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樊城春耕春管用上高科技
农村新报 2023-02-17 11:47:40

农村新报讯(通讯员徐琦、陈晓华)眼下正值春耕农忙时节,但在襄阳市樊城区的田野里,除了操作机械的工作人员外,几乎看不到农民忙碌的身影,这一切得益于高科技。

樊城区农技推广中心组织“飞防手”操作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张沛 摄)

“现在春耕很简单,全程机械化,我承包的500亩农田,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打药、施肥等作业。”田埂上,牛首镇李沟村三组村民孙家兵笑着说。

装好电池、倒入除草剂、轻轻操控手柄,经过襄阳市创绿植物保护专业合作社社员何志圆一番熟练操作后,大疆T50农业植保无人机原地升空,向着麦田飞去。“过去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是不想像父辈那样重复高强度、低价值的劳动。但智能农机的出现,让田间管理的效率和技术含量大大提升,也让我们的价值得到了体现。”何志圆说。科技重塑农业生产,越来越多像何志圆一样的年轻人争当“新农人”,返乡干农业。

农技专家通过小麦条锈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病虫害。(张沛 摄)

“自从用上了无人机,我们村2300多亩小麦田和800多亩油菜地已经实现飞防全覆盖,真真切切帮助咱们农民实现了智能耕种,方便又高效。”李沟村党总支书记王鹏说。

不只是田间作业实现了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聪明”。牛首镇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拥军介绍,以往种田常常要靠天收,现在更多的是依靠科技。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团队的技术指导,在牛首镇黄丰村装上小麦条锈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这就相当于为监测病虫害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可提前20天精准检测到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程度和范围,为有效防治病害提供科学支撑。

“未来,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田间地头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科技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转变,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樊城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季长春说。

责任编辑:胡俊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