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五一乐无限】浠水:文化过节,有滋有味!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5-03 11:50:23

民歌“对唱”闹五一 文化惠民受好评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4月29日,浠水县“对歌台”演出活动在文昌公园举行,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丰富了市民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演出现场,《一进团陂街》《十对花》《绣娘坐五更》《小船对歌》《山歌本是古人留》等十多个民歌经典轮番对唱,极具文化特色的歌曲、富有趣味的表现形式,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和热烈掌声。

市民 刘斌:民歌唱得是非常好的,真好听。我非常喜欢。我也爱听,我在绿杨我也特地赶来,我真爱浠水民歌,个个都唱得很精彩,真唱得不错。

市民 程佳:民歌群的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广场的氛围特别的好特别的热闹。营造了节日的气氛。

据了解,浠水对歌台活动由浠水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举办,由县文化馆承办,是全县“五一”假日文化惠民系列活动之一。为了带来好的效果,协办单位县民歌群及群友为这次活动做足了准备。

县民歌群主涂国民:民歌群成立以来,感谢所有的父老乡亲的关爱。浠水对歌台这个活动准备了20多天,为的是五一期间,把家乡的民歌民调展现给更多的父老乡亲们,让大家有一个好的心情,过好五一节。

巴河镇邓家墩村举行庆“五一”广场舞汇演活动

5月1日,浠水县巴河镇邓家墩村杨杈湾舞蹈队组织开展庆“五一”广场舞汇演活动,广场舞爱好者们欢聚一堂,用精彩的表演展现出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丰富了当地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

活动中,30个舞蹈队的30个节目轮番上演,广场舞表演者们以饱满的热情、统一的服装、优美的舞姿,赞美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浠水县巴河镇调军山村村民陈丽林:好多舞蹈队跳得非常好,确实可以,非常热闹。

观众直呼过瘾,表演者们也是幸福满满。

广场舞表演者李玲:非常感谢杨杈湾舞蹈队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舞台,我们重在参与,老有所乐,锻炼身体。

巴河镇杨杈湾舞蹈队队长王桂花:原本约到几个舞蹈队在一起交流下,玩下,没有想到来这么多(舞蹈队),到处的都有,蛮热闹。

浠水图书馆送书下乡   让基层群众乐享“书香生活”

为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将文化滋养送到城乡基层,4月29日浠水县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文化志愿服务走进浠水第八届民歌民舞展演暨第三届社会文艺团队展演活动现场,把书香和关爱伴着欢歌笑语送给广大村民们。

“流动图书车”刚到文化广场,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大家纷纷围拢上来,走近图书车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此次活动图书馆精心挑选了1000余册图书添置到流动图书车上,图书涵盖科技、文学、历史、教育、养生、种植养殖等多种类别。同时,图书馆推出20多幅《让生活所感去读书,让阅读所得去生活》的展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倡导人人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吸引不少村民前来仔细观看。

值得一提的是,图文详尽的农业种植类技术书籍倍受村民喜爱,工作人员热情地向他们推荐并介绍科技书籍资料,包括蔬菜瓜果种植、小麦种植、油菜开发、病虫害防治类等多种农业技术知识。一位村民激动地说:“这就是我最想要的!书中的种植技术可以给我种田种菜带来很大的帮助,要感谢图书馆!”‍

工作人员在现场帮助有阅读需求的村民办理图书借阅证,耐心细致地指导他们图书借阅期限、图书保管方法,兴致勃勃地介绍如何选择图书和交流读书心得。一位工作人员由衷地说:“村民的欢声笑语,是对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的最大认可和赞赏。我们期待,将来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能走进更多的乡村、更多的村民的内心,为科技文明的传播,为乡村文化的振兴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浠水县图书馆馆长夏旺春:图书馆坚持人民至上,积极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引导广大读者培养爱读书、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最大能力的满足广大乡村读者的看书需求,以实际行动推动全民阅读的广泛开展,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添砖加瓦。

