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天下第一土家山寨——鱼木寨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5-29 13:46:29

 鱼木寨,又名鱼目寨、舆木寨。位于湖北省利川市谋道镇鱼木村。寨顶海拔1300余米,鸡鸣天上,人居云中。该寨古属龙渊安抚司,后改属龙阳峒土司。1955年12月,鱼木寨由四川万县划归湖北利川。现寨内有9个村民小组,159户,610人。大姓有谭、向、成、邓四姓。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60%以上。这里悬崖三叠,关卡雄奇。民风古朴,环境优美。2006年6月被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美誉。

(一)悠久的历史稀奇的寨名

据考:龙渊安抚司谭福一于明洪武二年(1369)落业万县乐往坝(漆獠坝四合村)。洪武八年(1375),谭元亨袭龙渊宣抚司职,改为龙阳峒安抚司。占据铜锣关、鱼木寨一带地方,建关设卡,并在鱼木寨上鱼木洞内制造武器,“凡朝廷有征调,认承悍兵三千,出力报效”。永乐七年(1409),附籍石柱土司,协办军务。后因平船头寨黄中有功,扩大疆界,其地“东齐冷耳阱抵利川河,南至忠路司抵岭心,西至白羊坪抵免滩河,北至龙驹坝抵岩仑”,其中乐往坝、猪羊坪、褶岩坝、瓦砾洞、中嘴、下岩坝等地,分三等纳税,收作铜锣关军费。明万历十四年(1586)八世谭彦相将龙阳峒领域编籍万县,奉旨谕允,脱离石柱土司。万历十六年(1588),石柱宣抚使马斗斛、马千乘图谋恢复龙阳峒,率兵围攻铜锣关、鱼木寨一带,“烧毁民房300余处,杀害百余命”。当年征战遗址、传说故事尚存。鱼木寨为龙渊安抚司、龙阳峒土司军事寨堡,窄岩磴甬钟、铜锣关衙门遗址及四合土司住宅、碾子碥农产品加工遗址的发现,说明龙渊安抚司龙阳峒土司当年的政治文化中心应在今铜锣关四合村一带。

“鱼目两开张瞻前岸铁锁拱朝大小山寨齐拥护;凤毛双济美顾后脉铜关鼎立上下石级皆惊愕。”鱼木寨东南与铜锣关及龙阳峒土司祖墓凤凰山一脉相联,西南与马头场龙阳峒土司所建之大寨岩上下呼应,正北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龙潭安抚司舍把黄俊之子黄中称帝反明据点船头寨支罗石锁隔涧相望,铁壁三层,雄关座座,地势十分险要。

鱼木寨名今无确考。一说土家族祖先有语言无文字,语系属藏缅语系彝语支。彝语中罗、莫、木等音意皆为虎,“鱼木”为古音汉字,其原意显然与虎有关。一说古代马、谭土司连年争战。一次谭土司困守该寨,马土司久攻不下。谭土司为退敵兵,从寨东岩洞口向寨下抛去活鱼无数,有些竟落挂于马土司的帐前树上。马土司见鱼兴叹:“欲克此寨,如缘木求鱼!”遂引兵自退。从此,地因事名,洞名“鱼木洞”,寨名“鱼木寨”。

(二)雄奇的关卡险窄的道路

清同治五年(1866)增修《万县志》载:“鱼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广约十里,形如鼗鼓,从鼓柄入寨门,其径险仄。”古时从大兴场至鱼木寨,有石板路一条,蜿蜒于山梁之上,全长约2公里,前段平坦,后段曲折起伏。临进寨门一段长约50米,路面总宽不足2米,两侧悬崖高百米,整段道路完全铺设于悬崖脊上,俗名“金扁担”,远观恰似鼗鼓之柄。在鼓面与鼓柄结合处,依地势建寨楼一座,建筑平面呈梯形,前宽4.6米,后宽8.1米,进深5.1米,两侧墙脚与崖沿靠齐。寨楼前、左、右三方墙壁,全以规整条石石灰凝缝修就。正面一壁高6.4米,上端稍有收分,形近长方。左右侧壁较正壁稍低,人字形瓦顶隐于正壁之后。正壁下正中开独门,为进寨通道,门额上横排阴刻“鱼木寨”三个大字。再上,开射击孔两排共9个,严密地封锁着进寨道路。寨楼内分上下两层,共4间,前2间楼板亦以石作。射击孔下,依壁建石台,以利作战,其余各间供屯兵住宿。现寨楼下通道右壁嵌石碑一通,正楷阴刻《鱼木寨功德碑序》,文字清晰,抄录于下:

