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团风绿水青山带笑颜 流域治理促振兴
湖北日报 2023-03-08 09:23:34

牛车河流域云雾缭绕,美如仙境。 (赵广亮 摄)

杜皮乡东岳村水域岸线拆违复绿后变成花海。 (资料图片)

大别山南麓的团风县,一座座秀美整洁的村庄,一个个欣欣向荣的田间产业,一幅幅红红火火的喜乐画卷,与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相映成景,灵动而多彩,别有一番风味。

按照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团风县提出“一城引领、两化驱动、六片示范”的县域发展思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流域单元为统筹,将打造牛车河、大崎山、五云山、白羊山、巴河、环城六个中小流域乡村示范片作为走好“无穷之路”、走向富裕之路的重中之重。其中,牛车河流域示范片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批项目,该县放大这一“国字号”项目效益,立足资源优势,实施连片规划,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结出共同缔造之果,走出乡村振兴之路。

一年多来,牛车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片先试先行,大崎山、五云山等流域竞相发展,美丽乡村以点带面、串珠成链、连片成景,共同缔造硕果满园,乡村振兴破题开篇。

流域连片开发 特色产业串珠成链

日前,地处牛车河流域的总路咀镇白坳村香菇基地,棚里的香菇密密匝匝,长势喜人。

据省委办公厅驻白坳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刘志能介绍,90个大棚,年出菇20万棒。这些香菇,一部分由福旦公司作为农产品出售,一部分进入禄菇公司作为香菇酱的原材料。

将初始农产品转化成加工品,禄菇公司可不简单。2022年12月试生产,每天生产香菇酱10吨,到今年春节前就出口了8个集装箱的香菇酱,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农户种植香菇,发展精深加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牛车河流域涉及总路咀、贾庙、杜皮3个乡镇、7个行政村。瞄准高标准产业基地,流域因地制宜,找准特色资源,推进“村村有产业、发展有延续”。

贾庙乡茶冲村引进武汉腾云山生态白茶股份有限公司,种植优质白茶。该乡新建高标准油茶基地5000余亩,新栽上国家级优良品种“长林4号”油茶,高产稳产,盛产期亩产油约70公斤,油酸含量达83.09%。

杜皮乡打造万亩标准化有机茶园,配套新建农产品特色馆,加快茶旅融合。开发红色旅游,建设农旅综合体项目,让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和特色产业深度融合。

一年多来,团风县抢抓六大流域示范片建设机遇,瞄准休闲食品领域,让优质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农业产业“乘风破浪”。五谷磨房启动“黑金计划”,深挖黑芝麻这一传统食养食材价值,打造从种子到餐桌的黑芝麻全链条食养版图。馥雅食品不断开发本地莲子、花生、绿豆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带动团风县成立16个湘莲合作社,产品销往大城市的大超市。2022年全县规上工业农产品加工产值37.4亿元,产值增速19.17%。下一步,团风县将围绕绿色健康食品深加工,探索建设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乡村颜值跃升 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阳光明媚,牛车河水库波光粼粼,四周峰峦耸翠,小岛星罗棋布,不时有水鸟掠过,举目遥望,如诗如画,盎然成趣。

岸边,刷得黝黑的环湖路上,红黄蓝三色标识的“彩虹路”,不仅将散落的乡村串珠成链,而且沿线还建成交通驿站、观景台十余处,配套完善公共设施、种植绿化等。在肖石坳休闲观光交通驿站,生态停车场、游步行栈道、交通公厕等一应俱全。在百丈岩村,一座由团风、黄梅共同共建的灵润桥,取两地灵润相通、云水相连、恩德广布之意,既方便周边4个村村民出行,更为山水点睛。

2022年4月,杜皮乡东岳水岸沿线环境整治项目如期完工,迎来了月季花海的首次盛开。一年前,这里还是牛棚连片,垃圾遍地。一年来,东岳村抢抓牛车河流域建设机遇,大力开展拆违复绿,因地制宜种植月季等花卉,花开遍野十里香,如今这里不经意间成了网红打卡地。

品茶韵幽香,游湖光山色,赏美丽花海,扎帐篷露营,“农、林、文、旅”于一体、三产融合的示范基地初见雏形,乡村让人们更向往。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

在白羊山流域回龙山镇桃花岭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如火如荼。聚焦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民开展房前屋后整治,从扫干净、码整齐、收通畅开始,到自发拆违除旧、美化庭院、扮靓湾落,村庄更靓丽。村支书贾华兵介绍,60多岁的村民杜达文主动让出2米宅基地,入村的路更宽敞了;村民刘腊美捐出自家的3棵桂花树,栽种在广场上,香气扑鼻;村民将传统的犁、耙、锄头等老物件搬到农耕长廊,乡愁乡韵更浓了。

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建设的同时,团风县将项目建设与“共同缔造”活动有机结合,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颜值跃升、设施完善、幸福加倍,一幅幅“组织强、产业兴、环境美、群众富、民风淳”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舒展开来。

美丽牛车河,幸福彩虹路。(魏翔 摄)

