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2023年湖北省“新春第一会”上,印发的《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作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行动纲领,广受关注。《规划纲要》把“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这是基于怎样的现实考量?如何深刻把握流域综合治理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怎样走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路子?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就流域综合治理的相关热点问题,专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
访谈嘉宾 郑德高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高度契合湖北自然资源禀赋,是解决流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目标平衡是在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结合流域自身特征,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治理目标之间寻求流域最优解,并通过多元主体协调治理,实现流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打破传统流域治理中条块分割、多头治理、分段管理、属地管理的单要素单目标治理模式,实施流域统筹的多主体、多要素协同治理模式。
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将发展思路从粗放扩张、以快为主转变到安全为本、质量优先,将发展路径从消耗自然资源环境为代价转变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是湖北必须守住的底线
记者
流域作为水循环及其伴生过程的独立完整的自然单元,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国大小流域不少,关联省市更是众多。编制实施的《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是基于怎样的现实考量?其目标指向是什么?
郑德高
流域综合治理高度契合湖北自然资源禀赋。湖北河湖水系众多,有着“三江千湖”的特征。长江、汉江、清江三江串联全省江汉湖群及湖库湿地,为江汉平原提供了优良的水土条件,被誉为“鱼米之乡”,支撑湖北成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四屏山区环绕,让湖北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重要生态屏障。
流域综合治理是解决流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湖北各大流域正面临以下几大问题:一是防洪排涝体系存在短板,洪涝风险较大。长江、汉江防洪保护圈内部分堤段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水库除险加固不彻底,重点涝区、山洪灾害治理任务“点多线长面广”。二是水资源配置不均衡,供水保障能力亟需提高。全省水资源分布总体上南丰北枯,鄂西北部分地区是有名的“旱包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三峡、南水北调等工程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给长江、汉江中下游水资源带来压力。三是河湖生态系统退化,水污染防治任务较重。随着气候变化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湖北水安全和水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凸显,彼此密切交织的流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领域。
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治荆楚必先治水。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作为解决流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流域综合治理是基于流域自身要素禀赋特征,根据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以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合理配置为主要内容来促进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流域综合治理已成为构建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实现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发展目标下,湖北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总体目标就是构建一个“江河安澜、山川灵秀、协调有序、美丽宜居”的省域国土空间,并力争到2035年,在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位于前列。
在多目标平衡中
寻求流域治理最优解
记者
从国内外流域治理的发展历程看,主要经历了从水土灾害防治、水污染排放控制与水质恢复到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再到面向整体功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流域综合治理的不同阶段。立足新时代,如何深刻把握流域综合治理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郑德高
国内外流域治理均经历了从最初单一目标治理再到多目标统筹治理的发展历程。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新时代流域综合治理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
突出流域统筹的治理模式。流域具有要素众多、层次复杂、关系错综以及目标功能多样的特征。流域统筹是打破传统的行政界线,以流域作为协同协作的治理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兼顾效率与公平,从流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平衡角度合理处理人水关系、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把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福祉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有机融合的多要素综合治理模式。
遵循自然规律的治理手段。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它是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流域综合治理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流域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修复需遵循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内在生态机理,流域水系统综合治理需顺应流域水循环规律及伴生的社会经济过程,合理保护、修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
强调多目标平衡的治理目标。流域是一个开放和复合的系统,流域内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要素紧密关联,共同构成了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多目标平衡是在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结合流域自身特征,在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等治理目标之间寻求流域最优解,并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流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构建现代化流域
综合治理体系
记者
如您所说,流域具有要素众多、层次复杂、关系错综以及目标功能多样的特征。《规划纲要》将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和16个二级流域片区,明确流域综合治理的“底图单元”。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对治理体系、治理要素、治理过程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郑德高
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健全和完善流域治理制度、治理技术和治理资金等内容,构建制度、技术和资金的“三位一体”现代化流域综合治理体系。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体系法治化,建立和完善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的权责分配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任务逐级分解和衔接机制,加快制定各领域配套实施方案。建立各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开展流域治理实施评估。加强全社会参与,鼓励政府引导企业、社区及公众共同参与的流域治理行动。构建省市两级规划联动体系,形成省市两级流域治理事权主体,强化传导与落实。推进流域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建立流域综合治理决策支撑系统。加强专业人才团队建设,组建专家团队对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在各层级流域综合治理各阶段予以技术指导。定期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实施和评估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资金,保障流域综合治理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已有资金政策积极支持相关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流域综合治理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为各项任务提供有效资金支持。
流域综合治理需要打破传统流域治理中条块分割、多头治理、分段管理、属地管理的单要素单目标治理模式,实施流域统筹的多主体、多要素协同治理模式。以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综合考虑流域水系特点、生态格局等因素,在严控生态保护红线的目标下,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打造骨干河流生态廊道,开展森林生态保护和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水源涵养建设,维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助推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流域底线控制的基础上,基于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理想空间结构为引领,引导各类用地有序布局与资源高效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流域空间发展布局相适应、相统一。统筹流域水土资源,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实施流域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增强流域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农耕背景下湖北早期先民依水而居,围绕着农耕用水、治水,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流域文化。流域综合治理在底线管控的基础上,以水为载体,通过构建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以及对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延续历史文脉,传承地域文化,整体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流域综合治理要坚守底线思维。通过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四条底线”,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带动全局,共担重责、众人划桨,为加快先行区建设筑牢安全屏障。流域综合治理要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走稳走好四化同步发展的湖北路径,一切从实际出发,构建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流域综合治理要完善支撑体系。持续激活湖北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紧扣省情,依据湖北发展的基础条件、潜力空间,科学谋划、高度凝练出的动力支撑系统。通过综合交通体系、现代物流体系、能源保障体系、教育科技人才体系的打造,为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明确哪些事应该做
哪些事不能做
记者
流域治理是生态工程,也是可持续发展工程,如何走出守水护水与经济发展协调推进、互促共赢的新路子?
郑德高
安全事关永续发展,事关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从为全局计、为长远谋的高度,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将发展思路从粗放扩张、以快为主转变到安全为本、质量优先,将发展路径从消耗自然资源环境为代价转变到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流域高水平治理能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流域统筹和系统治理严守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底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底线保障;另一方面,流域综合治理通过优化水和土地资源配置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流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增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潜力。
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制定流域保护和经济建设活动的负面清单,明确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不可突破的红线,夯实全省经济发展的安全底线,时刻提醒全省上下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在发展中要具有底线思维和工作方法,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明确哪些事应该做,明确哪些事不能做,由“安全的负面清单”和“发展的正面清单”构建和谐统一的发展路径。坚持构筑良好安全本底,在不可触碰的底线之上,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为湖北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行稳致远保驾护航,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磊)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