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乡村振兴,就业先行。谭家洲村地处石首市高陵镇西南端,距高陵镇区3公里,版图面积 4.3平方公里。全村总人口475户1866人,村民小组10个,耕地面积4016.74亩,党员43人。村集体经济基础差、产业底子薄。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脱贫群众增收致富,村“两委”大力探索帮扶车间,在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筹资37万余元,在移民区修建占地300平方米的就业帮扶车间,充分发挥“小车间”的“大作用”,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将贫困人口转移就业的“先天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的“后发优势”,成绩显著,效果明显。
立足民意,为帮扶车间“培土”。谭家洲村原就业帮扶车间位于村部,不仅狭小拥挤而且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导致就业帮扶车间面临解散风险。为了让扶贫车间更好发挥富民作用,村“两委”召集群众多次商量新址问题,最终通过举手表决,一致决定在11组移民区兴新建就业帮扶车间。
汇聚民力,为帮扶车间“播种”。村党支部迅速向镇党委汇报新建方案,得到了镇党委的大力赞赏和支持。但是该村底子薄,不富裕,如果完全靠外包的话将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村民做事往往会参考党员的做法,村两委充分考虑党日活动是党员集聚最全的日子,于是在活动中将扶贫车间建设情况进行了通报。“扶贫车间是一个好事,既然是好事,就不能让村里作难,大家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动手把车间建起来”。在多数党员的倡导引领下,群众自觉参与车间建设、设备维护及日常巡逻等工作。原本需要50天工期的工程,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30天便建设完毕。
顺应民心,为帮扶车间“育苗”。为响应村民“门槛低、难度小、时间灵活”的工作需求,该村帮扶车间合作企业湖北美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特地为群众安排了简单易上手的产品,对除个人身体原因不能胜任工作要求外,企业对该村村民一律应招尽招。在为企业减少场地、生活、住宿、人工等生产成本以及政府对脱贫户、监测户和市场主体按照工资的20% 予以奖补的双重保障下,该村顺利创建了“企业+帮扶车间+脱贫户、监测户”这一新的利益联结共同体。同时通过与企业沟通,帮扶车间采取统一送货、统一管理、统一收货的“三统一”运行管理模式,将运行模式由传统的单打独斗变为团体作战,充分结合企业在管理上的优势和群众灵活就业的需求,最大限度方便就业群众,大大提高生产效益。
发挥民智,为帮扶车间“护园”。车间的日常管理同样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该村部分老党员主动请缨,承担起扶贫车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党员们主动同湖北美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对接,确定工作时段。每天下班后,认真检查车间内的电闸是否关掉、门窗是否关好。同时村“两委”将车间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杜绝一切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帮扶车间安全运营。
倾听民声,为帮扶车间“结果”。在就业帮扶车间工作的大部分是该村的脱贫监测户、残疾人,考虑到其就业困难,村委会积极向上对接工业企业,联合湖北美奂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就业帮扶车间设立简单易学的灯饰半成品加工点,通过计件制计算薪酬,平均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件,最高月薪可达3000元左右。目前,谭家洲村帮扶车间就业人员共47人(其中脱贫户23人),平均年龄55岁,包含脱贫户、低保户、残疾人和其他低收入人群。务工人员月均增收1200元左右,真正帮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务工、顾家、挣钱”三不误。
自帮扶车间运行以来,该村崇尚文明新风尚,风气明显好转,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直线下降,村风愈加和谐文明。同时,市政府正准备出台对符合就业帮扶车间要求的村集体,按照带动就业人员工资的10% 予以奖补,预计该村每年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一树独茂,万木成林。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村两委将继续团结带领群众,勤勉尽责,笃行不怠,撸起袖子加油干,力争将谭家洲村打造成共同缔造“五新”村庄。(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石组)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