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知我监利】名人篇之王柏心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4-24 15:01:24

因为知他,所以爱他;

知之深,方能爱之切!

监利发布新设专栏《知我监利》

让您知监利,更爱监利!

王柏心不为帝师


王柏心,字子寿,号螺州,清嘉庆四年(1799年)生于监利螺山(解放后划属洪湖市)一书香门第。他自幼随父读书,十年寒窗,潜心研读经史,对诗词歌赋、八股文章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不久即取得了 “邑庠生”资格,成为人们羡慕的黉门秀才。临近有家酒店老板,见王柏心知书达理,平易近人,求他为店里写副对联。王柏心一口答应,即铺纸醮墨一挥而就:“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慢慢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快快拿壶酒来。”对联贴出,围观者皆啧啧称赞!小酒店从此生意日隆。

王柏心在儒学学习一段时间后,返回螺山,开馆授徒。他认为这样既可以自谋生计,孝敬双亲。又有充裕的时间穷经史之道,立自家之言。几年里,他一面教书,一面研究经史,还着书《枢言十七篇》。在小小的“百柱堂”学馆里,贴着王柏心自撰的一副对联:“杨妃春色,西子秋波,妆成媚态柔情,问世上有几双醒眼;林畔樵歌,湖边牧笛,谱出高山流水,恐古来无两个知音。”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适逢清宣宗旻宁五十寿诞,王柏心写了一副对联:“元后亶聪明,顺天心,康民物,雍容其度,干惕其神,嘉惠普群黎,道统绍羲农尧舜。”下联是:“皇宫开寿域,治功懋,熙绩淳,正德在朝,隆恩在野,庆云辉五色,光华焕日月星辰。”横批是:“顺天行道”。托友人上呈皇宫。寿联将清朝从顺治到道光六个皇帝的年号嵌入联中,并把治国业绩一一高度概括,巧妙别致,道光皇帝和群臣见了交口称誉,叹为观止。自此,王柏心的诗联不径而走。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王柏心遵循父亲的遗愿,东下武昌参加乡试,得中举人。次年又中进士,时年四十有五。不久,被委以刑部主事。一年的京官生涯,眼见国势衰弱,吏治腐败,自己官卑言微,回天无术,决意去官还里。于是递上了“家有老母,无人奉养”的辞呈,乞归侍亲。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王柏心回籍的消息传到荆州府,即被知府聘为“荆南书院”主持。他一面讲学,一面着书立说。黄冈的友人请他主修县志,他未加推辞。历二年许,修成《黄冈县志》二十四卷。其时大江南北的名人学者闻其名,送子弟来书院受业求教者络绎不绝。

在主持书院期间,王柏心所著《导江三议》一书,是他治水思想和治江策略的集中论述。他主张效法大禹,疏导治水。“因其已分者而分之,顺其已导者而导之。”在《导江一议》中写道:“昔者治江,以疏导之法,多留穴口,因而水患少;后之治江,则主要以设堤防水,因而江患随之频生。”书中还提出了治理荆江的具体方案:拓宽虎渡河口,利用湖北的公安、石首和湖南澧县、安乡等县的水道,导江水流入洞庭。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荆江南岸的公安、石首、松滋县境和荆江北岸监利薛家潭等地溃口,王柏心实地考察后,赶写了《导江续议》,主张“勿塞决口,藉以分流杀势”。他继续写道:“若留此之溃口,南纵之入洞庭,北纵之入洪湖,始有所分,继有所宿,终有所往,一郡之中,千里终流,自此安矣。”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荆江又发大水。松滋的高家套和监利的下车湾溃堤决口。王柏心赶往灾区,调查研究,又写了《导江续议》下篇。提出“勿塞决口,顺其势而导之,使水土各遂其性而不相奸,必有成功。”这些建议虽未被当局采纳,但为后世治理荆江提供了宝贵经验。

清咸丰初,太平军进军湖南。王柏心以维护孔教为名,办地方团练,以图对抗太平军。是年冬,太平军攻克岳州,拥船东下,至监利杨林山,分兵驻扎螺山,下令捉拿王柏心。王携母逃匿湖南山中,着有《漆室吟》。时湘军统帅曾国藩率领舟师出洞庭,进岳州,驻螺山,召见王柏心。曾对王的诗稿甚为赞赏,常褒扬于左右。自此,王柏心遂与湘军将领胡林翼、左宗棠、李孟群等人相识相交。

咸丰五年(1855年),湘军将领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王柏心针对官府巧取豪夺,残害百姓之事,上书胡林翼,要求更除漕弊。书中以监利为例:“漕粮既折米,又折银,又抽丰,又是券文,每担浮收在三倍以上,折银每担竟多至二十余千。官吏中饱私囊,其弊极深。”胡林翼以王柏心的《上胡中丞书》为依据,上奏朝廷。经廷议后,获准每担秋粮减价定为六串文,不准随意折算和加派。

清同治元年(1862年),清廷下诏求言。王柏心撰写《信臣篇》、《明是篇》、《谋备篇》、《防侈篇》、《辩言篇》、《正谀篇》、《疑信篇》、《择吏篇》、《导俗篇》、《广议篇》等经论十篇,作进谏之言。又拟《广师儒》、《屏嗜欲》、《博咨访》、《开特科》、《下金陵》、《备秦晋》、《择外吏》、《宽榷算》奏章八条,托云(南)贵(州)总督张亮基代呈。由于论、奏多以儒学伦理阐释,极力维护清朝的封建政权,因而均为慈禧太后所赏识,传旨将经论十篇存记弘德殿,将奏章中的《开特科》和《宽榷算》交部议奏,其余留中备览。

此时,王柏心经史之学的造诣远近闻名。安徽巡抚李孟群曾上疏推荐王柏心出任官职,他以老母在堂需侍婉辞未出。署理湖北巡抚严树森又以“经筵讲官”,荐王柏心为同治皇帝经学之师,他仍以慈母年迈九十有余为由固辞。

王柏心长期从事著述,硕果累累。其主要著作除《枢言十七篇》、《漆室吟》、《导江三议》外,还有《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百柱堂集》53卷、《螺州文集》20卷、《子寿诗抄》7卷、《百柱堂诗抄》8卷等。他纂修的地方志书有:道光《黄冈县志》24卷、同治续修《东湖县志》31卷、同治《宜昌府志》16卷、同治续辑《汉阳县志》28卷、同治《当阳县志》18卷、同治《临湘县志》14卷、同治《监利县志》10卷,皆为当时当地所推崇。同治十二年(1873年),王柏心病逝于家,终年74岁。后来清廷曾下诏将其事迹、著述“宣会史馆,载入史册”。



你的家乡有故事吗?

评论区聊一聊



责任编辑:彭雪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