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20多年退耕还林,取得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退一方坡耕地 还满眼青绿林
湖北日报 2022-12-29 13:08:01

退耕还林工程为国土披上绿装。

“封山植树,退耕还林”,见证绿水青山的演变。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湖北省于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并于2014年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0多年来,我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面积1775.46万亩,95个县市区171万农户657万人直接受益。

退一方坡耕地,还满眼青绿林。退耕还林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荆楚大地山清水秀,取得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巨大综合效益。

森林覆盖率增加7个百分点

冬日,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大尖山,漫山的侧柏青翠欲滴。

大尖山位于汉江上游,地形地貌复杂,山势陡峭,过去岩溶石漠化面积达3万余亩,被誉为“十堰的塞罕坝”,水土流失威胁汉江生态安全。2000年前后,郧阳区乘退耕还林东风,拉开大尖山石漠化造林序幕。当地发动群众投入劳动力80余万个,种植耐旱树种侧柏300余万株,总投资8000余万元。

如今,裸露的大尖山披上绿装,遏制住水土流失,守护着汉江生态安全,确保丹江口水库“一库净水永续北送”。

大尖山是我省退耕还林的一个缩影。

1998年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将“封山植树,退耕还林”作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的重要措施,以扭转生态脆弱的不利局面。

世纪之交,林业发展发生历史性转变,由毁林开荒转向退耕还林,林业生态建设站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试点。2002年,退耕还林工作正式启动。2014年,为增加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我省退耕还林于2000年在秭归、咸丰、竹溪和神农架开展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实施,随后于2014年重新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在秭归,荒山栽满脐橙树;在咸丰,坡耕地种植茶叶;在通城,荒山和坡耕地栽上油茶树……

截至2020年,我省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775.4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650.63万亩,占退耕总面积比例为37%,荒山荒地造林1086.33万亩,占退耕总面积比例为61%,封山育林38.5万亩,占退耕总面积比例为2%。

以“退”为“进”。退耕还林带来的绿色变迁让人惊喜连连,穷山恶水改换容颜,荒山秃岭披上绿装。调研数据显示,通过20多年的退耕还林,我省森林覆盖率增加了7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增加3000多万立方米。

实现生态效益价值量8395亿元

退耕还林,产生了怎样的效益?

入冬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林农在木瓜种植基地松土剪枝,为来年的木瓜丰产打好基础。长阳抢抓政策机遇,将退耕还林工程与“药用皱皮木瓜”产业建设有效衔接。通过20多年的持续建设,榔坪镇在318国道沿线,打造出5万亩高规格木瓜绿色经济产业带,“资丘皱皮木瓜”品牌重新焕发生机。全县木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平均每亩综合产值近万元,引领土家山寨脱贫致富。

在蕲春县大同镇,6000亩李山有机茶基地景色如画。蕲春县通过整合退耕还林等项目,李山有机茶基地先后修建仙人湖观湖阁、李山茶博馆、茶马古道文化长廊、红军文化园等,成为乡村文化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作为重大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充实了森林“四库”,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1年,受湖北省林业局委托,华中农业大学完成《湖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估》。

“退耕还林工程典型生态效益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上的效益。”湖北省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主任雷永松介绍,2000年至2020年期间,我省退耕还林累计涵养水源为359.10亿立方米,固碳量为7955.8万吨,释氧1.5亿吨,林木累积N、P、K的量分别为122.4万吨、17.4万吨以及79.4万吨。2000年至2020年期间,湖北省退耕还林实现生态效益价值量8395亿元,其中涵养水源效益4138亿元,固碳释氧效益3017亿元,林木累积营养元素效益量372亿元、净化大气效益量11亿元以及保育土壤效益量857亿元。

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以及三峡库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等生态区位重要地区通过退耕还林,实现森林资源和生态承载力的双增长,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我省退耕还林以生态林和经济林为主。目前,全省依托退耕还林,重点发展了茶叶、板栗、核桃、油茶、柑橘、木瓜等特色优势产业,涌现出恩施茶叶、秭归柑橘、五峰毛尖、阳新山茶油、罗田板栗、英山茶叶、蕲春药材为主的特色鲜明的产业板块基地,对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支撑作用。2021年,全省林业产值突破4500亿元,这其中包含退耕还林工程贡献的巨大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推动了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调查评估表明,各区县退耕农户中平均有22.6%的退耕农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的区县这一比例超过或接近50%,其中房县为49.1%,竹溪县为50.9%,郧西县为57.6%。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2021年,国家出台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我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于2021年起暂停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何去何从?

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 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通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政策和工作重点。

《通知》明确,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现金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延长补助期限。其中,退耕还林现金补助期限延长5年,每年每亩100元,每亩共补助500元;退耕还草现金补助期限延长3年,每年每亩100元,每亩共补助300元。

《通知》要求,各地要全面调查核实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况,已安排但尚未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要严格限定在全国“三区三线”划定的耕地保护红线外实施,且符合国家允许退耕的5种情形,即25度以上坡耕地、陡坡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严重污染耕地。加快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地块上图入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当前退耕还林还草的工作重点转到巩固已有建设成果上来,对已有退耕还林成果实行精准管理和动态监管。”湖北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昌友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内容、目标和任务有了新的针对性。一方面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综合管理水平,科学经营和管护林草资源;一方面完善产品供给,为退耕还林农民提供持续增长的收入来源。

雷永松介绍,林业部门积极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新政策,对照国土“三调”数据,在国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框架下,摸清全省退耕还林工作底数,将经国家批准的可实施地块矢量化,落实到地块、到农户。同时,指导各地编制好县级退耕还林还草巩固成果提质增效实施方案,对确有必要的已退耕地块,通过补植补造补播、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品种改良和退化人工草地更新复壮等措施,进行产业调整、结构优化,打造一批“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示范基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赵辉)

责任编辑:赖文晞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