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2023年12月29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下发《关于命名2022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的通知》,宣恩县万寨乡获评2022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至此,宣恩相继创成椒园、珠山、万寨3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并成功创建成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县农村公路网络日益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农村公路如毛细血管,串联千家万户,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多年来,宣恩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好、管好、养好、运好”农村公路指示精神,突出“小而精、精而美、美而画”的独特魅力,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持续巩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实现路通、业兴、村美,助力乡村振兴。
“建”“管”并重搭出畅通路
宣恩地处湖北省西南边陲,“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对宣恩地貌的形象写照,由此造成的交通不便成为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群众“盼修路、多修路、修好路”的需求非常紧迫。
“要想富,先修路”。宣恩县牢牢把握交通是发展先行官的战略地位,树牢“大抓交通、抓大交通”鲜明导向,着力构建“一纵两横一联”高速公路网,建强“三纵两横一支”干线公路骨架,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全力改善城乡交通条件。
统筹共建激活力。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思路,大力筹措资金,整合部门资源,按实际情况分期分批下达项目计划;加快完善路网格局,配套公路安防、水沟、标志标线、绿化带等附属设施;实行综合执法、质量安全报告制度,严把质量、标准、程序“三关”,严格落实“三同时”“八公开”,实现交通工程质量监管全覆盖。
高位推进强管理。构建“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工作专班具体抓”工作格局;建立三级路长制与“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三级管护体系,管理职责更明晰、高效;加大路政执法力度,从严整治路域环境,依法查处涉路违法案件,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行为,路政执法更规范,治理格局更有效。
多元养护添动力。推行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将考核情况作为养护资金拨付的主要依据;对未纳入专业化养护的农村公路,由各乡镇向社会聘请养护工人,确保“有路必养,养必到位”;构建多元化公路养护体系,提升养护专业化、机械化水平;出台养护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实现“县道及以上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配套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通畅。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宣恩县已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线路306.8公里,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及三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拥有州级“四好农村路”示范线路3条(蒙板线、黄傅线、万松线),并积极打造“最美农村路”。
“双向”贯通搭建“致富路”
路通是基础,车通是关键。如何满足农村群众“出门有路、抬腿上车”的需求,更好地享受交通改革发展成果?
“在畅通公路的基础上,开通客运班线116条、公交线路15条,‘村村通客车’保持率达100%。同时,借助于快递物流进村,实现村村通快递服务。”宣恩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整合公路资源,发挥“交通+”作用,打通农产品出山、工业品下乡双向通道,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初夏时节,万寨乡伍家台村茶叶基地里,一排排茶树迂回曲折、缠绕山间,片片茶叶散发出阵阵清香,茶农申元刚正抢抓农时采收茶叶。
“以前交通不方便,卖茶不方便,现在路通到茶园,一上午可以采五六百公斤,比以前方便多了,效益也高。”申元刚一边打包茶叶一边说道,宽阔平整的产业路直达茶园,采完茶叶在田间地头就可完成打包装车。
不远处,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加工车间里,轰隆的机器声也此起彼伏,得益于交通的便捷,该厂加工好的茶叶10个小时就可到达湖南长沙,22个小时到达深圳盐田口岸,15天到达欧洲,实现了靠出口带动山区茶叶销路的目标。
不仅是农业品出山,便捷的交通网络还带动了工业品下乡。
长潭河侗族乡杨柳池村村民贺子义,来到村里的寄递物流综合便民服务站,领取了在网上购买的生产、生活用品。贺子义所在的杨柳池村,距长潭河侗族乡集镇40公里,离县城90公里,过去由于道路狭窄,他购买生产生活物资都需要肩挑背扛,十分不便。
80年代,该村通村公路建成;2019年前后,公路得到硬化拓宽;2022年,快递物流进村,从此,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连接”上外面的世界,搭上致富“快车”。
据介绍,“十三五”以来,宣恩县筹措资金79000余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计划5000余公里,全县所有村(社区)实现村村通硬化路、10户以上村民小组(自然村)通砂石路;开通客货邮线路11条,设立客货邮站点167个;2022年,农村地区快递出村业务量达48.18万件,同比增长36.5%;进村量达583.73万件,同比增长29.28%。
“内”“外”修点亮“振兴路”
走进椒园镇黄坪村,一幅幅美丽乡村主题的墙绘、一栋栋依山而建的农家小院,白墙黛瓦,树木葱茏,沿着主干公路往里走,极具当地特色的知礼广场、同创花园、揽月阁等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吸引着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看着来往的游客,在村里开办农家乐的周元志感叹连连,“村里的路修好以后,生意越来越好。”周元志说,“过去路面破损严重,车辆进不来,好景也难赏,现在的道路宽敞平顺,来游玩的人也变多了,大伙儿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公路串起了景致,带来了人气,聚起了财气。”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介绍。2017年,宣恩县投资1179万元,对黄坪村5.5公里的黄傅线改造升级后,村里的黄金梨产业逐渐发展起来。
此外,该村每年还通过举办梨花节、黄金梨采摘节,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逐渐走出一条“黄金梨产业+旅游”的融合发展路径。2023年,黄傅线也由此获评湖北省“十大最美农村路”。
在宣恩,产业因路而兴,乡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的例子不止这一例。
深秋时节,珠山镇东门关村的蒙板彩色公路,斑斓飘带斜贯全村,如黛青山和古朴建筑相得益彰。这条彩色公路有效连接了九子抱母、土鱼河康养等沿线旅游景点,为当地村民带来便捷交通的同时,更为当地旅游增添一条新动脉。
近年来,该村立足于交通区位优势,以“宜居、宜业、和美”为突破口,持续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打造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乡味乡韵新乡村,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
“路宽了,街道干净了,生活环境更美了,邻里之间也更和谐了......”东门关村村民陈刚高兴地说。
万松线是一条起于万寨乡集镇的乡村公路,路线全长12.1公里,路面宽6.5米,是连接万寨、长潭两个乡镇的交通要道,也是万寨乡旅游发展、产业振兴的发展之路。
为进一步发挥该公路的辐射带动作用,宣恩县以万松线为“轴”,沿途建设交通公厕1座、观景台3处、休闲广场1个,打造张家垭露营基地,每年吸引州内外游客上万余人前来打卡、露营、观日出,带动沿线茶叶、烟叶、畜牧业等产业发展。
在宣恩,一条条内外畅通、主次衔接、平整宽阔的农村公路,宛如一根根“毛细血管”延伸进乡域版图的每个角落,串联起全县162个村(社区),茶园、果园、露营基地、民宿、农家乐......点缀在湖边、路沿,“路在山间展、湖在路边卧、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童话故事正在宣恩绿水青山间美轮美奂地呈现。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向利雄 吴晓 陈仪 田秋红 向薇)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