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东宝区仙居乡油菜花迎春绽放。
楚宝黑头羊。
中药材种植。
马河镇天台山茶场。
机械化收割。
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的共享民宿,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荆门市东宝区地处鄂中,北枕荆山余脉,南接江汉平原,素有“鄂中明珠、生态东宝”的美誉。先后获得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三农”发展进位显著县(市、区)、全省“三品一标”工作绩效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
近年来,东宝区围绕打造现代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全面建设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向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迈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坚实步伐。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发展现代种业
东宝区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现代科技为动力,提高种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强化现代农业要素保障和平台支撑。
推进“楚宝黑头羊”新品种审定。山羊养殖是东宝区的特色产业,由荆门市景阳畜禽联合科研机构培育的“楚宝黑头羊”新品种,目前已通过省农业农村厅审定,即将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东宝区将着手建设“楚宝黑头羊”产业园,力争建成8个以上扩繁场,种群数量突破2万只,并加强与科研院所、集团公司和行业龙头合作,携手开发研究肉用产品,创建地方肉羊品种开发技术体系,运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30万只肉羊全产业链,依托“楚宝黑头羊”产业园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山羊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高油酸油菜制种。高油酸菜籽油因富含油酸,品质媲美橄榄油,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近年来,东宝区深入推进市级“一壶油”工程,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8.8万亩,连续五年实现增长,其中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7万亩,仙居乡油菜花海被评为2022湖北最美油菜花海。先后在子陵、仙居、栗溪流转农村土地,建设高油酸油菜育种基地近5000亩,每年为全市提供高油酸种子近250吨,成功引进傅廷栋院士工作站和高油酸油菜种子生产及基地建设项目。今年,将加快推进傅廷栋院士工作站建设,并进一步强化高油酸油菜研、种、收、选、储、检等能力,将东宝打造成高油酸油菜科研示范和制种基地。
发展乡村特色种养业
中药材种植。目前东宝区中药材种植主要分布在栗溪、仙居,种植品种主要为丹参、百部根等,依托道地药材,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了一批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年产中药材1000吨(干品)以上,实现中药材产值近一亿元。今年将结合地域土壤实际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以百部根、芍药为主要品种,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
香菇种植加工。近年来,在栗溪、仙居、马河等自然禀赋优越的山区乡镇,打造了一批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形成了以加工企业湖北山缘山珍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全产业链格局。全区香菇产业种植规模稳定在2500万袋,年产香菇1500吨(干品)、产值约1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
蜜蜂养殖。东宝区现有蜂产品加工企业3家,养蜂专业合作社25家,养蜂合作联社1家,良种场1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养蜂专业合作社+养蜂基地+蜂农”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初加工转化率80%,蜂产品在省内外30多家超市、农产品(蜂产品)专卖店以及淘宝、美团、中国农谷农产品交易平台等渠道销售,各企业、合作社均开办网店,蜂产品出口占比60%以上。
肉牛羊养殖。目前,东宝区大部分乡镇都有肉牛养殖大户,如马河镇铁坪村的牛鑫养殖专业合作社、牌楼镇城山村的玺伟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子陵镇联心村的牧禾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栗溪镇插旗村的仙人岩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等,计划今年在牌楼、子陵、石桥驿打造肉牛养殖基地,力争新增大型肉牛养殖场4家,新增肉牛养殖5000头以上,争取成为荆门城区牛肉市场的最大供应地。东宝区有良好的肉羊养殖基础,有多年的养殖经验和成熟的养殖体系,全年出栏21万只以上。
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
近年来,东宝区先后发展了山缘山珍、仙居红、仁尚仁、佳顺、荆溪渔源、吉利火星、荆创何瓜蒌籽、八角本智雪枣、花之恋蜂业等20余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出了“楚家珍”麻辣小龙虾、“矮子”馅饼、“天台山”茶、“仙居红”麦酱、“山缘”香菇、“八角”雪枣、“花托儿”蜂业等一批特色品牌。全区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42家,14个企业农产品获“荆品名门”品牌使用授权,“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22个,“仙居麦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国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28家。
其中,仁尚仁等小龙虾加工企业通过提档升级,在全区范围内不断扩大生产基地和加工规模,全区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6.3万亩,产量达到5800吨,年繁育虾苗近1.2亿尾,小龙虾加工能力达到3.1万吨,产值11亿元。佳顺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成订单农业原料基地2万亩,年加工蔬菜约3万吨、产值约2千万元。仙居红食品目前已建成各类农产品核心基地3000亩,产品标准化生产线2条,主要生产麦酱、香菇酱等酱类产品,年生产地方特色酱500吨,年产值400万元。“荆创何”瓜蒌籽由仙居乡何家村村集体打造,从最初的18亩瓜蒌基地逐步扩建到200亩,形成了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荆创何”瓜蒌籽年均市场销售额100万元。今年,力争全区新增8个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授权6个以上“荆品名门”、5个以上“三品一标”。
发展数字农业
