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蕾 通讯员袁英 江书芬)两千名学生同时点亮花灯,三名学生担任“首善小先生”分享宜昌非遗文化,捏泥人、剪窗花“沉浸式体验”非遗……2月6日,宜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开学礼以“非遗文化传匠心 花灯点亮开学季”为主题,两个校区分别举办了“点灯开学礼”和“玩味儿国潮游园会”,让孩子们猜灯谜、点花灯、习非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小先生”、”大先生“开讲 “非遗文化”
从全校学生中选出的三名“首善小先生”化身宜昌非遗文化代言人,为全校师生介绍了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萝卜饺子、凉虾、峡江号子……“小先生们”滔滔不绝、津津乐道、一本正经……完美诠释了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将自己学到的知识随时随地教给别人。
随后,学校的外景小记者还现场对话宜昌非遗文化龙灯手艺人“袁登朋”爷爷,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请袁爷爷介绍了传统花灯的做制作过程,这位“大先生”用他的坚守诠释了守护传统、传承文化的内涵与意义,他也呼吁同学们要做非遗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
2000多盏花灯点亮开学礼
最令学生们期待的环节就是亮灯礼,实小集团两千多名学生在欢呼雀跃中共同点亮手中的花灯,新学期正式开启,新学年全面起航。孩子们制作的花灯令人眼前一亮,目不暇接:活灵活现的兔子灯、栩栩如生的人物宫灯、精巧别致的闪闪花灯……各式各样的花灯汇成一片灯的海洋,红红的灯笼映衬着一张张稚气可爱的脸庞。
开学典礼结束后,师生们又用这些火红的灯笼将校园装扮一新,随风摇曳的红灯,为早春的校园平添了一抹春意。
宜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闵军告诉记者,把“非遗文化”作为开学“关键词”,就是要增强首善学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深化首善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