“五一”劳动节汪岗集市很热闹

在浠水县汪岗镇,每月一号、十五号赶集的历史有400多年。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当天正逢集市,这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浠水县汪岗镇商贸繁华,鼎盛时期,这条街上有商号210户,素有鄂东“小汉口”之称,每月1日、15日的赶集已形成一种传统。从4月30日晚上开始,陆陆续续就有商贩过来抢占摊位,早上七点外地来赶集的地摊、车架货柜塞满大街、小巷,叫卖声不绝于耳。

集市里,周边村的党员干部和义警们忙着维护秩序,主干道上,公安交警忙着指挥交通,一切井然有序。

浠水文旅丛书《千年古刹清泉寺》首发! 

4月29日,浠水文旅丛书之一《千年古刹清泉寺》首发式在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举行。

该书由浠水县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编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史事考索、人文胜迹、名贤遗踪、古韵梵歌、逸闻传说、宝刹重辉六大部分。不仅简介了清泉寺历史渊源、名家诗词联文、民间故事传说、诗词作者名录;同时也简述了浠水历史名胜、文物遗存、遗址新貌以及新清泉寺易地重建的历史与现状。  全方位、系统性地挖掘研究,结集出版《千年古刹清泉寺》一书,是深挖浠水东坡文化富矿,传承浠水千年文脉,开发和利用清泉寺文化遗产资源,努力打造“荆楚文旅名县”,推动浠水经济发展盛举。该书由中国人物传记学会理事、地域文化研究学者王楚平题写《清泉文脉贯古今》为《序》。

鄂东名刹浠水清泉寺,历史渊远,久负盛名,遗址位于今浠水县闻一多纪念馆所在地。该寺创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是一座闻名鄂东的千年古刹。他是浠水文脉发祥地;天完国都所在地;千年梵歌传薪地。既是佛教文化、吴楚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融合之地,亦是山水文化、禅茶文化、诗词文化、医道文化、书画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的聚合之地。  自唐代至清代,千百年来,浠水清泉寺吸引了历代文人名士寄情山水,奋笔书怀,写出了许多名篇佳作,使其成为一方文化高地而名传古今。

东晋“书圣”王羲之来了,留下“羲之墨沼”。唐代“茶圣”陆羽来了,在此开凿了“陆羽茶泉”。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来了,挥毫写下《游清泉寺》诗,流露出“赓诗煮茗坐莲花”“倚枕相将到日斜”的难舍之情。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王禹偁来了,他以《陆羽茶泉》诗追念“留得先生一片心”。同时认定“陆羽茶泉”为浠川八景之一。  公元1082年春,“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苏东坡来了,他与庞安时到清泉寺参禅后,浠河两岸秀丽的山水风光,令苏轼心旷神怡,填下千古名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词。在清泉寺掀开了他人生突围的序幕。  公元1351年,一代枭雄、红巾军天完国政权领袖徐寿辉,以“横扫千军除恶众,干戈万里济苍生”的锐气,建国都于浠水清泉寺,这位起义十年,拥兵百万,纵横驰骋大江南北,震撼大半个中国,最终导致元朝统治根基土崩瓦解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在浠水清泉寺走向人生的巅峰。

初步考证,参与浠水清泉寺文化构建的鸿儒俊硕,还有南宋理学家魏了翁、明代黄州知府卢浚、明崇祯兵部尚书熊文灿、明代思想家袁黄、明代戏曲家和文学家屠隆、明代浙江布政使朱袗、明代山东道监察御史戴伦、明末清初诗人及文学家龚鼎孳,明清进士潘珏、胡仲谟、周琅、胡仲诰、周鸣埙、徐一唯、王希元、朱期至、闵廷甲、萧良有、徐存德、高继元、周延光、刘胤昌、孙善继、官应震、徐惺、卓世彦、周斯盛、夏力恕、程光琠、杨继经,清初文学家顾景星、清代方志学家和考据学家陈诗、民国北京政府众议院院长及立宪派领袖汤化龙、民国湖北省政府主席夏斗寅、国学大师及方志学家王葆心等100余位名人。

责任编辑:严 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