东宝区主动将数字化理念融入农业农村工作,探索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改造,组织开发的“农广田园”农业数字化平台,集产业决策、土壤施肥、农业机械、农业技术、产销对接、消费定制、休闲农业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产前决策、产中指导、产后销售数字化服务。目前,已入驻省内外农业经营主体13000余家、发布商品近18000个,辖区内200余台农机开通共享服务,配方施肥、共享农机、农广课堂等栏目每天使用量均在500人次以上,中央农广校第一批向全国17个省市发函支持,省农广校发文在全省推广应用,已立项将该平台定为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训指定服务平台。
发展循环农业
坚持“以用促禁,以疏促堵”,积极探索秸秆利用出路,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示范引导等方式,引导万华板业、香龙山牧业等秸秆利用企业,以原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其他利用(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为辅,逐步建立了“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综合利用机制,秸秆产业化利用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和收储网点全覆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9%,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区全量化利用。
培育“经纪人”队伍。鼓励引导拥有打捆离田机械的农机手,兼职秸秆贩运“经纪人”,上门打捆收运农作物秸秆,有效解决了单个农户秸秆收集、打包、运输难题。目前,辖区共成立秸秆收储中介服务组织46个,吸纳近230名农机手成为秸秆“经纪人”。
配齐机械化设备。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奖补政策,引导和支持农户自行购买秸秆离田机械,区级财政拿出真金白银进行叠加补贴。目前,全区共有拖拉机25242台、联合收割机1737台(其中半喂入式收割机104台)、秸秆打捆机160台(方捆机136台,圆捆机24台)、大型秸秆压包机5台,基本实现了秸秆收储运全程机械化。
建立供应链体系。按照“村有点、镇有中心、区有收储公司”的规划,引入社会资本成立1家区级秸秆收储公司,建立镇级秸秆收储中心4个、村级秸秆收储点19个,实现了全域全覆盖,形成了“农户—秸秆‘经纪人’—村级收储点—镇级收储中心—区级收储公司—利用企业”的秸秆原料化利用供应链,年秸秆“收、储、运”能力达到30万吨。
美丽乡村建设催生“美丽经济”
近三年,东宝区级财政共拿出资金1.36亿元,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业”的思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其中2020年安排资金5269万元用于5个示范村、23个整治村建设;2021年安排资金5382万元用于5个示范村、20个整治村建设;2022年安排资金3000万元,围绕圣境山至襄荆古道沿线、水美乡村水系连通项目沿线八角、金榜、四坪、花园、毛坪、插旗、折旗、三泉、促联9个村,进行改造升级,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线示范片,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先后打造了“圣境金泉”“幸福来龙”“文化象河”等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江南水乡、四坪游园”“柳岸新堤、万家坪白鹭滩湿地”“红色八角”“插旗·仙人岩”等成为网红打卡地,金泉村获评全省“十大美丽乡村”。
襄荆古道被称为荆门最美旅游线路,沿线先后创建金泉、四坪、象河、三泉等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柏坪、花园、插旗、栗树湾、促联等5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整治村。“圣境金泉”“文化象河”“最美花园”等美丽乡村名片入选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襄荆古道沿线文化底蕴浓厚,民风淳朴,插旗、栗树湾等更是著名的孝乡。近年来,除政府投入外,沿线村民也纷纷投资投劳,通过共同缔造等方式,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此外,还有在外成功人士也通过捐资、投资建设等方式参与家乡美丽乡村建设,包括建旅游景点、农家乐、民宿等。据统计,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在襄荆古道沿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达5000余万元。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促进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统计,沿线共发展农家乐58家、休闲采摘基地12个、旅游景点41处,带动了周边数百名村民就业,可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现项目沿线各村均有2至3个村级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经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在20万元以上,四坪、象河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甚至达到了50万元。
乡村治理创新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全域推行“积分制”管理。2020年9月开始,东宝区农村地区132个村(社区)已经全部纳入积分制管理。村(社区)居民积分事项按照“采集、审核、公示、录入”流程积分,规范建立采集、排名、公示、表彰4本台账。按照“每个村(社区)每月1次”的要求,分层开展积分分享活动。科学设置奖励兑现物资,将满足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需要的读书卡、公交卡、文旅卡、健康惠民卡等作为积分优胜奖励物资,有效调动全区各类主体参与积分制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村(社区)开展积分奖励、分享活动共320场次,奖励覆盖面达2万余人次。
全域推行“红领章”先锋行。“红”即红色教育,“领”即领办实事,“章”即建章立制。荆门市委主要负责人在马河镇调研后,对“红领章”先锋行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先后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市委常委会等多个场合强调要大力推广。东宝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指示批示要求,迅速行动,在全区全域推行“红领章”先锋行活动。全区1100余名党员干部带领6700余名普通党员领办实事1.2万件,解决治理难题292件。同时,积极推荐先进治理经验做法,总结提炼了“红色湾组”“三建结合”等一批首创经验。
全域推行“五员议事”工作。农村地区132个村(社区)均规范组建5人“五员议事”小组,全区共推选“五员议事”成员810人,并从中推选1名党员“议事长”,实行日轮流坐班、周例会、月汇报、年考评等制度,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协助开展村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移风易俗倡导、特殊人群帮扶等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累计处理矛盾纠纷824件,收集群众诉求信息2086条,开展治安道路等巡查6529次,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重任在肩。东宝区正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策划:荆门市东宝区委农办 荆门市东宝区农业农村局
图片:朱俊波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