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全省首台无人驾驶矿车“驶进”地下矿区
湖北日报 2022-12-18 19:27:22

湖北日报记者郑岚 通讯员邱天星 张国荣

地下四百米,巷道纵横交错,湖北制造的首台地下矿山无人驾驶卡车“驶入”宜昌挑水河磷矿工作,坐在驾驶位上的安全员没有对矿车进行任何操作。

12月16日上午11点,一辆满载磷矿石的地下矿山无人驾驶卡车,顺利驶出挑水河磷矿矿洞。随着这场井下无人驾驶矿车试运行首发仪式在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进行,湖北非煤矿山井下装矿、运矿、卸矿也将全过程迈入无人运输作业新阶段。

四百米矿井下,无人驾驶矿车首秀

作为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中国磷矿之乡,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已探明储量26亿吨,拥有采矿企业30家,从事磷矿运输的车辆2300多台,各色矿车是樟村坪镇最常见的风景。

12月16日,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由湖北三宁矿业有限公司举办的井下无人驾驶车试运行首发仪式上,一辆不同寻常的矿车通过用LED大屏直播井下实况与现场样车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将它的各项功能与优势一一展示在大家眼前:

地下四百米的矿井下,它正在以每小时10至12公里的速度平稳行驶。仔细看去,端坐车内的驾驶员并未触碰方向盘等任何操作设备,而是由车辆自主识别道路信息,自动切换前进、后退、刹车、转向等行驶模式。它还能够完成井下装矿、运矿、卸矿全过程的无人化运输作业,一套“动作”行云流水。

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智能网联开发部技术总师余建华在一旁介绍:“平台会知道每一辆车的位置以及它的作业方式,目前我们可以实现自动的装卸料、自主的行走、拐弯、会车,后期我们可以取消安全员,实现完全的无人化。”

“黑科技”加持,让矿车“耳聪目明”

井下无人驾驶矿车的投用,将实现井下矿石运输无人化,结合“远程无人开采”技术,形成“人在家中坐,矿自井下采”的模式,极大地提高开采效率。但樟村坪镇最高海拔近2000米,群山环绕。数百米深的井下,没有卫星信号覆盖、道路条件复杂,要想实现自动驾驶,实属不易。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这辆卡车成功实现无人驾驶,它运用了激光雷达建图识别定位,并通过光导、二维码等技术辅助视觉补充等一系列“黑科技”加持。

为让矿车在井下行驶作业更加安全、高效、精准,去年以来,湖北三宁矿业有限公司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在武汉理工大学提供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联合研发出该款无人驾驶矿车,为外观与普通矿车并无二致它增加了一颗聪明的“大脑”。

“我们为它首次开发了地下空间高精度三维场景地图生成技术、卫星信号缺失下的车辆精准定位增强技术、狭束空间下的车辆自主决策与鲁棒控制方法,攻克了井下卫星信号缺失、行驶空间狭束、多坡急弯、自动驾驶程度要求高等技术难点。”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余建华介绍,许多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

不仅有强大的中枢,无人驾驶矿车还有给力的“外援”——专属的地下矿山“车-路-云”一体化车辆管理及调度平台,井下各个通道、各台车辆的实时视频及指标数据能够一一清晰呈现。

正式运行后,只需一名“司机”坐在中控室轻点鼠标,井下无人驾驶矿车就像“遥控车”一般,接收指令开动起来,智能管理、科学运行,安全生产也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5G+工业互联网”,5G是基础。今年,湖北三宁矿业有限公司与中国电信夷陵分公司合作,完成了矿区5G信号全覆盖,运用5G、物联网等技术,让智慧矿山更加“耳聪目明”。

“近年来,公司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设备更新、技术研发,成功实现井下采掘全机械化作业,生产系统自动化运行、智能化管控,成功开发无人值守系统、井下地压远程监测与预警管控技术、VR仿真模型及作业面可视化信息传输系统等。”湖北三宁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凤成说,5G技术的加持,解决了由于信号传输不及时、不稳定导致的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之间协同作业问题,让矿山更加安全、智慧、可控。

科技赋能,为矿山抖落一身灰

“减少了生产环节中的人员参与率,大大提高了矿山生产的安全保障,也可以实现车辆的集中调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湖北三宁矿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副总经理肖红星介绍。

对中国磷矿之乡樟村坪镇而言,拥抱5G时代,传统采矿行业“触网”体验却远不仅限于此。

樟村坪镇森林覆盖率达87.65%,坐拥西塞国国家森林公园、圈椅淌湿地公园两大国家级公园,更是长江一级支流、宜昌城区200万人口饮用水源——黄柏河的发源地。富集的磷矿资源,亦与黄柏河源头相生相伴。

一河清水与地方发展矛盾么?宜昌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漫步三宁矿业挑水河磷矿矿区,看不见污染,闻不到异味,好一处天蓝地绿、水清景美,一座公园式矿山。

“我们与中国工程院古德生院士合作建立湖北省首家绿色智慧矿山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等产学研平台,研发磷矿采选充科技成果40多项,专利技术30余项。依托科技创新,成功研制出大范围复杂工况粗骨料膏体下向泵送、胶结充填材料的绿色制备与循环利用等技术,在坑口配套建设选矿和尾矿胶结充填系统,使采选充形成闭合循环,实现了磷石膏前端减量30%以上,减小下游磷化工厂尾矿库压力。”公司总经理马凤成介绍。

“推进绿色智慧矿山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实现企业安全高效、绿色低碳、健康运行。”该公司董事长王光明介绍。

矿企是传统“排放”大户,何以抖落身上一层“灰”?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探索已久。

5年来,樟村坪村已将超3亿元资金“砸”进黄柏河水环境保护里。

“我们计划总投资30亿元,推动所有磷矿企业配套建设光电选矿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减少磷石膏产生量300万吨以上。”樟村坪镇党委书记张春伟表示,“樟村坪镇将持续借力‘5G+工业互联网’,用新技术催生新动能,新理念推动新发展,建设智慧矿区,引导和支持企业走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之路,在新一轮发展中,用‘智高点’抢占‘制高点’。”

责任编辑:陈晏良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