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一站式”,他们这样消融矛盾纠纷
湖北日报 2023-02-17 07:24:47

湖北日报客户端宜昌频道记者申明 通讯员邹剑 谭雪娇 实习生黄逸飞

一站式接待、一揽式调处、全链条解决!

半小时化解百万涉企买卖合同纠纷、两天化解16年土地租赁合同纠纷、15天化解标的额6000多万元工程款纠纷!2022年,成功调解涉及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纠纷200余件。

近日,湖北省营商办联合荆楚网推出“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经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推荐、省营商办推选、网络投票及专家评审等环节,宜昌市猇亭区持续深化“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入选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改革十大典型案例。

16日,三峡晚报记者走进猇亭,实地探访“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

线上调解。

线上线下,调解全天候进行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宜昌市猇亭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整洁、敞亮的接待大厅里,服务流程、值班调解员介绍等随处可见。

“用心回应诉求,真心化解矛盾,贴心为民服务,诚心尽职尽责。”调解中心值班调解员申树昌向记者介绍,他以前在劳动、司法等部门工作过,该中心像他一样经验丰富的专职调解员还有3名。

对于调解矛盾纠纷,申树昌有着丰富的经验:首先要把真实情况、双方诉求以及心理底线摸清,随后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调解,其间还要掌握风俗习惯等,取得双方当事人的认可……

调解的线索从何而来?

记者随申树昌来到位于调解中心的线上综合调解平台:随着工作人员鼠标轻点,来自猇亭基层社区、村委会以及各行业调解平台的调解线索及进展情况,一目了然。

申树昌说,基层社区、村委会以及各行业调解平台收集到线索后,基层调解员直接进行调解,难度较大或复杂的案件,则由调解中心直接通过视频连线指导调解,或直接派员上门调解。

工作人员在平台进行数据搜索结果显示:本月受理矛盾纠纷66件,已经化解64件。

“不仅在工作日受理、处置,在周末、节假日,遇到调解任务,调解员也会及时推进。”调解中心负责人说。

上法庭前,原被告半数和解

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员工之间,当他们为合同、用工发生矛盾纠纷,准备走进法庭对簿公堂,还有没有和解机会?

宜昌市猇亭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诉调联合调解分中心给出答案:当然可以,有多半可以通过调解方式柔性解决!

“当事人走进法院大门之后,让他们不通过诉讼的方式刚性解决纠纷,为原被告创造最后的柔性和解沟通平台,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宜昌市猇亭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诉调联合调解分中心负责人王康荣说。

王康荣介绍,去年9月,诉调分中心在2小时内促使一家包装公司与一家农业电商公司达成和解,涉案金额达54万。使用调解的方式,不仅仅是节约时间、资金成本,还能够减少诉累,以更为和气的方式柔性解决问题,有利于企业后续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双方既然来到法院,矛盾纠纷肯定已经严重到一定程度。”王康荣说,当原告来到法院申请诉讼时,法院工作人员会询问其是否考虑通过诉前调解解决纠纷,除了免费、高效外,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原告同意,通过受理登记的案件将被移交诉调分中心调处。

随后,诉调分中心征求被告意见,如果被告同意,案件将正式进入调解流程。如若双方调解成功但未能现场履行的,分中心将为其申请司法确认,为双方在后期履行提供保障。

分清是非、善用法律、淡化输赢、案结事了。王康荣介绍,2020年到2022年的三年时间内,诉调分中心累计接收纠纷案件690件。其中,470件经原、被告同意进入调解流程,最终调解成功338件,占案件总数的72%。

疑难个案,对症下药成功化解

日益完善的联动机制,让一个个疑难杂症得以化解。负责推进矛调中心工作的宜昌市猇亭区司法局分管领导杨智凡,对多个案例记忆犹新。

位于猇亭区的某公司,是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项目2019年正式竣工投产后,虽然订单火爆,但项目建设阶段与多家施工单位产生的一个亿多元工程造价结算争议,极大分散了企业生产经营精力,前后历时两年之久,虽经多轮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该公司提出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争议,但数家建筑公司认为通过诉讼耗时长、成本高、程序复杂,不愿起诉,而是与参加其他标段的施工队伍一起通过堵门、阻工等过激行为争取权利,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社会稳定。

2022年,经猇亭区政府协调,并征求双方同意,将纷争交由猇亭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统筹调处。

矛调中心受理后指派三名专职调解员调处。调解员调查了解情况后迅速制定调解方案,根据行业特点明确调解方式,邀请了公职律师、建筑领域专家、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作为第三方参与调解。

为了解决施工方提出的一个多亿结算争议分歧,在调解中心协调下,多方共同委托第三方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评审,确认案涉对应工程价款。在组织双方“面对面”调解时,调解员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条款,充分进行了释法说理,同时从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公平正义等层面予以宣传引导,双方代表最终接受了调解意见。

最终,在调解员见证下双方签署了标的额6000多万元工程款的调解协议。

至此,长达三年多的纷争得以化解,既保障了企业生产进度,又维护了施工方的合法权益,受到当事双方企业交口称赞,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全域覆盖,各方联动提质效

“猇亭区是城区工业的主战场,市场主体众多,如何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宜昌市猇亭区司法局局长张宏葵深有感慨。

“要机构给机构、要编制给编制、要人员给人员、要经费给经费。”张宏葵介绍,区委书记李小军、区长左晓多次调研“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改革先行区创建工作,多次专题研究部署,讨论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短板,调剂成立了猇亭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明确编制、人员、经费,并全部高标准保障到位。

全区以一个中心为抓手,构建“1+14+N”调解服务矩阵。以矛调中心为主导,1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支撑,3个街道、19个居村、93个网格调解组织全域覆盖。创建调解中心平台、警司快调平台、诉调联合平台、线上调解平台等四大调解服务新阵地,聚合资源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人民调解工作体系。

目前,宜昌市猇亭区共有236名基层人民调解员、7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20名金牌调解员、51名调解专家库成员始终奋战在一线,打造了“冯大哥”“戴司法”“老梁”等一批特色调解室,为企业及群众提供优质和个性化调解服务。

全区实施三调联动、三级联动、三方联动机制优化调解效能。通过制作调解宣传手册、多媒体视频等,点面结合在街道和小区、楼栋和屋场、田间与地头、企业与市场等广泛开展宣传和宣讲,“猇亭一枝花、矛调服万家”已成为猇亭平安建设及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据统计,2022年,宜昌市猇亭区“一站式”矛盾纠纷成功调解涉及营商环境市场主体纠纷200余件,全区共调解案件1039件,调解成功1037件,调解成功率99%。2022年群众安全感测评,猇亭区矛盾纠纷有效调处率排名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相关链接】

近年来,宜昌市政法机关出台《关于推进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四级综治(网格)中心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整合司法、行政、仲裁、公证、司法鉴定、专业性调解委员会等各类资源,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基本解决在县域、重大风险控制在市域”。

责任编辑:冯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