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守正创新担使命 奋楫扬帆新征程——2022年大冶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3-17 15:41:36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 冯素华 卫学平 蔡芬)历史的节点,思想伟力在此汇聚迸发;时代的潮头,澎湃动能引领勇毅前行。

2022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紧紧围绕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守正创新服务大局,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市图书馆为“村读”赠送图书

铜都大地起宏图,东方风来满目新。

高举思想旗帜 凝聚奋进之力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好保安湖的建设和保护,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大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11月2日,保安湖畔,黄石市委常委、大冶市委书记郝胜勇与镇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围坐在一起,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感悟和收获,将“冒热气”的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基层。

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领导干部带头。“两团多队”“五路大军”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十讲十进”广泛而深入,在铜都大地掀起阵阵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宣讲受众达10多万人次,极大鼓舞全市干部群众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的干劲和信心。

思想火炬照亮前行路,理论武装升腾新气场。2022年,全市上下大兴学习之风,聚焦“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通过领学、导学、巡学,充分发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专题辅导等18场次,带动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研学880余场次,组织编写20余种指导文件,持续规范和提升中心组学习质效。

早春时节,百余名中小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走进大冶兵暴旧址纪念馆,参加“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单宣讲——听爷爷讲党史”活动。面对着党旗,全体学生举起右拳,“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响彻大厅。

“听爷爷讲党史”首单宣讲

这是我市不断深化“首单宣讲”品牌,以百姓视角、百姓话语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的一个缩影。我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月一策划”“一月一示范”,开展示范“首单宣讲”16场次,带动全市开展“首单宣讲”3500余场次。一批理论工作者和基层宣讲志愿者队伍,迈开脚步走进村组,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浸润群众心田。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一年来,我市社科研究取得新成绩。大箕铺镇曹家晚村和东岳路街道博览书屋获评黄石首批“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徐秋莲等15人被评为黄石首届“社科飞燕”,以“线上+线下”模式开展各类宣讲宣传200余场次。

壮大主流舆论 传播激昂之音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讲好大冶发展故事是时代命题,传播大冶精彩声音是使命担当。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资源,推行“4N”(多条渠道+多种方式+多个选题+多重受众)新闻宣传工作机制,推出一大批有亮点、有特色、有分量的新闻报道、评论言论、理论文章、融媒体产品,把有意义的故事讲得有意思,以正能量引领大流量。

重大主题报道有声有色。精心策划组织“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八大行动”“共同缔造”等10大重点主题新闻宣传,主旋律激昂动听。“奔跑吧·少年”活动“跑”进央视,重大项目建设开工、保安镇沼山村的桃花、大箕铺镇的秋收、茗山乡的“村BA”“村晚村游”等频频亮相中央级主流媒体。据统计,2022年我市在中央级主流新闻媒体发稿387篇(条)。其中,人民日报刊发6篇,中央电视台播发28条,实现“月月上央视”目标。

“大冶声音”旋律激昂。新年伊始,“大冶发布”推出的《大冶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单宣讲——听爷爷讲党史》单篇阅读量问鼎10万+;新闻宣传全年高开高走,持续精彩,省级媒体发稿突破3265篇(条);《荆楚有好物·大冶专场》全网点击量突破1000万+,引爆舆论圈群;《大冶电视问政》累计收获全网关注量1300万+;推出“1万+”新媒体作品114篇。呈现“央媒突破、省媒井喷、全媒发力、融媒精彩”可喜局面,我市荣获“湖北省城市传播力十佳”第一名。

《大冶电视问政》节目现场

舆论引导有序有力有效。定期召开主题宣传新闻月度例会,新闻策划走向常态化。举办提升新闻发言人舆情素养培训班,推动队伍建设专业化。制定《通讯员新闻宣传积分制管理办法》,极大调动全市通讯员发稿积极性,重点主流媒体新闻宣传量居黄石市第一。

同时,我市全面实施意识形态“52115”工作机制,筑牢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网”,意识形态领域正能量充沛,向上向好的总体态势持续巩固。

