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麻城:一网一格一站 共建共享共治
湖北日报 2023-04-25 22:33:22

路灯坏了,问题通过小程序反映到信息平台,当天晚上回家就看到家门口明亮的路灯;独居老人摔倒了,按下1号呼叫器,塆长马上来到家里帮忙;遭遇劳资纠纷,“15分钟生活圈”内就能找到村级法律服务站点……

作为全省14个深化共同缔造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市之一,麻城抢抓全国首批共同缔造试点县市机遇,聚焦解决基层治理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从基本单元着手、向塆组治理发力,创新塆组精细化治理的体制机制。

格治:治理单元更优

去年10月份,龙池桥街道园林社区翰林城小区单元门口都多了一个“公示牌”,楼栋长、物业管理员、网格员纷纷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住户可以轻松将自己的需求反映给物业管理员和网格员。

社区工作者小刘介绍,“简简单单的一个公示牌、一个微信群,还有24小时畅通的5180热线,看似不起眼,却极大地方便了我们老百姓,我们有什么需求反馈了就能马上办,再也不用等着上门了”。

龙池桥街道自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以来,以网格为基础,整合各方力量,将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下沉党员、退休人员、志愿者等力量充实到网格中,采取“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建立群众诉求“采集上报、指派流转、处置反馈、核查办结、综合评价、事件归档”的网格化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精细化治理。街道还创新设立5180网格呼叫中心,每天安排社区工作者值班,24小时处理各类来访来电,及时有效解决群众诉求。

近年来,麻城市按照规模适度、情况相近、群众认同的原则,不断优化城市小区和农村塆组治理单元,细分治理网格7000余个,成功将基层治理的“末梢”变为服务群众的“前哨”,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网治:更快服务群众

81岁的丁用付是黄土岗镇张家墩村人,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平时独自一人在家,虽然也有邻居和村“两委”干部帮忙照应,但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周边人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和赶到。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张家墩村在每个自然塆设置一名塆长,指导群众将塆长手机号码设置为一号联系人,为孤寡、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配发“1号呼叫器”,实现“群众呼叫、塆长就到”。“1”号键成为热忱服务群众的爱心号、服务号、解难号、暖心号。

“群众按1、塆长就到”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填补了塆组治理的空缺,实现了生病有人问、业务有人办、困难有人帮、纠纷有人管,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在麻城市龟山镇,“智慧龟山”平台广受好评。通过群众扫码“点单”、平台“派单”、部门“接单”、塆长“跑单”,能够快速解决群众诉求。平台自去年上线以来,龟山镇接收上报诉求3100余条,镇村办结2600余条,镇直单位办结400余条,给予政策解答30余条,实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的良好局面。

站治:群众生活更方便

走进龟山镇西埠冲村,黑瓦白墙、宽敞明亮的房屋面前,聚满了人。这里,不仅能为村民提供各种帮办代办服务,还是村民累了歇脚、渴了喝茶的好场所。

今年以来,龟山镇积极与市供销社对接联系,合作探索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社,充分整合职能部门优势,推动更多的资源、服务和平台集聚到群众“家门口”,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在这里,我们既可以购买一些生活物资,又能为我们办事提供方便,还为我们提供了喝茶咵天的地方,我们村里有这样一个地方,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村民老李袒露心声。

村级综合服务社围绕村民“兜底”“基础”“发展”三类需求,坚持“大门常开、活动常办、服务常在”的理念,健全塆组党小组活动阵地、妇女儿童之家、志愿者活动室等功能设施,完善寄递物流、政务帮办、水电代缴等村级综合服务事项,提供智慧养老、便民警务、法律援助等服务,为弱势群体、重点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小站点”破解大难题。麻城通过开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站)试点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办好事,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共治:资源力量沉下去

阎家河镇石桥垸村村民小组长曾庆举院里,十几个小板凳紧挨着,干部和群众围坐在屋场前,一起商量着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这一幕,在麻城的村垸里很常见。近年来,麻城把“共同”的理念贯穿始终,持续用好用活塆组群众会载体,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和群众面对面“咵天说事”,同围一张桌、同坐一条凳、同聊一席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谈事情、谋发展。

扩路修塘、环境整治、产业发展、邻里纠纷……石桥垸村塆组群众会议题涉及村里大小事务。不少村民表示,过去村里要做什么,都是村“两委”说了算,现在都和群众商量着办,大家从“旁观者”变成了“决策者”,从“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

“村里面大大小小的事都想着我们群众,不仅让我们给建议、出点子,有一些小型项目建设,也都是让我们做,我们自己建设自己的家乡,有用不完的劲”,村民丁年说。

石桥塆村党支部书记徐永新介绍,通过多年召开塆组群众会,总结出了“点子群众出、方案集体定、材料就地取、用工本地找”的模式,村里的很多事情都是按照这个模式来做,很多群众都放弃工钱主动做事,群众做事积极性提升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也逐步形成了。

3月14日,在木子店镇石岭村教学点,老年大学春季学期隆重开班,群众在老年大学可以学习黄梅戏、普通话、广场舞、民乐等课程。

“现在老年学校开班了,每天干完活就可以来老年学校和朋友们一起跳跳舞、唱唱歌、咵咵天,感觉活动很丰富氛围很快乐,真正让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说起老年学校的开班,村民李仲良十分开心。(湖北日报通讯员邹恒、项思嘉)

责任编辑:肖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