联农益农带农 群众分享振兴成果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让群众受益、分享振兴成果。

在巴河流域但店镇朴树大湾村,鲈鱼育苗养殖基地已经投产。负责人易志松通过“能人返乡”工程回村创业,于2017年建成鲈鱼精养鱼池9个。2022年,为延长鲈鱼产业链,新建2000平方米鲈鱼育苗大棚基地。基地棚内建有40个孵化池,每个孵化池可孵化鱼苗8万尾,全年可育苗两季。

“淡水鲈鱼口感好、营养丰富,销量大。”易志松介绍,基地采取“村级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机制,去年产鲈鱼36万斤,总产值约54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农户入股分红7万元,带动本村67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

村民最有发言权。在牛车河水库库尾的传奇庄园,千亩茶带连绵起伏。“到示范区项目工地打工,年收入5万多元!”牛车河村脱贫户方建舟返乡就业,成为传奇庄园一名水电工。肖石坳村53岁村民倪元香,当上自家马路对面新建的肖石坳休闲观光驿站管理员,“一天有近千元毛收入。”

沿线村民和村集体持续享受示范区建设发展红利,关键在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

在牛车河示范区建设中,团风县引进团风楚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50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后续10年管护。据悉,基地建成后5年内,公司每年管护投入不少于200万元。项目受益后,楚林公司、土地流转户、村集体采取“442”分红模式,可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分红,户均每年增收5000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杜皮乡与安徽省金寨县永生利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资产折股、量化分红、风险共担、利益均享,带动就近就业50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黄冈东坡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实现订单种植,既确保农民利益,又保证原料的供应和质量。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农民的荷包更暖、生活更富裕。

团风县团风镇罗霍洲村万亩粮食生产基地。 (陈勇 摄)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粮安

团风郧峰农机专业合作社50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绿油油的秧苗整整齐齐摆在育秧架上。(资料图片)

春节刚过,团风县马曹庙镇的丰收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管龙忙得脚不沾地,清沟、排水、追施拔节肥。

种了23年的田,对于如何更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管龙很有心得。丰收农机耕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万亩,把撂荒的边角地全部种上粮食。更重要的是,收割机、插秧机、播种机、无人植保机等农业机械,管龙全都会操作,并根据生产需要及时推广新技术。

团风县是我省15个优质水稻示范县之一、大武汉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粮食安全责任重大。

为让撂荒的土地“活”起来,团风县先后印发开展灭荒复耕发展粮食生产、耕地“非粮化”及撂荒问题专项整治、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等三大行动方案,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抛荒地恢复发展双季稻生产,确保应种尽种、种满种足。

该县还首创建立农机防汛抗旱排灌应急服务队,实施购机奖补政策。去年抗旱期间,10支防汛抗旱排灌应急服务队购置排灌设备60余台套,抗旱灌溉面积达14万亩,有效缓解旱情。

高标准农田造福百姓,发挥抗旱保丰收的重要作用。2019年以来,团风县共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7.19万亩,粮食生产面积逐年扩大,小麦、油菜种植面积年增幅在50%以上。农业农村部简报专题推介团风经验:为稳粮扩油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南方地区开发利用冬闲田扩种冬油菜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同时,全县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团风县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第三批“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长江大保护”结硕果

团风长江禁捕再获部级奖励

团风县开展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陶弟 摄)

2022年12月底,农业农村部、公安部、中国海警局对渔业执法系列专项行动工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团风县农业农村局获评突出集体。据悉,这是该局继获得全国禁渔执法监管先进集体、长江流域禁捕水域渔政协助巡护优秀队伍、长江水生生物保护修复优秀案例及先进个人表彰后,获得的第5次部级表彰。

团风县境内水域资源丰富,有长江、举水、巴河三大水系,辖长江主江段23公里、支江22公里。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开展以来,团风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坚决把长江“十年禁渔令”落细落实,奋力谱写长江大保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年,团风县紧盯船、具、钓、贩等关键环节,明确七大专项执法行动工作任务,开展全领域打击、全链条整治。全年渔政执法巡查239次,出动执法人员2002人次,水上巡查7740余公里,查办非法捕捞刑事案件1起、行政案件12起,集中销毁非法捕捞器具1891件。渔政执法与公安、海事、市场监管、水政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和行刑衔接、打非断链长效机制,与周边县区建立跨界水域协同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

常态化的执法巡查、全方位的禁渔宣传、科学规范的增殖放流,长江团风段实现“四清四无”目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长江大保护中。去年9月,团风县渔政执法大队接到市民求助,在罗霍洲网红沙滩救助了一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这无疑是展现长江大保护成效的一个生动案例。

团风县建立动态精准帮扶机制,出台长江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实施方案,对有就业需求的退捕渔民因户施策。截至去年底,102名退捕渔民公益性岗位安置3人、企业吸纳51人、灵活就业5人、退休22人、自主创业9人、务农12人,就业率持续保持100%。

策划:团风县委农办 团风县农业农村局 团风县乡村振兴局

责任编辑:林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