调任五连担任连长。
这天,时任一连连长朱全海请了病假,文成全申请推迟上任,带领部队继续施工。
施工中,洞顶发出沉闷的声响。
“危险,快闪开!”文成全猛地伸手推开身边的三名战友,自己还来不及转身,“轰隆”一声巨响,碎石与泥土笼罩住了文成全站立的地方。
“文连长、文连长……”周围的战友涌了过来,拼命地掀石铲土、刨渣清障。等到一米多高的土石被清除,文成全已经不幸牺牲。
“前两年,他原来的战友还在一起聚会,他们每次都会叫上我。”聊天中,肖金梅不经意的一句话,让寻访专班找到了新的线索。
原来,文成全生前的两位战友张玉堂、肖小谨,如今在武汉生活。
在汉阳一处居民楼,张玉堂老人得知寻访专班来意后潸然泪下:“45年了,感谢党和人民记得成全!”
张玉堂说,那时打钻全部用的是老式气风钻,声音大、效率低,震得手疼,粉尘到处飞。打一个炮眼下来,全身没有一块干净地方,只有眼睛是黑色的,其余全是白色粉尘,“文成全技术好,脏活累活,总是抢着干!
临别,张玉堂老人眼含热泪:“感谢专班丰富完善烈士生平,让烈士的奉献不被历史遗忘,让我们烈士亲友的心灵得到寄托和安慰。”
背着家人参军,21岁为国捐躯
“59年了,我终于知道了父亲的英雄事迹,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魏永清得知其父魏振西的英雄事迹后,泪流满面。
魏振西牺牲时,部队因忙于战事,只是把他因为训练意外牺牲、被评为烈士的消息,报告给他的亲属和武汉市民政部门。
一直以来,魏振西烈士事迹就只有一句“训练中意外牺牲”。为此,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武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寻访专班还原了这个红色故事。
魏振西,1941年出生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荷包湖农场,入伍前是农场一个大队的会计。1962年6月初,年仅21岁的热血青年魏振西背着家人、丢下出生才3个月的儿子,偷偷报名入伍,被编入解放军某部直属七五炮连。
当年6月底,为了保卫雷州半岛,魏振西随部队来到广东省徐闻县,驻守在曲界镇茂密的山林里。同年9月6日晚上,部队在战前适应性训练时,8名战士突遭意外,其中6名被抢救过来,魏振西因伤势过重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东西湖区在册烈士中,烈士王习交是年代最久远的一位。
“档案记载,王习交烈士1900年出生,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随部队北上,后失踪。”通过相关部门,寻访专班找到了王习交的儿子王成朗。
83岁的王成朗是过继到王家的。他记得,儿时听村里的长辈说过,红军路过家乡时,父亲便悄悄离家,加入了红军队伍,再也没有回来。
寻访专班表示,将根据零星线索,继续挖掘寻访,同时欢迎社会各界积极提供线索,重新擦亮英雄名字,传承英烈精神。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通讯员 朱铭 王振海)
记者手记
一次精神的洗礼
□ 江卉
“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他们是身边的英雄!”
一封封家书、一张张老照片、一本本寻访笔记,让英烈仿佛穿越时空“活”了起来。近半年来,参与寻访的人员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被震撼。
寻访,既是缅怀,更是致敬。
致敬他们英勇无畏。铁道兵某部战士余成浩参加京原线建设。由于战友请假,本该轮休的他自告奋勇下到隧道顶班。施工中,隧道突发坍塌,余成浩倒在了岗位上。
致敬他们大爱无疆。一级飞行员程小波驾机执行任务时,因飞机突发故障急速下坠。生死瞬间,他毅然选择驾机避开人口密集区,不幸壮烈牺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
对英烈最好的告慰,就是继续奋勇前进。
铭记英雄事迹,以英雄之气壮我心、以英烈精神壮我志,为民族前行挺起最坚实的脊梁。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