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宜昌频道记者邹前俊 通讯员高琦、张薇)头晕、头痛困扰老人数月,竟是颅内深藏一个花生米大的动脉瘤作怪。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神经外科巧用“灯笼”,为68岁的胡先生(化名)解除了这个不定时“炸弹”。4月8日,术后一个月的胡先生复查时说:“感觉非常好,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去江边钓鱼呢!”
胡先生有3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去年12月开始经常感到头晕、头痛,服药后能缓解,但反复发作。今年3月初,头晕、头痛突然加重,而且牵连到脖颈部位疼痛,在家人陪同下到仁和医院就诊。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尚发军接诊后,为其进行了详细地身体检查。头颈部CT提示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提示前交通动脉瘤,瘤体大小9mm×11mm。
“瘤体花生米大小,深藏于颅内就像一个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可致残。”尚发军介绍,颅内动脉瘤是指大脑内部的动脉血管异常膨出后形成的动脉瘤,是一种脑血管病,并不是肿瘤,不会扩散,更不需要放疗和化疗。但是前交通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可致残,如果出血停止后发生第二次出血,有很高的病死率。
如果采用传统的介入栓塞技术或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复发率高、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手术步骤多且时间长。尚发军专家团队结合胡先生病情,经过充分研究和判断,在征询家属同意后,决定采用最新神经介入技术——瘤内扰流装置(WEB)实施动脉瘤栓塞术。
“WEB装置是由大量极细的金属丝构成的密集网状装置,通过微创介入技术放置到动脉瘤内,打开后形状就像个‘灯笼’,从而闭塞动脉瘤达到治疗效果。”尚发军说,这是该院首台WEB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神志清楚,四肢活动正常。
尚发军表示,该项新技术的成功运用,不仅降低了患者治疗费用,且术后不用服用抗凝药物,为相关疾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