深耕文明沃土 彰显德善之美

“快,停下来,我们去救人。”这是2022年初“荆楚楷模”龚文龙看到侧翻在雪地里的小车时的第一反应。他用石头砸破车窗救出被困的一家三口,自己却因失血过多一度陷入昏迷。

“贪生怕死、怕流血牺牲,就不要当警察。”这是“荆楚楷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石锐的口头禅。从警14年,他累计破获各类案件9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人。

而他们的背后,是我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上下足功夫,培育崇德风尚、构筑精神高地的不懈努力。2022年,发布“大冶楷模、好人”10人、涌现出“荆楚楷模”2人、“荆楚楷模”最美系列3人、“湖北好人”1人、“黄石楷模”及“黄石好人”7人,其中“荆楚楷模”入选数量居全省县域城市第一方阵……一批批榜样模范不断涌现,更多的身边好人点亮道德星空,灿烂星光引领着“大美大冶”一路向前。

“尊崇礼遇慰问月”启动仪式现场

道德模范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学雷锋、志愿服务在铜都大地蔚然成风。一年来,我市全面启动系列“文明细胞”创评活动,评选文明小区30个,“黄石最美家庭”18户、“大冶最美家庭”50户,文明校园18个。有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规范化建设,建成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4个、实践站383个,实现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全覆盖。组织志愿服务标杆项目路演大赛,评选出“E路有你网络文明”等10个标杆项目。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城区8个大型农贸市场经过集中建设改造,以更规范、更文明的形象承载起了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幸福”;捆扎、固定、美化……空中线缆从“横七竖八”变身“横平竖直”,美了环境,安了民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督导,强化追责问责力度,通过《电视问政》,强力推进交通秩序、小区物管、空中线缆、农贸市场等“硬骨头”整治……不同层面和领域的文明创建,由点及面夯实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基础。

2022年,我市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追求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出台了《文明提升行动方案》,建立考核奖惩和“三定”包保两个机制,实施“三个十二”工程,启动“1+N”考核模式,强力推进文明创建常态长效,城乡品质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的创建过程成为全体大冶人民共建共享的过程。

打响文化品牌 绽放时代之光

四千年前,熊熊炉火在古邑大冶燃起,矿井镢声,敲开了世界黎明。

历史的长卷厚重又悠久,孕育出大冶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铜都文化。一年来,我市全面增进文化自信自强,进一步繁荣铜都文化。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文化交相辉映,大力推进实施传统文化推广、孝德文化培育、乡贤文化传承、文化遗产活化、传统文化宣讲“五大工程”,展现新气象、焕发新光彩,为我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日出东方放霞光,朱铺村读晒书忙”,一段经典的土话“喝彩”在殷祖镇朱铺村村读广场上空响起。“晒书节”、“铜都欢乐大舞台”文化活动周、乡村音乐潮、“湛月欢歌·百姓舞台”等重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家喻户晓。

2022年湖北“村晚”“村游”示范展示活动开幕式表演

2022年以来,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400余场次、农家书屋实现数字化全覆盖、镇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全市农村文化礼堂管理更加规范……我市构筑起具有鲜明大冶特色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以文塑韵、以文兴业,全市文化产业实力稳健提升。龙凤山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鄂王城生态园、沼山古村桃乡景区、上冯“九古奇村”等绿色产业格局逐步发展壮大;成功举办“5·19中国旅游日大冶分会场”“龙凤山年货节”等系列大型文旅节会活动10余场;开通“大冶文旅”视频号,编制推出6条精品旅游线路;重点推进以配套劲牌包装印刷为主的产业链、以设计雕刻为主的古建产业链、以“文旅+”一二三产融合的三条文旅产业链;发布《大冶市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工程三年(2022-2024)行动方案》《大冶市扶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等多个政策文件,让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行稳致远。

旗正号角响,风劲好扬帆。

2023年,我们将以更大的担当和魄力,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为我市加快建成重要节点城市、冲刺千亿县市、奋进全国县域经济50强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陈雪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