“奉修 从来思患预防,乃国家之良图。守望相助,亦小民之淳风。予等甲内,或先朝下业,或本朝置产,均沐圣天子之雅化。耕读传家,各安本分,为盛世之良民已耳。奈近来贼匪流行,扰乱乡曲,良民受害。蒙圣恩优渥,不欲良民受害,令其各地修寨砌卡,以戒不虞。所以鱼木寨公议寨长募化良民修砌,鸠工勒石,以是为序。”团长谭登杰等百二十人(略)嘉庆四年岁次已未仲夏月下浣日众姓人等同立

 元至正以降,特别是清乾隆、嘉庆年间,白莲教在今渝东及鄂西利川一带活动极为频繁,声势浩大,碑序中所称“贼匪”,实指白莲教军。

鱼木寨为龙阳峒土司军事寨堡,山体庞大恢弘,进前门道路平坦,出后门栈道高悬。从寨顶至寨后山下垂直高度600余米。四周悬崖三迭,崖间缓坡如带。为保寨顶安全,古人除在寨颈修筑寨楼以外,还在寨东青岗碥、寨西垛子碥一层岩下各建碉楼一座、寨墙一段。在三阳关、樟凤坪、福堰塘二层岩上各建卡门一座。现碉楼已毁,垛子碥寨墙仅存残垣。青岗碥寨墙长200余米,高5米,保存完好。三座卡门除樟凤坪卡门已被拆除外,其余二座尚存。特别是三阳关卡门墙高5米,宽4米。门高2.3米,宽1.25米。两旁老岩挟持,迎面太平岩遮挡。岩上古木参天,岩下溪涧奔腾。人在卡内不知卡前有路,人行卡外不知崖内藏关,森严神秘,无比险要。

“悬崖脊上建寨楼,一夫把关鬼神愁!”鱼木寨除关卡雄奇之外,从一个寨门进,一个寨门出,道路逼仄险要是其又一显著特点。

鱼木寨寨顶平坦,略呈椭圆。南北宽约1公里,东西长约2公里。从大兴场进入寨门后,寨内现存道路以清代所改建从寨楼经连五间老房子生基嘴鱼翔嘴九道柺三阳关樟凤坪至鸡头沟马龙关一条为主。全以条石修就,石级陡窄。明代以前所建古路仅存亮梯子和手扒岩两段,其它或成田园,或已改建废弃,多已不存。亮梯子建于寨东南二迭绝壁之上,共28级,每级用长约1.5米,宽约40厘米的石板一头插入岩壁,一头悬空建成,每两级间各自悬空亮开。人行梯上,头顶是缈缈蓝天,脚下是万丈深谷,既惊又险又奇。手扒岩笔直挖凿于寨西北“三阳关”卡门前悬崖绝壁之上,共32步,每步宽约50厘米,穴深不足20厘米,形如新月,为古人上寨要径。岩陡苔滑,斗胆攀登,魂系蓝天,更增加鱼木寨道路险仄的神气。

亮梯子

(三)古老的岩屋幽雅的住宅

鱼木寨一带,偏岩洞穴多而采光通风良好,干燥宽敞,冬暖夏凉。据调查,仅鱼木寨二层岩下及对山一带洞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住户即多达120余户,家居寨顶而不住岩洞者仅10余户。建国初期,仍有80余户居住岩洞,直至1986年底,这些人家才在市民委的大力资助下(消茅运动),搬出岩洞,住上新房。从今存遗迹看,用于居住的洞穴前壁多为条石砌成,顶盖瓦椽便于走水。有的洞内布局讲究,厅堂卧室井然有序,石门石窗牢固大方,楼上楼下石梯回旋。洞外多为缓坡,土地肥沃,便于耕作,竹木葱茏,景色宜人。个别洞额时有瀑布泻下,白墙青瓦隐现于银帘飞花之中,与花果山水帘洞毫无二致。过去,鱼木寨东南二层岩上曾有一条岩洞的街市。从今存洞名看,鱼木洞、兵洞、造枪岩洞、制钱岩洞、榨油岩洞、机房岩洞等等,不仅说明古时鱼木寨人居住环境的奇特,而且,也说明当年鱼木寨上重兵屯集,刀光剑影的历史是确信无疑的。鱼木洞额本有题刻一通,可惜崖高字小,风化严重,今已无法辨认。鱼木寨人住石屋,喜石具,石盆石桶石缸石桌石凳到处都是,造型别致,雕刻精美。

