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数字赋能 潜江虾-稻产业喷发强劲动力
湖北日报 2023-05-24 15:28:48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罗雪珊 通讯员 杜少华 郑小旭 田永祥

5月20日,华灯初上。潜江生态龙虾城各大虾店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

“听说今天是龙虾节,特意跟朋友一起来玩,点了一盘油焖大虾和一盘清蒸大虾,肉质Q弹饱满,潜江小龙虾果然名不虚传。”当日,来自孝感的张女士和朋友一同在潜江龙虾城“打卡”吃虾。像张女士这样周末来潜江龙虾城“打卡”的游客不在少数。

据统计,今年“五一”潜江餐饮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在餐饮消费回暖的背后,是潜江龙虾品质品牌的双重提升。

潜江秉持创新发展理念,紧跟新时代数字化发展步伐,赋能虾-稻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建立了“四位一体”小龙虾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鲜活小龙虾实时价格指数体系、线上垂直电商平台交易体系、虾谷物流检测跟踪服务体系,小龙虾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生产加工引领行业标准,虾-稻产业喷发出强劲发展动能。

延链强链,“潜江龙虾”品牌价值快速跃升

同日,第十四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七届虾-稻产业博览会开幕。开幕式上,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公布,2022-2023年度“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350.8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价值增长21.4%,连续五年荣登行业榜首,比排名全国第二的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高出44亿元。

“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连续增长,实现近五年最大幅度的跃升,这背后离不开产业支撑。

评估结果显示:“潜江龙虾”在第一产业上再次引领全国,综合效益更好的虾稻共作复合模式获得更广泛推广,亩均纯收入较2021年增长1.06倍,大虾占比从30%到50%;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壁垒进一步打破,“潜江龙虾”配送范围覆盖全国94%以上的城市,且最长配送时间不超过14小时;“潜江龙虾”利用“小龙虾+”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增值,“潜江虾稻”成为又一特色区域品牌,“虾稻螺”“淡水鱼”预制菜等成为潜江龙虾经济的新增长点。

为深入实施潜江龙虾“走出去”战略,先后开展“潜江龙虾”走进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系列活动,打开全国小龙虾消费市场。去年,潜江龙虾入围首批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潜江市委书记向斌表示,下一步,潜江将抢抓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机遇,以创建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引领,聚焦聚力虾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品种做优、品质做高、品牌做强,推进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一体、农文旅融合,不断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畅通供应链,加快实现由卖资源向卖产品、卖品牌、卖文化转变,全力打造千亿虾稻特色产业集群,努力探索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研制标准,抢夺虾-稻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话语权

开幕式现场,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院长陈炎明发布了潜江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最新标准。

陈炎明指出,2023年,潜江市委、市政府根据虾-稻产业的发展需要,对标达标找不足,坚持标准创新补链强链。上半年第一产业研制《“虾稻共作+虾稻轮作”复合模式种养技术规程》等2项团标,第二产业研制《冷冻小龙虾虾尾质量要求》等2项团标,第三产业研制《小龙虾捕捞、物流、线下消费气象指数等级》等4项团标。至此,潜江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已包含177项标准,由潜江主导研制的标准共计36项,牢牢掌握了虾-稻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话语权。

在潜江市后湖管理区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潜江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组织专业团队每天对A、B、D、E四个区部分档口开展小龙虾专项抽样检测,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在总口农场张家湖九分场小龙虾养殖基地,工作人员取样、快检,再到实验室检测,一系列的操作后,一份反映小龙虾质量的详细检测报告出炉。

今年以来,潜江市场监管部门完成监督抽检116批次,快检完成400批次,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潜江虾-稻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发展至今,已形成集选育繁育、生态种养、加工出口、餐饮美食、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研学旅行、节会文化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新标准的正式发布,成功引领潜江虾-稻产业实力“出圈”,做到了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防治有计划、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测、基地有认证、上市有标识、安全可追溯,成为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赋能,锻造全球最完备最强劲的虾-稻产业链

在当日举办的2023年虾-稻产业链数字化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分别以《新一代数字技术引领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湖北省长粒优质食味籼稻品种培育与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助力小龙虾产业链数字化发展》为题进行了主题报告和演讲。

活动还进行了虾稻云链小龙虾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发布,并围绕虾稻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开展对话论坛。

潜江市委副书记、市长盛文军介绍,二十多年来,潜江聚焦“做大一只虾、做强一袋米”,久久为功、精耕细作,持续推进虾-稻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做大、质量做优、链条做长、品牌做亮,小龙虾养殖面积增加到90万亩,小龙虾加工能力近70万吨,全国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达110亿元,成就了660亿元综合产值的大产业,锻造了全球最完备最强劲的虾-稻产业链。


责任编辑:马天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