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4月2日上午,经过前期129名火炬手持续4天、途经宜昌8个县市的传递接力,省运圣火抵达宜昌主城区。9站传递结束后,省十六运会火炬传递宣告圆满收官。
8时15分,第一棒火炬手——宜昌籍游泳世界冠军、国家队现役运动员孙佳俊,从滨江公园双亭广场高持火炬,迎风奔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访宜昌籍游泳世界冠军、国家队现役运动员孙佳俊(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孙佳俊是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奥会男子100米蛙泳冠军、男女4x10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能参加省运会火炬传递我感到非常荣幸。”孙佳俊希望,运动员们能在接下来的省运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为宜昌争得更多荣誉。
此次宜昌主城区火炬传递全程约8公里。一路上,蓝天为幕,大江为席,江豚逐浪,草木如茵,“一半山水一半城”的宜昌风光尽收眼底。
沿着美丽的滨江画廊,来自各行各业的99名火炬手高举象征闪耀、光辉、光明的火炬,将融合了长阳人遗址“历史文脉”和三峡大坝“现代文明”的圣火交碰引燃。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北京市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司创始人、艺术总监王志鸥的身影,也出现在此次火炬手中。他笑着说,冬奥会时,我是教别人如何传火炬,这次自己成了火炬手,而且还是家乡的火炬手,感觉非常特别。
宜昌主城区火炬传递仪式现场。(中新社 周星亮 摄)
与火炬共同点燃的,还有400万宜昌人民“全民省运、同心同行”的蓬勃激情。现场群众们高举红旗,振臂欢呼“英雄湖北、活力宜昌”,为火炬手们加油,为省十六运会助威。
今年67岁的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师郭群,6点多就赶到江边晨练,激动地等待火炬传递开始。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火炬,拿着火炬心里都在怦怦跳,过去在电视上才能看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将火炬递给他体验时,老人兴奋不已:“宜昌很多年没有举办过大型赛事了,省运会在宜昌举行,是宜昌的荣誉。”
郭群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坚持渡江已有十多年。他感慨,这几年,宜昌滨江一直在升级改造,变化特别大。
“我们经常在这一带游泳、跑步,亲眼见证了这几年的变化。前面那座桥,过去是个烂桥,现在修得非常好了。”他说,上至葛洲坝,下至伍家岗,滨江绿道全线贯通,他专门来回骑了一趟车,感受漂亮的风景线。
宜昌主城区火炬传递仪式现场。(中新社 周星亮 摄)
9时40分,火炬传至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并在这里举行收火仪式。最后一棒火炬手、宜昌第一个“国家级”教练员赵杰来到舞台中央,圣火护卫取下火种,保存至火种灯。
10天后的4月12日,省运圣火将点燃宜昌奥体中心的主火炬塔,掀开惊艳的开幕式序章。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到宜昌,明确提出“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5年来,宜昌牢记殷殷嘱托,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曾经的“化工围江”蝶变为今天的“江豚逐浪”。当前,宜昌正坚定不移“做优主城、做美滨江、做绿产业”,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引领“宜荆荆”都市圈成为全省发展的新增长极。
快速问答Q&A
宜昌籍游泳世界冠军、国家队现役运动员孙佳俊。(直播画面)
Q:佳俊是宜昌哪里人?
A:我是伍家岗的,江边上长大的,在胜利三路上面。
Q:你小时候最爱吃什么?
A:宜昌小面。小时候每天早上上学之前,都得吃一碗小面,还喜欢在晚上乘凉的时候喝一杯凉虾,或者来碗冰粉,特别好吃。
Q: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是哪里?
A:离我们家不远的和平公园。我每天放学之后,走5分钟就到了,奶奶每天都带我去那边玩。
Q:喜欢去江边玩水吗?
A:喜欢,特别喜欢,尤其是夏天非常凉爽。
Q:你几岁学的游泳?
A:6岁。那年第一次去夏令营,报了个班练了半年,又练了一个暑假,就爱上游泳了。后来听说体育馆开了一个恒温游泳馆,就正儿八经开始学游泳了。
Q:你喜欢游泳是不是跟你小时候老爱在江边玩水有很大关系,对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A:对,我想是长江眷顾了我吧!
Q:上次回宜昌是什么时候?