鱼木寨上少数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始于明末。从已知古建筑及遗址看,破屋湾(今名新湾)成氏老屋建于明末。樟凤坪向氏老屋建于清乾、嘉时期。鱼翔嘴谭氏老屋建于清道光时期。生基嘴邓氏老屋建于清咸丰时期。大湾向氏上老房子建于清光绪时期,下老房子建于民国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文化的大量进入,其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越来越美。

今存大湾下老房子(又名六吉堂),是鱼木寨现存民居的代表。该建筑始建于清末,建成于民国九年,四合院式,占地1000余平方米。两进两院,中心天井用规整块石铺就。两厢彩楼迂回,堂前抱厦高耸,飞檐翘角,朱漆生辉。柱上楹联,字秀意惬。抱厦基座高出院坝0.8米,正中有石梯五级,左右两侧为石砌栏墙,栏墙上浮雕人物山水图案。正屋前廊左右栏墙各嵌石刻一通,长4米,高1米,正楷阴刻《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书法稳健、刀法娴熟,长短句式,语言生动。现录于下:

“费尽了殷勤教子心,激不起好学勤修志。恨不得头顶你步云梯,恨不得手扶你攀桂枝!你怎不寻思?试看那读书的千人景仰,不读书的一世无知;读书的如金如玉,不读书的如土如泥;读书的光宗耀祖,不读书的颠连子妻。纵学不得程夫子道学齐鸣,也要学宋状元联科及第;再不能勾,也要学苏学士文章并美,天下听知。倘再不然,转眼四十、五十,那时节,即使你进个学、补个廪,也是日落西山还有什么长济?又不需你凿壁囊萤,现放着明窗净几。只见你白日里浪淘淘,闲游戏;到晚来昏沉沉,睡迷迷。待轻你,全然不理,待重你,犹恐伤了父子恩和义。勤学也由你,懒学也由你,只怕你他日面墙悔之晚矣!那时节,只令我忍气吞声恨到底。民国九年庚申岁小阳月吉日向光远建修,命次男孝士书录格言,世守勿替。”

六吉堂朝门向东侧开,与房屋面壁形成一定夹角。朝门前是一宽敞的地坝,地坝边有几十株合抱不交的翠柏环绕,环境十分优美。

鱼木寨建筑注重堪舆,追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协调美。有句顺口溜专门描述鱼木寨朝门的朝向:“亮五间正,老房子歪,张凤坪朝门横起开。”就从一个侧面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六吉堂

(四)奇特的碑屋高大的墓碑

生屋死墓,虽阴阳有别而同为居所。明代以前,鱼木寨人死后或置之天然野穴,或埋于人工洞中。文物普查中,原龙阳峒范围内崖墓石椁墓已有多处发现。向大德小石墓碑初见于古坟包内,是明崇祯时期,鱼木寨乃至整个利川区内始有石碑土坑墓的证据。清代以后,碑屋以及生基、大型石碑土坑墓在龙阳峒鱼木寨一带大量出现,而且规模越来越大。所谓生基,就是人未亡而先将自己的坟墓修好。所谓碑屋,就是将先人的坟墓安葬于后人居住的堂屋之中。人鬼同屋,阴阳一体,既是先人的坟墓,也是后人的住屋。实地考察表明,今鱼木寨上所存大型墓葬多数为墓主生前亲手所建。至于碑屋,鱼木寨杨柳中山农科一带20世纪80年代仍有10余座保存完好。向光柏墓是鱼木寨碑墓艺术的顶峰。它隐于地下,巨石雕砌,巨大的墓门以消息机关控制。整个墓室浮雕精工,金漆涂饰,一片辉煌。俗称为“罐儿”,实为一座地下宫殿。20世纪该墓被毁,用其墓石修成小水库堤坝一座,石料尚有剩余。

鱼木寨上现存大型墓碑共9座。最早建成于清道光十五年(1853),多数建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这些墓碑大如山中之城,形制奇特,精雕细刻,在省内亦属罕见。今择其要者记述如下:

