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十堰郧阳龙韵村:“迁”出来的新村成景区
2021-11-21 14:38:42

在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有一片全镇最大的“红色”胜地,村落内的红色报纸博物馆、主题公园、党建主题馆以及党建广场等党建阵地,聚点成面、串珠成链。从高空俯瞰,龙韵村内,安卧着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安置房,既有炊烟袅袅的情调,又有青山绿水的风景秀丽。虽处处充满乡土气息,却又处处显得超凡脱俗,在山环水映间,在绿树掩映下,宛若一幅山水画,一个搬迁出来的新村落摇身一变成了美丽的风景区。

龙韵村是十堰市首个易地扶贫搬迁新建村,集中安置24个村918户3211人。自建村以来,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按照“党建+规划”“党建+产业”“党建+文化”“党建+管理”思路建设美丽乡村,强化乡村治理,努力打造幸福龙韵。

规划先行,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在规划过程中坚持城乡统筹、三产融合,将生产与生活、扶贫与扶智、文化与旅游、共建与共享等内涵要素有机结合,聘请北京中艺创景团队科学规划村庄建设。坚持把村庄当景区建、把家园当景点建,突出生态环境,精心布局“花园、果园、菜园”式村落,规划建设村落文化记忆街、传统民俗工坊街、古朴汉江风情街三条街区。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柳陂镇龙韵村突出乡村特色,坚持“留住乡土记忆”,对具有代表性的农村民居进行修缮改造,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种树种菜,充满浓厚生活气息,让搬迁新建村依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下派”优秀年轻干部李正阳担任龙韵村党支部书记,培养大批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村“两委”干部,先后从村级后备干部、致富能手、一村多名大学生中培养6名担任村“两委”干部,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产业增收,打造强村富民新示范

“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我向人社部门申请创业贷款,自己承包起了袜业扶贫车间,共培训贫困技术工人223人,发展家庭作坊26户,年实现毛利润可达80多万元。”村民朱方明高兴地说。

为了念好搬迁群众“致富经”,让村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积极发展袜业和香菇两大兜底产业、做强乡村旅游稳就业、惠民生、保稳定。在村庄周边配套建设60亩香菇种植基地,在干部调动、党员带动下,龙韵村培育香菇种植大户15户,发展香菇30万棒,带动了167户贫困家庭务工增收。积极对接区内多家袜业企业,按照“接订单”的形式,在村内建设袜业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就近就便可以直接参与缝头、翻袜、定型、包装等生产工艺过程当中。大力推进扶贫作坊进农户,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对有意向开办家庭作坊的贫困户,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免费提供缝头袜机使用,实现居家就业创业。此外,龙韵村注重挖掘旅游市场商机,支持群众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地理优势,采用减免房租、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发展手工编织小作坊、小商铺等,开办农家乐、小餐馆等,带动群众增收能力越来越强。

村民李秀根在区、镇政府的扶持下,在家中开办起淘宝店,专门销售郧阳特色产品,逐渐做出了成效,赢得了口碑。依托村内自身资源,有机聚合“耕读文明”和“恐龙文化”元素,打造“农、旅、文、商、学、艺”综合体,村中布艺坊、草编坊、记忆馆、农家乐等店铺林立,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如今,柳陂镇龙韵村村民不仅甩掉了穷帽子,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安居乐业的生活让群众更具幸福感。

民风培育,打造文明和谐新家园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搬迁群众从不同村落迁到了一起,在生活习惯、日常习俗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实现“村民”变“市民”的角色转换,需要摒弃陋习,弘扬新风。柳陂镇龙韵村建立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电商中心、物业中心、图书馆、乡村影院、乡贤理事会、扶贫开发公司、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于一体的服务体系,结合爱心超市,建立积分兑换、时间银行、月评年总等管理制度,着力打造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共建”和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畅、生态和美、社会和谐“共享五和”的幸福龙韵。坚持每月播放爱国主义、孝道教育、移风易俗等题材的影片,利用村里小舞台进行戏曲展演等形式传播社会新风尚,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潜移默化受到启发。

开展龙韵好人、好儿媳、最美妇女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道德教化引领群众向善行善,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制定村规民约,推广五老会、场院会、乡贤会做法,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大力推进“家庭环境卫生大整治、家规家风大培育、家庭万元产业大增收”三家建设,实施“户分类、楼(长)监督、村运转、镇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方法,引导居民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提升村庄“净”界,增加乡村“颜”值,精心描绘龙韵“富春山居图”。

创新管理,打造平安稳定新样板

建强支部堡垒,组织围绕群众建,服务围绕群众转,群众围绕支部干。柳陂镇龙韵村第一时间将易迁群众中的党员组织关系转入村党支部,让党员时刻活动在组织中,积极把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选拔成村“两委”干部,认真落实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村“两委”干部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平凡小事做起,热心群众服务,赢得群众信任,大力提升村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社会号召力、发展推动力。

“楼梯口张贴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联系电话,定期有党员干部上门服务,啥事都有人过问,啥问题都有人解决。”易迁群众明刚说。

龙韵村总结固化“三员三长”工作机制,将其应用到乡村治理中,推行单位包联、干部包保,村党支部配备片区长5人,辅警3人,网格员5名,楼栋长31名,金牌调解员2人,志愿者200余人,常态化排查环境卫生、违章建筑、信访稳定、道路安全、防火防汛以及疫情防控等问题短板,通过联防、联治、联管、联控将各类隐患化解于无形,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了给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开放式”服务,整合“证照代办、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矛盾调处、帮扶救助”等职能,在龙韵村党群服务中心集中办公,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依托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阵地,深入开展“户户走到”和“一卡双找三代”便民服务,基层干部为村民代言、代理、代办,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

探索建立了“平安郧阳365”村(社区)治理模式,健全农村“党员、卫生防疫员、技术安全员+驻村工作队长、(组级为战)组长、中心户长”、社区“党员、网格员、卫生防疫员+片长、警长、楼栋长”的“三员三长”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疫情阻控筛查防反弹、环境卫生督查防脏乱、矛盾纠纷排查防激化、安全生产检查防事故、规划建设审查防违章、林火洪汛巡查防灾害等“六查六防”,坚持政治引领聚民心、法治保障化民怨、德治教化润民风、自治强基顺民意、智治支撑保民安“五治融合”,打通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畅、生态和美、社会和谐的目标,平安稳定的龙韵大环境,让群众生活更加具有安全感。

如今的龙韵村,户户有主业、人人有事做、家家可致富,居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邻里关系不断融洽,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

(湖北日报通讯员王世成 曾庆富)

责任编辑:彭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