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杖头木偶戏走进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日报 2023-04-01 21:57:56

“有没有同学想上来体验一下操纵杖头木偶?”3月31日,中南民族大学光谷美术馆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国家级非遗项目“武汉杖头木偶戏”传承人走进校园,表演传统保留剧目,并邀请师生们参与互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该校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邀请武汉杖头木偶戏传承人来校,参与《中华才艺》开放课堂活动。

活动现场,武汉杖头木偶戏第六代传承人胡涛灵活地操纵木偶,一抬一放、一转一跃,为师生带来《贵妃醉酒》。木偶裙袂飘飘,身姿翩翩,姿态娇媚。“我们表演所用的木偶,由头、命杆、胸腔、手、手杆、内衣和外衣等组成。表演者通过操纵命杆和两根手杆,来进行表演。”胡涛为现场师生介绍。

武汉杖头木偶戏第七代传承人宁一烨、彭沙莎以杖头木偶戏独特的“大水袖”形式,表演了经典剧目《化蝶》,生动地再现经典情节。

精彩的表演,让师生们不时发出惊叹。

“通过开放课堂,可以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让他们对中国传统才艺有更生动的认知。”中南民大教授何红一介绍了举办活动的初衷。她任教的《中华才艺》,是讲授中国民间传统才艺的课程。当天的课堂,不少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参与。

“有谁想上来试试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中外学生跃跃欲试。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陆续拿出大水袖、长袖等不同类型的木偶,让学生们尝试操纵。“手要抓稳”“要用巧劲”,非遗传承人在一旁指导。

“杖头木偶比我想象的要重,我操纵木偶的时候感觉非常困难。演员们能这么自如地表演,真的非常厉害!”印尼留学生吴伟强上场挑战,操纵带着数米长袖的木偶,深深感受到演员的不易。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熙雯向宁一烨、彭沙莎学习了西藏舞,并欣喜地进行现场练习和展示。她感慨地说:“我之前只是听说过木偶戏,这一次近距离接触,感觉非常有趣。这样的课堂很有意思,让我增进了对木偶戏的了解。”

该校音乐舞蹈学院研究生乔晓倩得知有非遗进校园的开放课堂,专程赶来参加。这堂课让她深切感受到,要掌握杖头木偶戏真的不容易,不仅要有舞蹈功底,还要会戏曲。“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不仅能让我们亲眼见识和感受国家级非遗的魅力,同时对于杖头木偶戏文化本身也能起到保护和传播作用,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师生了解它、喜爱它,共同传承与弘扬非遗文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韩晓玲 通讯员雷晶、张玲珑

责任编辑:杨冉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