A:去年8月份,当时比完世锦赛后回来休息了几天。那次晚上特意去坐了一次长江夜游船,两岸灯火辉煌,磨基山星光点点,特别美,还乘船过闸翻了葛洲坝。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城市比赛、训练,但是最喜欢的还是我的家乡宜昌,还有我热情的家乡人民。
Q:这次回来有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
A:特别想去小时候的幼儿园,在九码头那里,宜昌市中心医院旁边一个坡坡上。因为我9岁就离开家乡了,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
Q:有没有特别想见的人?
A:最想见我的奶奶。这次回来,奶奶来接我了,所以已经见到了,我特别开心。
Q:你觉得家乡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A:变化最大的还是江边,小时候对江的印象特别深,几乎每天都去玩,现在长大了再回来看,绿化和设施都更好了。尤其是增添了很多体育设施,随处可见,可以给大众更好的健身娱乐去处。
Q:作为火炬手回家乡参加运动会是什么心情?
A:非常激动,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以火炬手的身份参与运动会,之前都是以运动员的身份,所以特别荣幸能够成为宜昌的火炬手。
Q:通过这次省十六运会,有什么话想对家乡说的吗?
A:首先希望我们宜昌的体育健儿能够在省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然后也希望他们未来能够继续为湖北和中国增添更多金牌。
Q:你的梦想是什么呢?
A:我的梦想和最初一样,希望能多拿金牌。
宜昌主城区火炬传递最小火炬手周恩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10号火炬手周恩布今年14岁,是宜昌市外国语初中的一名初三毕业生,也是此次省十六运会宜昌主城区火炬传递年龄最小的火炬手。
当他的同龄人都在哼流行歌曲的时候,他却在为非遗南曲这个古老唱腔深深着迷。
在火炬传递现场接受采访时,他即兴清唱了一小段南曲曲目《茶乡情》。
“我从小就很喜欢这种独特的腔调和氛围,一直都很关注这方面的文化,大概是受到土家文化的感染吧。”他说。
周恩布来自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五峰县级南曲传承人李代炎的“大徒弟”。一张四方凳,一把小三弦,背要直、手要端,一坐就是小半天。
2018年,还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周恩布,第一次接触南曲。经过4年多学习,这个土家南曲少年郎,不仅成了新生代南曲传承人,还走上央视舞台介绍家乡非遗文化。
“一开始是因为我有这个兴趣,要做好这个事情,做久了就发现其实这个东西是一种责任,我想把这个东西传承下来,不能走到半路就把它丢了。”他说。
第一次参加火炬传递,周恩布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他不仅热爱南曲,平时也很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打球和跑步。
他常常利用假期到柴埠溪景区为游客弹唱,通过校园活动让身边的同学了解南曲、传唱南曲,还创造性地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对南曲进行改造和加工,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2022年,周恩布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
宜昌主城区火炬传递最年长火炬手胡兆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坚 摄)
与共和国同龄的胡兆满,今年74岁,是此次火炬传递最年长的火炬手。
他曾担任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武汉市海事法院院长。从农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到农村,如今回到老家点军区联棚乡联棚村的胡兆满,当起了新时代的幸福老农。
说起在他经历的岁月中,宜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老人脱口而出:“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
他感慨,过去5年,宜昌的城市风景越来越美,环境越变越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宜昌真正变成了世界级水电名城,国家级旅游名城,也是长江经济带上的活力城市。“我们作为宜昌人,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所以我一退休就立马回到了家乡。”
他指着身后的滨江公园说,小时候从联棚村过江,都是坐木筏子,后来坐船,下面尽是乱石岗。如今的岸线、现在的宜昌,早已今非昔比。尤其是近年来宜昌沿江岸线整治和绿化,包括在滨江公园增添的很多运动健身设施,让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休闲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
胡兆满的老家宜昌市点军区,也是宜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所在地。此次省十六运开闭幕式的主场馆,以及很多赛事,都将在宜昌奥体中心举行。
“宜昌许多县市区的体育场馆都建得非常好,还有遍布乡村的小型健身设施和器材,也非常方便。这方面的巨大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是相适应的。”他说,希望借省运会的东风,往前再推一步,把农民的体育健身活动也搞红火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有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墨 吴坚)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