成永高碑墓

成永高夫妇碑墓位于鱼木寨祠堂湾,酉山卯向,建成于清同治五年(1866),三门二院,占地110平方米,俨然一座宫殿。墓碑四周建护墙,前墙雕花栏杆,长8.2米,高1.1米。后墙起垛,依地势拨高三层。左右开侧门进入墓院,左名“自在宫”,半圆门顶,门楣浮雕“迎亲图”或抬桥,或鼓吹,构图造型与当地风俗相同。门内额刻“千秋乐”,浮雕“双凤朝阳”,线条细腻流畅,构图新颖,右门与左门对称,外额刻“五龙捧圣”匾额,匾中阴刻“逍遥亭”三字,匾下浮雕“荣归图”,人物或扬鞭走马,或举旗扬幡,气氛热烈,形态逼真。门内额阴刻“万年芳”,浮雕凤凰牡丹及打虎图,刚柔并用,相映成趣。整个墓院青石铺地,中间以石墙隔开,前廊后院,气派大方。间墙正中建门楼,飞檐三层,额刻“双寿居”,肃穆庄严。门侧两厢呈八字形展开,草书阳刻“福”、“寿”两个大字分列左右,一气呵成,技法圆润。门后额阴刻“藏寿”,两厢刻诗词及神人变化形象,天上人间,手法浪漫。后院两侧依护墙各立墓志一通,记叙成氏沿革。正碑“窀穸堂”4柱3层,通高5.2米,总宽5.3米。底层镂空,墓主姓名、碑序、诗词等文字,掩于镂空花窗之后。碑上二层,或刻忠孝故事,或刻本地风物,总数多达100余件,整个墓碑富丽堂皇,美不胜收。值得指出的是,在成永高夫妇碑墓上,仅变形龙雕即多达70余件,这种有违大清建筑法式的行为,正是土家工匠豪放性格的反映。

成永高墓地原为成氏宗祠,内有石碑四通,碑文记录着成氏家族情况,现实录序言一篇于下:

“窃思物本乎天,人本乎主。不念乎祖而犹其昌达,犹不浚其源欲其流长,不固其本而欲其枝荣,断未有之也。余托先人福泽,幸衣食有赖,积家数万余金,置业数千余契,虽由一己辛勤所致,何莫非蒙祖宗福荫而然也。弟念我族,世居湖广黄州府水中县洗脚河高干堰人氏。我始祖器公幼慕西蜀之景,有怀弃楚之念,于大明洪武二年来川,落于云阳县数载,移徒于万邑南岸市郭里七甲龙驹堡,受业于成家山。自明至清,相传数代,至于凤高祖迁于本里大十甲猪羊坪燕儿冲,受粮创业百有余年至于祯公。祯公以逝祖母谭君始迁至于鱼木寨,落业于斯,历有年所。近来余思吾族,人丁寥落,亦其能知报本追远者渺无人焉?嗟呼!祖德宗功,岂可或忘。春露秋霜,在所宜讲。癸酉春,余乃捐修宗祠,六越寒暑而始成,其费三千余金,规模虽殊宏丽,而祖宗幸有凭依。尊兹当功完告竣,略镌数语于石碑,后世子孙知余之倾囊不惜并识报本之独诚云耳。是序。十三世嗣孙成永高率男久远敬录”

向梓碑墓

向梓墓碑位于鱼木寨松树湾大灵耙。清代后期,鱼木寨成氏巨富,向氏权贵。当成永高耗巨资自建“佳城”之时,向梓亦大兴土木,“自己丑秋兴工,丙寅夏竖立,丁卯岁完竣,计年三载,计工八千余零”,为自己及其妻营造碑墓,并与成永高夫妇墓碑同时于同治五年落成。向梓生前“秉性嗜钓,适情山水,有隐居之乐。其妻阎氏教子相夫,善事翁姑,体恤贫乏,乡党交口称贤。其子霖斋,品学兼优,授例入国子监”。年逾古稀时,向梓及阎氏“膺彤廷宠锡”,赐赠九品封典,官虽小而名声显赫。墓碑四柱三层,碑前抱厦与正碑连为一体,碑顶高托印绶,中嵌“皇恩宠锡”匾额。全碑金漆涂饰,远望俨然一座五彩楼阁,形制十分奇特。碑上雕刻丰富,文字尤见功力。“鱼目常醒临吉壤,螺峰层出拥佳城”;“秋信渐高红树老,日光忽暮白云封”;“千秋功名承雨露,一身啸傲寄烟霞”;“数声蛙鼓传江岸,万点萤灯绕夜台”;“溪号大龙彼是当年发迹地,寨名鱼木此为异日返魂乡”。上述楹联多出川东文人之手,对仗工稳,写景抒情,意境高远。

墓志是研究墓主人及其家族的重要资料,现将向梓及其夫人向母阎君墓志实录于下:

向梓墓志

 公字桂林,崮公季子也,少读书,天资敏捷,先大人极器重之。继因兄弟析爨,乃辍业作齐家计,敦崇古道,不尚奢华,数十年间,遂致阡陌频开,栋宇屡建,诚盛事矣。其为人宽厚和平,与世无忤,闾里之载其德者,胥称道于弗衰。素性嗜钓,适情山水中,有隐居之乐焉!迄今年逾古稀,犹矍铄如少时,我朝崇奖善行,赐赠封典,盖亦公之福寿所致,与妄庸宠荣者不侔。故德裕乃身,亦德延后嗣,少君霖斋,读书未售,因授例入国子监,品学兼优,蔚为人望。而其群孙辈,则又头角峥嵘,毅然有攀龙附凤之志。昔王公植槐,谓子孙必能贵显者几何?不于公再见之耶!今岁春,余馆于褶岩坝,时公方营寿藏,既成请铭于余,余不敢以浮华靡丽之词相持赠,惧亵也。谨集葩经数语,拜首而赞之曰:卜云其吉终焉,忆藏克昌厥后,申锡无疆。施南府 庠生 同宗晚绍猷拜撰

向母阎君碑铭志

从来巾帼中之可法可传者,必其内则无忝中馈称能,始足以播声称于不朽。若是者,余于向母阎孺人见之。孺人梓公德配也,于归后敬相夫子,善事翁姑,数十年不闻有忤语。孺人每念立业成家皆由内助,长以克勤克俭,举凡操井臼、课园蔬、司盐米悉身任之。自持家政以来,置业十余契,孺人之力居且负性慈祥,戚族有贫乏者,靡不体恤周至,迹其种种,推解后谊,难以枚举,一时宗族乡党交口称贤母焉。迄今年逾古稀,身膺彤廷封典,况孙枝繁衍,绳绳未艾,天之以福报孺人者曷有极耶!余忝列戚谊,常亲睹其雅范,又于今岁夏闲游至止时,孺人方营寿藏,见夫砂明水秀,脉发铜锣,吉壤犹在指顾之间,故纪实立传,以待□轩之彩云。褶岩文生佘霖皋拜撰

鱼木寨墓碑石刻最大特点是其明显的民间性和地域性,所有雕刻都出自当地民间工匠之手,凶猛的老虎在这里被雕刻得像小猫一样温顺,威严的蛟龙在这里被描绘得像浪花香草一样可爱。向梓墓碑堪称是一座清代民间文艺的陈列馆,王祥卧冰孟宗哭竹惟妙惟肖,戏曲灯歌栩栩如生。最引人注目的是阳刻于向梓墓碑抱厦顶板上的圆形草书阳刻“福”字。该“福”字直径1米,周边阳刻八卦博古图案,中心“福”字由二凤首龙身交尾物组成。凤首张嘴扬冠相对啼鸣,龙身相应绕动至尾部轻盈交合,其情融融。远看是画,细看是字,亦字亦画,构图巧妙。既含道家阴阳变化八卦积福的哲理,也意含古代巴人崇蛇的信仰追求,十分珍贵。此外,成氏将其祖母安葬于成氏宗祠的神龛之内,透露出直至清代鱼木寨上仍存母系崇拜之遗风。

五、古朴的民风优美的景观

从今存庙梁红岩寺铜锣关三处祭祀遗址看,鱼木寨人主要崇拜为丫公天子,属祖先崇拜范畴。从今存飞儿石(男性生殖器俗称)喝儿洞(女性生殖器俗称)传说看,鱼木寨人古有生殖崇拜习俗。

飞娃石

鱼木寨上民风古朴,男女衣着色尚蓝青,饮食菜肴味喜酸辣。性倔强而热情好客,即便萍水相逢,也要嘘寒问暖。及至相邀还家,必倾其所有相待,苞谷酒土醋肉,以客吃得多喝得醉为快。鱼木寨人出门作客必穿戴整洁,“进门一个恭喜,出门一个多谢”,待人接物十分讲究礼貌。鱼木寨女人,会烹调,来客时办“讨茶”,阴米子杂糖皆亲手制作,五颜六色,香甜可口。善刺绣,花袜底是闺女出嫁时摆抬合的重头礼。赶草坝场是鱼木寨人独有的相亲会,细吹细打是鱼木寨人最爱的音乐节。秋收以后,未婚男女游走于谷垛丛林之间,锣鼓声声,情歌互答,各自追逐着自己的欢乐和爱情。据说,细吹细打来源于明代宫廷,曲牌多达20余个,优雅无比,十分珍贵。

铜锣关石鼓

鱼木寨自然景观奇特,远方红岩寺石林如一座古老的城堡立于天际。近处鸡头沟瀑布似一匹银色的长练挂在林间。阳春三月,杜鹃怒放,红的白的紫的,漫山遍野都是。喝过清明水的画眉、阳雀,你一声我一声的鸣叫,人行寨上,心入云中,真好像到了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

鸡头沟瀑布

(作者:谭宗派)


责任编辑:向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