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和美乡村入画来——湖北中烟恩施卷烟厂倾力帮扶宣恩县龙潭河村纪实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1-03 16:21:33

“我们这个倒落湾院子70多户200余人,正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广场,新建花坛,都是采取以奖代补、老百姓义务投工投劳的方式,村民自筹资金占比32%,你看目前基本成型,下一步,每家每户都将自行打造美丽庭院。”2022年12月23日,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卷烟厂派驻宣恩县高罗镇龙潭河村第一书记石泽文高兴地说。

龙潭河村位于宣恩县高罗镇中南部。地处武陵山腹地,平均海拔800米,山多地少,距县城68公里。行政村辖16个村民小组,647户,2180人,适龄劳动力1183人,脱贫户235户825人。全村总面积18.73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4778亩,其中水田2013.8亩,旱地2764.2亩,林地面积8667亩。

2017年2月,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卷烟厂进驻龙潭河村开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6年来,恩施卷烟厂倾力帮扶该村完善基础,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乡村治理,共计投入帮扶资金989万元,一幅产业旺、生态美、治理好的和美龙潭河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龙潭河村所处位置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地势险峻,相对地理位置偏僻,道路交通问题是千百年来制约村民出行、就医、产业发展等最为致命的问题。

“5组一村民曾因被牛角撬伤,因救护车开不上山而改用人工抬着送医,导致耽误救治时机而失去生命。”“9组一养殖大户养殖的肥猪出售都是用竹竿将肥猪系起来后,人工抬着下山,每年都有几头肥猪在抬下山途中死亡,活猪早已变成了死猪。”“2017年进村之初,进村主路破烂不堪,一年下来,恩施卷烟厂公务车轮胎都换了几个,全村硬化道路不足4公里。”说起过去,村尖刀班和村民们都苦不堪言,直摇头。

“通过三年的努力,目前全村已建成村组道路56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道路54公里,实现了每个村民小组通公路且全部硬化,并且实现了组与组之间通循环路、产业路,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的交通条件,为全村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彻底改变了龙潭河村交通落后的面貌。”龙潭河村党支部书记杨涛见证了村里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壮大村集体经济

“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龙潭河村迎来了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特别是茶叶、黑猪、蜜蜂等主导产业异军突起,实现了村民稳定增收。”高罗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光介绍说。

2018年以来,全村发展茶叶1250亩,“千亩茶园”示范基地已初步成型。2021年,恩施卷烟厂驻村工作队按照“要用企业管理理念发展茶叶产业,要把品管意识、质量意识贯彻到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要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把生态、有机、绿色的茶产业做大做强”的要求,创新引进湖北鄂西良田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2021年的冬季和2022年的春季集中统一管理,2022年冬季管理修枝、除草、施肥、起垄全面展开。

针对大坪海拔高、坡多地少,产业发展滞后这一难点,恩施卷烟厂驻村工作队结合在利川黄田驻村产业发展的经验,特邀请州农科院魔芋研究所专家来现场查看土质,确定在大坪开展新品“鄂魔芋一号”种植,并与专业合作社确立利益联结机制,引进“鄂魔芋一号”8000斤,栽种20亩,组织产业培训二期,培训人员达40人次,为巩固脱贫成效、增加村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通过“村集体经营公司+贫困户+村集体”的联农带农利益链接共赢模式,利用固定资产投资、收取管理费、租金及分红,保证村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全村发展花椒80亩,油茶产业890.7亩,村集体建有黑猪养殖场一座,建设规模约1100㎡,养殖规模500头以上;蜜蜂养殖规模达300箱。全村现有6家专业合作社,并成立了村集体经营公司。

共同缔造幸福和美龙潭河

“2022年,我们实施帮扶项目15个,投入资金220万元,涉及党建及精神文明、产业发展、民生及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等五个方面,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继续共同缔造幸福生活。”相关负责人石泽文表示。

2022年8月,遭遇持续干旱。该村修建安全饮用水窖2个,共60立方。针对16组饮用水管破损严重,购买100米水管进行更换,确保10组村民安全饮水无卡口。龙潭河村11组安全饮水存在短板,尖刀班与村民一道找水源、订方案,修建50立方安全饮用水窖一口,购买水管800余米,有效解决41户130人饮水难问题。及时组织购买水箱,组织志愿者参与送水,共计送水730桶,计940吨。

今年,恩施卷烟厂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对村规民约进行宣讲、讨论,制定了操作性强、认可度高、执行力好的村规民约,还规范成立志愿服务队、和事佬协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有理大家评协会、应急救援队等服务村民、基层治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下一步,我们将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好‘五小园’建设,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对人员聚集的院落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庭院建设,不断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石泽文信心十足。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刘玉池 夏元平

责任编辑:张译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