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从无到有:瓷都换道建设全省“光都”
湖北日报 2023-03-26 17:56:57

当阳市王店镇双莲工业园内,中清智慧光伏全产业链等十个项目全力推进。记者郑岚 摄

【核心提示】

“你看我,多么渺小一个我,因为你有梦可做......”歌曲《追光者》中的这几句歌词,曾让无数人励志奋斗,追梦前行。

中清智慧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原计划落户江浙沿海,硬是被当阳“请”来了:从20亿元“试水”,15天后追投10亿元,而后再追投150亿元,2022年底,5GW(兆瓦)新型光伏组件与3GW高效光伏电池智能制造全面投产,还将建设20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40万千瓦储能电站,建成可年发电量20亿千瓦时,年减排温室气体154万吨。

当阳从无到有,追光前行,有望成为全省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光伏全产业链生产制造基地,完成从“瓷都”到“光都”的华丽转身。

昔日“被动”上马光伏

而今光伏一路“追投”

几年前,光伏产业和当阳市并无半点姻缘。

改变,源于2017年。华强化工是当阳市龙头企业,随着产能的扩大,华强每年需要电能超过6亿度,2015年华强化工谋划的硝硫基复合肥和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因为当阳的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已达标而无法启动,迫切需要一家能源企业的支持。

就在当时,为布局抢占华中市场和减少电力输送成本,一向视沿海地区为战场的中伏能源,正考虑向内地转移,当阳市抢抓机遇,为中伏能源和华强化工牵线搭桥,双方共同在当阳建设80兆瓦华直光伏项目,电站的电直供华强化工。从2017年12月28日首批机组发电以来,边发电边建设,2018年底实现了全部机组发电。截至2022年3月,总发电量超过4亿度,如果全部采用电网供电,按照工业电价简单换算,需要2亿余元。

初试成功,中伏能源总经理吴亚伦给当阳招商干部又传递一个重要信息:上游光伏设备制造企业江苏中清集团,正在全国选址建设新厂扩大产能。

当阳市招商局副局长陈军迅速赶赴浙江,得知中清集团在徐州投资80亿元的项目,仅用121天便建成投产。当阳咬紧目标,对标“徐州速度”,以120天的承诺向中清表态,并以广阔的市场前景、参谋式的洽谈,让中清集团对当阳充满信心,决定在当阳试水。

2021年9月24日,当阳与中清智慧签约5兆瓦新兴光伏组建项目,签约当天,当阳市长陈华组建专班,十一长假不休,项目建设用地150亩仅用15天全部完成征地厂平,10月初,江苏中清集团董事长任一东为当阳速度赞叹不已,当场追加10亿元投资。今年1月28日,公司签约引进全球光伏龙头企业国家电投集团,再次追加投资150亿元,建设百万千万级源网荷储能新能源保障基地及光伏全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

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突破200亿元,年税收约5亿元。当阳双莲工业园将就地享受到用电实惠和便利,将着力构建当阳市光伏产业横向、纵向集群,助力当阳市完成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早日实现碳达峰,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有望形成全省乃至华中地区最大的光伏全产业链生产制造基地。

日照资源落后怎么办

新技术捅破“天花板”

与西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湖北不是日照资源富集地,光伏应用场景怎么竞争?

沿348国道进入庙前镇烟集村,路边的丘陵间,蓝色光伏面板一片连着一片,颇为壮观。

“庙前镇是当阳光能资源较为突出的区域,”当阳市华直光伏电站运维站长左小华说,华直光伏项目区域内2021年全年可利用小时数为1199小时,占全年时长不到14%,这在湖北来说,已经属于较为靠前的数据。没想的是,虽然日照时长较少,发电量却大得惊人。从2018年建成发电后,每年发电量可稳定在9300万度左右。

背后正是当阳光伏发电产业链后发优势,相对于沿海和西部地区已经建成大规模光伏发电项目,当阳全部采用新一代N型光伏电池,相对于传统P型电池,具备高效率优势。中清智慧当阳项目总经理黎定康介绍,传统电池24.5的转化效率是“天花板”,现在当阳产业生产新型电池可以实现28.4理论值,同样的日照,多出3-5%的发电量,“相当于延长了数小时的光照时长,已经拉平与西北地区的日照资源差距,这对于光伏发电项目来说,可以说就是纯利润。”

此外,通过自主研发采取提升发电效率的组合拳,通过半片技术减少发电板内阻,一块光伏发电板可以增加发电功率5%,同时针对应用场景开发正反面两面发电板,“当阳水域资源丰富,设计出利用水面的反光的光伏面板,正反面都可以发电,这样光伏发电设备可以用于渔光互补项目,培育水生作物、水产、发电一体化,实现一光三照。”

华直光伏。 张朋 摄

追光前行

以光圆梦壮产业链

3月3日,在中清智慧光伏组件及先进光伏电池智能制造项目工地上,一期项目厂房已封顶,装修作业全正面铺开,二期项目工地的打桩作业也已开始。“预计在4月,一期可投产。”项目工地负责人信心十足。

工地进口处,立着几块巨大公示牌。其中一个是“光伏产业链图谱”,图中使用不同颜色详细标注了光伏产业的上游原材料、中游光伏产品和下游光伏应用等项目。哪些是已有产业,哪些是有一定基础的产业,哪些是重点发展产业,哪些是需要招商急需补充的产业,一图一谱,标准的明明白白,为当阳市接下来补链延链强链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径指引。

这就是当阳追光者的姿态——务求实干,精准作为。

追光路上,当阳市整合资源,千方百计做足“光文章”。在中清光伏项目现场,一般距离地面高0.5米的太阳能光伏板专门抬高了高度,距地约3米。

小小的改动实则大有深意,将来,太阳能光伏板下的空置土地可以流转给专业的农业开发公司,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发电、种植、旅游“一地三用、一光三照”,将农业、休闲旅游与光伏发电相结合,打造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目前,多个企业已就这一合作方式达成了意向。

据测算,企业年排放1吨二氧化碳,需要安装1.1千瓦以上光伏电站才能实现碳中和。在双碳目标的倒逼下,在自发自用政策放开后,光伏电站将迎来了一波新的发展高潮。

这个机遇对当阳市而言,弥足珍贵。去年,当阳市政府就签订了5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投资额25亿元。新建50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投产后可年发电4.7亿度。

以中清光伏项目签约为标志,未来,当阳市准备以光伏产业为中心,着力将这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产业。

【记者手记】

百花争艳香满园

长坂坡上写传奇,玉泉山下开新篇。

当阳曾被誉为“三峡瓷都”,而如今,迭变成了“光都”。

华丽转身看似轻巧美好,勇毅付出,常人无法体会。

支持陶瓷转型升级,壮士断腕,去高耗能、高污染,千方百计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光伏等新能源新材料做足文章,抢抓机遇高歌猛进,破茧重生。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

积极扩展城市经济架构,转型、跨越式发展着眼于未来,培育发展出更多的千亿级、百亿级产业,既是当阳正在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市的迫切需要,也是抵御单一、落后产业风险的需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乐克 张元媛 胡声明 刘路 郑岚 黄强 付虹丽 通讯员王涛 汪运钦 魏茜)

责任编辑:冯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