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欢欢喜喜过好年·美食】“非遗”小吃日售500碗 热腾腾的豆丝慰藉舌尖“乡愁”
湖北日报 2023-01-25 18:03:21

正月初三,汉味小吃第一街户部巷,人潮熙攘,摩肩接踵。

中午12时,老谦记豆丝店里热气腾腾。灶台边,熟客搓手等着锅里煮的腊肉糊汤豆丝;店门外,外卖小哥把招牌菜牛肉枯炒豆丝装进外卖箱;四方桌前,新推出的锁鲜装豆丝吸引着南来北往的食客,包装袋上“始创于1918年”的字样格外醒目。

百年老字号老谦记豆丝是武汉八大名吃之一,黄敬民是其唯一传人。2003年9月18日,户部巷开街,老谦记豆丝总店于此开门纳客。35岁的沈祖学接过母亲黄敬民衣钵,每天凌晨5点半起床,把大米、绿豆、黄豆打散、泡制、去壳,再根据一定比例磨成浆,摊皮、叠片、切丝。2018年,沈祖学入选武汉市级非遗技艺传承人。

门前这条小巷并非户部巷主街,但老谦记的食客依然络绎不绝。一份枯炒牛肉豆丝刚上桌,刘先生风卷残云般吃完。“以前就住在附近的青龙巷,儿时常来吃老谦记的豆丝,现在在北京工作,回武汉过年必吃一碗老谦记。”他边擦嘴边回味着。

沈祖学说,从农历腊月二十四起,店里每天都要忙到晚上十点多,几个炉灶都没停过火,一天要卖出500多碗豆丝。量虽大,口味却丝毫不能马虎,必须保持地道。一组聊天记录上,有顾客表示,老谦记的豆丝让她很快就“光盘”了,和她小时候外婆煮的味道一样,很多年没吃到了。

“对很多武汉人来说,这碗豆丝就是他们舌尖味蕾上念念不忘的‘乡愁’”,沈祖学感慨道。为了慰藉这份“乡愁”,近年来,老谦记陆续开发了干豆丝、鲜豆丝便携装,去年,老谦记还和武汉轻工大学的教授一起联合开发了切条豆丝的锁鲜装,最长保质期可达60天。许多老客人品尝后,都称赞锁鲜装的豆丝“原汁原味”。

今年,是老谦记在户部巷的第20个年头,在传承的同时,这个百年老字号也在不断创新,尝试“青春饭”。沈祖学25岁的女儿接手了老谦记电商平台;老谦记豆丝走进了湖北经济学院的非遗食堂,得以让更多年轻人熟知。

“这是2020年以来人气最旺的一年,户部巷的年味又回来了!”望着眼前熙攘的人群,沈祖学倍感期待。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老谦记新的生产线业已投产,日产能更足。目前,他正筹备“纯绿”子品牌的研发,让老谦记和户部巷的很多小吃一样,成为能端着走的“非遗美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责任编辑:靖季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