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硚口的非遗领域里
有一道菜
名扬天下 世代传承
它,选料考究、制作精细
它,调味精深、火工神妙
它,被誉为“楚天第一菜”
它是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主席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著名诗句,使武昌鱼名扬天下。
从家常鱼鲜到国宴菜肴
武昌鱼是湖北人餐桌上的一道传统名菜
本期“厉害了,硚口非遗”,我们一起走进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昌鱼制作技艺,武昌鱼的美味,请你慢慢品。
湖北武汉是武昌鱼制作技艺的发源地。在悠久的楚文化熏陶下,经过世代传承,较好保存了长江流域传统淡水鱼鲜制作技艺的精髓,一直延续至今。
取鲜活武昌鱼一条,去鳞、改刀、抹盐、汆水,辅以火腿、葱姜等配料十余种,旺火清蒸。蒸时“大气掀天”,出炉鲜香四溢,再淋上一勺鸡汤勾芡收尾,享有“楚天第一菜”美誉的清蒸武昌鱼摆盘上桌。闻一闻——香味扑鼻,尝一口——鱼肉细嫩、汤质鲜美。武昌鱼的做法多样,清蒸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海参武昌鱼、葱烧武昌鱼……,这些佳肴享誉中华、蜚声海外。▲ 制作武昌鱼的武昌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卢永良、邹志平外交部蓝厅向世界148个国家驻华使节展示武昌鱼菜菜品,董新洲摄原料和调料,邹志平摄
如何让这道菜做得好看又美味?卢永良师承湖北烹饪大师黄昌祥,在近4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对武昌鱼制作技艺进行挖掘、整理、继承、发展,推出40多种武昌鱼菜肴,是武昌鱼制作技艺的旗帜人物,享誉荆楚。▲ 卢永良在联合国总部表演中国厨艺武昌鱼菜品 董新洲摄
为了提高烹饪理论,卢永良1985年开始潜心研究鄂菜,研究武昌鱼的制作技艺。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口味,以“绿色、环保、营养、健康”为标准,推出的海参武昌鱼,将海参与传统的武昌鱼融为一体,在技艺上达到营养互补、味道互补、形和色上的有机统一。
卢永良2006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厨”;2007年获“中国烹饪大师金爵奖”。其所做的“武昌鱼宴”获全国烹饪比赛金奖,为湖北菜肴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卢永良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武昌鱼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 邹志平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承办中国进口博览会,展示酥鳞武昌鱼。董新洲摄
邹志平在武昌鱼第三代传承人卢永良大师的指导下,带领厨师团队600多人,服务于10家高级酒店特色餐饮。邹志平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活动,在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法国等国家展示武昌鱼菜品的制作,其中 “酥鳞武昌鱼”获中国餐饮业博览会特别金奖。2018年,邹志平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武昌鱼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品非遗楚菜,就来艳阳天”,位于硚口区宝丰路的艳阳天酒家是武昌鱼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近十年来,一代代武昌鱼制作技艺传承人创新研发了酸汤武昌鱼、酥鳞武昌鱼、鼎汤黄焖武昌鱼等菜品。同时,在烹饪技法、调味和装盘、呈现上面也进行了创新。艳阳天的武昌鱼拌油条,选用肉质肥厚的樊口武昌鱼、将整条鱼改刀为16块、不加任何添加剂酱料、用纯野生鲫鱼汤烧之而成、口感滑嫩汤汁浓稠鲜美,外带姜丝麻油,香气扑鼻,搭配酥脆的油条,清爽的汤汁祛除了油条原本的油腻,反而在品尝鱼肉之余增加了新鲜的口感,给予舌尖不一样的体验。
留住一座城市的历史,留住一段文化的根。武昌鱼制作技艺反映了武汉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武汉城市文化的一种展现。来湖北,来硚口,别忘了品尝我们这儿美味的武昌鱼哦!
来源:硚口区文化馆 硚口发布
出品:中共硚口区委宣传部 硚口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