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探访宜荆荆都市圈】一个三角形带来一场交通变革
湖北日报 2023-03-08 08:27:20

高铁环绕,半小时朋友圈指日可待

湖北日报客户端宜昌频道记者黄强

喝杯茶,看份报纸,刷会儿抖音......列车飞驰,不经意间,已然完成了宜昌、荆门、荆州三个城市的位置更迭。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既是对修路致富实践的认可,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宜荆荆都市圈横空出世,在开始抱团发力大展宏图之际,交通布局已然先行。两年后,高铁将环绕宜昌、荆门、荆州三城,形成一个三角形,半小时可至的通勤圈将让这个圈子的三个城市携手并进,走向全国。

枝江百里洲长江大桥建设现场,该桥是当枝松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通车后将使百里洲终圆大桥梦。 通讯员李贤 摄

率先起跑

全线开工稳步推进

沪渝蓉高铁正式敲定的那一刻,宜昌城兴奋不已,这个城市多年来积极布局的高铁网络再添一员“悍将”。

沪渝蓉高铁几乎是沿长江而行,故而也被简称为沿江高铁。它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骨干通道之一,途经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等六省市,线路总长约21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的武汉至宜昌段是沿江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段位于湖北省境内,起自武汉市,经天门市、荆门市,终至宜昌市,正线全长313公里。

夷陵区仓屋榜村,这个昔日稍显宁静的小村庄如今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施工工地,热闹非凡,全长736.70延米的沿江高铁武宜段杨树河特大桥位于该村。24日上午10时,大桥施工现场钻机高耸、铁臂轰鸣,百余根桥梁桩基林立,几十辆工程车辆来往穿梭,运架梁机、拌和站、钢筋厂和几十个工点同时开工作业。大桥的桩基和路基土石方施工已经完成,开始进入梁体施工阶段,早日打通全线架梁通道已是近在眼前。

高铁的建设,桥梁和隧道是施工难点,一旦难点被攻克,其余施工皆可按部就班稳步推进。距离仓屋榜村15公里开外的龙泉镇香烟寺村,刚刚交出了攻克重难点工程节点的答卷。10几天前,随着隧道掌子面最后一次破壁成功,全长420.76米的沿江高铁武宜段宋家咀1号隧道顺利贯通。

从破土到贯通,这个隧道历经了267天的施工,异常艰难。香烟寺村当地主要为Ⅳ级和V级围岩,隧道地质为砂岩中泥岩夹层,遇水易软化、崩解,易发生坍塌、掉块、上拱变形等安全隐患,且隧道施工临近村庄、爆破安全风险大、施工协调复杂。“精益求精。”中铁七局沪渝蓉高铁武宜段7标隧道工区经理成勇说,施工中引进了液压移动栈桥、智能锚杆台车等大型智能化设备,针对不同围岩类别,严格控制隧道沉降变形,确保工期的同时,也有效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可控。

沿江高铁武宜段,其中宜昌境内总长66.6公里。目前,宜昌段已全线铺开快马加鞭,分段分点同步作业。

作为宜荆荆都市的核心成员,面对沿江高铁武宜段这个超级大礼包,宜昌市跳起来摘桃子,已然冲在前面。

正在建设中的沿江高铁武宜段荆门西站。 通讯员范晟铭 摄

奋起直追

同圈队友不甘人后

作为湖北省唯一一个还未通高铁的市州,沿江高铁武宜段花落荆门,让宜昌这个同圈队友和邻居热泪盈眶。

路网是否通达,影响着一座城市发展崛起的步伐。高铁,是250余万荆门人多年来最为期待的交通项目,没有之一,望眼欲穿。

抢抓机遇,奋起直追。从规划设计,到环评、项目招标,再到征地开工,施工单位跑步进场,荆门不断按下“加速键”。

在位于荆门市东宝区的沿江高铁武宜段5标段白果树1号隧道进口,只见9米多高、12米多宽的门字形隧洞从山腰处向山体深处延伸。这条隧道全长3023米,最大埋深324米,是武宜段控制性工程之一。从2021年10月开工至今,掘进长度已占隧道总长度一半以上。

沿江高铁武宜段在荆门设有京山南站、钟祥南站与荆门西站等3座高铁站,届时宜昌和荆门之间半小时可至。

幸福往往来的很突然。似乎是为了补偿多年来未通高铁的窘境,此次除了沿江高铁,还有荆荆高铁、襄荆高铁也在荆门开建,三条高铁将在荆门西站“牵手”,形成高铁“大十字”。

未来,荆门、荆州两个队友间相互串门,仅需20分钟。

宜昌、荆门越发亲近,荆州亦是不甘人后。汉宜高铁、荆岳高铁和荆荆高铁穿境而过,使得荆州也坐拥了十字高铁网。而汉宜高铁宜昌至荆州段,更是直接促使宜荆荆都市圈的三城之间形成了高铁环线,列车飞驰间,转瞬即可至,最快34分钟就可从荆州抵达宜昌。

意义重大

着眼全国布局未来

铺展地图,宜昌、荆州、荆门恰好形成一个“黄金三角”,两两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沿江高铁武宜段、荆荆高铁、汉宜高铁宜昌至荆州段都顺应着这个三角形延伸,不仅带来一场交通变革,更让这个都市圈相互紧紧相拥。

这个三角形究竟能给宜荆荆都市圈带来什么?

强产兴城,交通先行。交通的互联互通,是推进宜荆荆都市圈建设的必须条件。除了相互之间形成环线的高铁网,在宜荆荆都市圈中,当枝松高速、宜来高速、宣咸高速、呼北鄂湘界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也正加快建设,构建出了除高铁以外的更加多元化的交通格局。

随着彼此之间交通距离的不断缩短、拉近,也让宜荆荆都市圈眼界大开,所谋甚大。

去年7月,宜昌、荆州、荆门三市召开了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第一次联席会议,宜荆荆全国枢纽未来将推进221个交通项目,合计总投资7717亿,十四五时期预计完成4623亿。

宜荆荆全国交通枢纽建设随着这个会议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宜荆荆都市圈已经不满足于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更是在着眼全国布局未来。

联席会上,宜昌提出了新干线、新网络、新交旅、新航运、新空港、新联盟“六新”目标,实现综合交通跨区域联动、多领域竞进、全地域辐射,致力于打造“枢纽上的都市圈”。这个新干线的理解定义,既是打造“一环七射”的高铁大动脉,都市圈内圈三个城市间构建“△”型高铁环线,推动宜昌、荆州、荆门三市实现交通互联,推动三市的经济协同发展;都市圈外圈则通过7条射线高铁直达全国重点城市群,实现宜荆荆都市圈半小时通勤,长株潭、中原城市群3小时直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都市圈5小时通达,让宜荆荆都市圈快速融入国家高铁网络体系。

过去,区域竞争多是城市之间的单打独斗;未来,城市抱团竞争将取代单打独斗,都市圈成员互惠互补共享发展成果。

放眼全国,广佛肇、深莞惠、苏锡常等发达型都市圈,地理边界几近消失,产业协同发展,人口频繁流动。

见贤思齐、携手共进,虽然宜荆荆都市圈尚在起步阶段,但完善的交通布局已为区域“半小时通勤圈”和“一小时交通圈”打下坚实基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将让宜荆荆都市圈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实现“1+1+1>3”的效果。

责任编辑:陈晏良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