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3月20日,在恩施市屯堡乡花枝山村,茶农正在采摘春茶。 (通讯员 曾伟 摄)
3月13日,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游客身穿民族服装,体验采茶乐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3月12日,在恩施花枝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手工制作恩施玉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赵盛迷 陈绪开 谭卓瑶
鲜叶摊放、蒸汽杀青、整形上光、焙火提香……3月24日,位于恩施市白杨坪镇的湖北省曦时针茶业有限公司厂房内,绿茶生产线开足马力,带着清香的恩施玉露茶香醉人。
恩施州茶叶种植面积180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年产干茶超过13万吨,年综合产值超过220亿元。其中,6个县市跻身全国茶叶百强县,恩施玉露、利川红等品牌叫响全国。
眼下,恩施春茶陆续上市。今年行情如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10多家茶园、茶企。
鲜叶价格同比上涨20%
春意盎然,白杨坪镇洞下槽村,茶农们三三两两分散在茶园里采摘鲜叶。忙碌半日,茶农夏绍慈和家人的背篓里装满鲜叶。他开着小三轮车将刚采摘的鲜叶送到曦时针茶业有限公司,筛选分级、过磅称重,5斤鲜叶卖了450元,均价90元。
“今年鲜叶价格高,开采10多天,已收入5000多元。”夏绍慈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他家里种了5亩茶,采摘到5月份,预计收入超过3万元。
“春茶上市以来,每斤鲜叶的收购均价超过了80元,创历史新高。” 曦时针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斌介绍,受去年旱情和今年开春气温偏低影响,春茶采摘量和产量较去年降低了10%左右,鲜叶价格居高不下,走俏市场。
恩施州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杨长勇介绍,恩施春茶鲜叶收购价已连续六年上涨,今年,价格较往年普遍上涨20%左右,其中优质鲜叶价格每斤已达120元。
2484家茶企开工赶订单
茶叶加工厂,订单应接不暇。
3月15日凌晨,恩施花枝山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车间连夜生产出300多斤干茶,10多家采购商现场蹲守,一抢而空。
公司董事长刘小英介绍,2月份公司就接到800万元订单,车间开足马力,每天生产1000斤左右干茶,仍供不应求,200多家采购商排队抢茶。
3月23日上午,宣恩县晓关侗族乡湖北宣恩维民实业有限公司春茶生产车间机器轰鸣,10多名工人忙着赶订单。
“目前已接到5000多万元订单,销路不愁,正在加工的这一批恩施玉露是安徽客商预订的。” 公司负责人龙维明说。
目前,恩施州各地春茶进入大规模开采,全州2484家茶叶加工企业陆续投入生产,已累计加工干茶503吨,销售新茶478吨,销售额超过6.7亿元。
公共品牌总价值超70亿元
一杯恩施茶,价格何以逐年攀高?杨长勇脱口而出:“品牌效益和绿色价值。”
自武汉东湖茶叙后,以恩施玉露和利川红为代表的恩施茶,以及鹤峰茶、宣恩贡茶、唐崖白茶等名优茶,已在全国乃至世界茶市中占有一席之地,品牌价值日益提升。
3月21日,恩施州举行恩施硒茶采购商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茶商代表走进茶企、茶园,品茶购茶,签订2亿元购销协议。
“恩施玉露的牌子响了,茶叶不愁销。” 恩施蓝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子祥表示,前些年,他时常为销路发愁,2018年,恩施玉露成为武汉东湖国事活动用茶后,品牌美誉度迅速提升,销路很快打开。今年春茶刚上市,公司就接到1960多万元的大订单,客户们特别认可恩施玉露品牌。
近年来,恩施州坚持“品牌引领、绿色发展”,着力培育茶叶龙头企业,组建了恩施硒茶集团、恩茶集团和利川红集团,抱团发展,全力打造恩施硒茶区域公共品牌。恩施玉露作为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是保留下来的唯一蒸青针形绿茶,2022年,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入列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人间至味”利川红,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特等金奖。
“202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显示,“恩施玉露”“恩施硒茶”“鹤峰茶”“利川红”品牌价值,分别为27.07亿元、23亿元、16.14亿元和5.61亿元,四大公共品牌总价值突破70亿元。
去年以来,恩施州开展中国茶业科技年会、国际茶日暨全州茶产业发展大会、“星斗摇香”利川红·茶乡寻亲会、 “恩施硒茶斗茶赛”、“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活动,组织茶企参加武汉茶博会、厦门茶博会等展会,持续巩固提升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恩施州制定恩施玉露、利川红(即“一红一绿”)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按照《恩施玉露、利川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州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开展授权,把好品牌使用准入第一关,引导授权市场主体从种植、加工、人才、包装等全产业链环节提档升级。
推进全域绿色化生产
茶叶品质的持续提升也是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恩施州围绕提质增效,着力应用本地优良品种,加快低产低效老茶园的改造升级,大力开展茶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全面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统防统管,确保种植管理环节绿色化。
目前,该州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77.85万亩,其中2022年新增5.58万亩,同比增长7.7%,绿色、有机茶园占全州茶园总面积的43%。
杨长勇表示,目前,全州规上茶叶加工企业全部完成电气化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全域绿色化生产,茶叶加工生产质量大幅提升。企业对农残超标的农产品,一律就地销毁,并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确保生产记录可查询、流向可追溯。
例如,恩施润邦茶业,投入200万自主研发了储存鲜叶设备,能够根据天气和温度控制茶叶萎凋情况,延长鲜叶保鲜期,每天能够储存5000至6000斤鲜叶,提升生产效率和茶叶质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