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冯汉斌)1月3日下午,中国著名艺术家、中国壁画运动开拓者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先生去世,享年104岁。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因烧制著名壁画《白云黄鹤》,与宜昌结下不解之缘。
周令钊在宜昌彩陶厂壁画车间创作。
周令钊1919年5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32年,13岁的周令钊考入湖南长沙华中美术专科学校。1935年插班湖北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后到上海华东照相制版印刷公司学修版、制版。七七事变之后,他以漫画、木刻、连环画、宣传画、舞台美术设计、壁画等诸多手段积极宣传抗战。1948年,周令钊受徐悲鸿先生邀请,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教授速写、水彩和广告设计等课程。作为“新中国设计第一人”,周令钊在新中国形象设计上作出历史性贡献。1949年至1987年,主笔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政协会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等设计;主笔设计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担任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四套人民币票面整体美术设计。“周令钊先生是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就学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湖北美术学院前身),是我们杰出的校友。令钊先生千古!”得知消息后,著名美术家、原湖北省美协主席唐小禾沉痛不已。
在周令钊80多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为重建武汉黄鹤楼而创作的彩陶壁画《白云黄鹤》就是其中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烧制这一巨作,周令钊亲赴宜昌彩陶厂并长驻现场,为巨作的完成殚精竭虑。
周令钊在宜昌彩陶厂烧制的黄鹤楼壁画原稿《白云黄鹤》。
长期研究宜昌彩陶史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徐康告诉记者,周令钊先生与湖北的黄鹤楼和宜昌彩陶情缘始于1938年。彼时,19岁的周令钊作为最年轻的创作者参与了抗战巨幅宣传壁画《全民抗战》的创作工作。“我最年轻,所以承担了壁画最上面的部分,当时也没有搭架子,我就在墙垛上挂个梯子,我站在梯子上,手里拿着颜料盘,画一部分,晃动着梯子换一块地方接着画,那个时候一点不恐高。这幅作品当时就画在黄鹤楼旧址奥略楼下的蛇山护壁上。可惜的是这幅作品完成不久便遭到了日寇的破坏,但是我们画这幅作品就是给日寇看的,既然他们看到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周令钊先生曾回忆当年的情景。
1982年,63岁的周令钊先生因为黄鹤楼,首度与宜昌结缘。当年,他应邀为正在重建中的黄鹤楼设计一层大厅壁画。为了将黄鹤楼的浪漫神话传说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周令钊在壁画中设计了驾黄鹤而飞的吹笛仙人、在黄鹤楼前举杯抒怀的诗仙李白、活灵活现的说唱艺人等,朵朵祥云让壁画灵动飘逸。当年壁画在中国才刚刚起步,烧制都是人工操作,周令钊带着学生来到宜昌彩陶厂试验烧制陶板壁画,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努力,大型陶瓷壁画《白云黄鹤》最终诞生。如今这幅壁画成为黄鹤楼的象征符号之一。
“当时,高温釉下彩工艺刚应用到壁画创作不久,宜昌彩陶厂为配合唐小禾、程犁夫妇烧制大型陶板壁画《楚乐》,而专门创建了研究室,并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周令钊先生的到来,宜昌彩陶厂也非常重视,派出了几位技术人员专门协助他,并安排专人负责周先生的日常生活。因研究室在楼上,周的年纪大了,再加上心思都放在创作上,经常走错楼层,厂里为了照顾他,专门在一楼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室,方便他更好的创作。周老师虽然是大艺术家,但彩陶厂的工人回忆说,他就像一个普通的老头,一点没有架子。他还很爱给别人照相,还经常请大家吃东西。这可能就是这位人民艺术家的大家风范吧!”徐康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