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地质+旅游加速“合体” 7方面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2021-06-04 22:16:57

湖北日报讯(记者林晶、通讯员郑金龙)提升景区品质,丰富游客体验。6月4日,省地质局和省文旅厅联合下发通知,将在文化和旅游资源保障及产业发展、宣传推广、综合管理等7个方面提供地质技术支撑与服务,助力湖北文旅产业发展。

地质工作在促进文旅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涉及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生态环境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专业范围。

此次双方合作将在7个方面展开:服务文旅资源开发、旅游发展与美丽湖北建设。为全省重点区域地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地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利用、A级景区创建或提档升级、“地质+旅游”线路开发、“地质+旅游”产品创新及开发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服务文旅产业发展。为文旅与地质产业融合发展、地质类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创意产业园、地质类旅游产品(商品)研发基地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服务旅游及景区安全。为景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及安全预警、监测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服务文旅交流合作、宣传推广。为地质文化和地质旅游产品交流合作、宣传推广,旅游线路宣传推广,地质文化和地质旅游节庆、展会活动,地质文化和地质旅游形象及纪念品研发建议书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服务文旅市场、公共服务管理。为旅游景区地质文化、地质旅游景区及产品建设标准,地学科普服务质量标准,景区地质文化、地质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景区地质旅游资源解说技术咨询,景区导游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双方还在共享地质成果资料与地质大数据、专业人才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

省地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方将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省地质局将选派责任意识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专业人员对接文旅部门,并将地质技术支撑单位的服务纳入目标考核。“希望通过合作,在进一步提升我省景区品质、丰富游客体验、科普地学知识等方面发挥地质作用,助力我省文旅产业发展。”

湖北在大地构造上总体属于华南板块,并跨越了秦岭-大别造山带及扬子地台区两个二级构造单元。在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造就了湖北多元化、多类型的地质遗迹。据统计,我省拥有重要地质遗迹344处,为我省文旅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当前,依托地质遗迹已建成大别山、恩施腾龙洞大峡谷等多处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质公园。培育了1个地质文化产业园,建成了6条地学科普旅游路线。与远安合作建成了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和远安化石保护研究中心,发掘出了全球最古老完整的鳍龙类化石骨架,正在申报建设地质文化村。

责任编辑:赵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