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江夏:纸坊,纸坊!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7-26 08:31:43

绿色家园  江夏融媒摄影队  王运良摄


如果你要写纸坊,就不能只写纸坊。


你要写东经114°18′、北纬30°20′吹来的风;写古法造纸的独特魅力、骄傲苍凉;千年古刹慈云寺、明朝兵部尚书熊廷弼写400岁灵港桥上的人来人往、岁月沧桑;写在地名里潜藏着发达的古河道;写一口水井和由此诞生的龙井路;

你还要写八分山上旭日东升、浪漫晚霞;写环山路的山回路曲美景长;写三山环抱一水相连;写白日里自然盛景;写夜幕下人间烟火……


想约你去八分山看一场夕阳,站在山顶俯瞰人间烟火城市繁华。海拔265米的八分山,日光落在手边,温柔触手可及,没有近黄昏的遗憾,只有抓住当下的欣喜,悸动。毕竟,明天太阳会照常升起。


纸坊老城  江夏融媒摄影队 梦羽摄


山脚南麓300米长的天然溶洞里遍布石刻和钟乳石,耳边溪流潺潺、泉水淙淙。踏青寻幽之时,每前进一步仿佛灵魂便能涤净一分。


白云洞  江夏融媒摄影队 舒运平摄

出洞时仰首望去,山峰叠起,云遮雾罩,确似仙鹤停留歇息的人间幻境,顿悟“白云洞”这个名字当真贴切。



环山绿道  江夏融媒摄影队 陈利安摄

一城青山半城水,一年四季景不同。纸坊,离市中心30分钟车程,面朝汤逊湖的一汪碧水,被大花山、青龙山、八分山三山环抱,30公里环山绿道宛如一条项链,镶嵌在群山秀水间,把八分山文化公园、青龙山公园、熊廷弼公园和万亩宁港橘园串联在一起。雨季,雾气氤氲仙气缭绕,天晴,浮云白日霞光万里……


熊廷弼公园  江夏融媒摄影队 王兆宇

三山一水,自然禀赋绝佳,充满智慧的江夏人将这最好的绿水青山打造出让人流连忘返的“金山银山”,来一次还想再来无数次。



以山寻幽而揽城中之翠。

八分山,距武汉市中心18公里,被誉为“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




八分山日落


八分山秋景
江夏融媒摄影队陈桂荣 胡世明摄


蜿蜒回旋,山峦环抱,八分山如巨龙卧波,四周60公里环路范围是原始森林保护区。在满目青翠之中,一片金色的屋顶格外醒目。那是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慈云寺


慈云寺  江夏融媒摄影队 舒运平摄

《武昌县志》记载:唐贞观元年,舆骆禅师云游至此,立杖出泉,无论久旱、暴雨,两不盈涸,人称“飞锡泉”(“飞锡”佛家用语,即云游四方的僧人)。禅师依泉建寺,唐太宗李世民闻之大喜,拨地258亩建寺还愿,赐名:灵济南。由右武候大将军,鄂国公尉迟恭按皇家寺院规格督修。自此,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是唐宋时期佛教圣地。


青龙山  江夏融媒摄影队 魏松


由于祭祀用纸需求甚大,青龙山脚下的造纸作坊名噪一时,并逐渐整合成一座拥有几千人口的官办造纸大坊,纸坊因此得名。“作坊”做地名,是古人的一个文化习惯。以“坊”为名的城市,在湖北再没有大过纸坊的;虽然全国也有几个地方叫“纸坊”,但只有江夏的“纸坊”才是区(县)治所。


纸坊的兴起,催生出发达的古河道系统。


这条水上古道,南起青龙河,经河头里码头,北连汤逊湖,通向里河(巡司河),把纸张送至武昌。而古驿道则为“鄂州(今武昌)——纸坊——山坡——官塘驿——长沙”这条大唐以后最经典的驿站干道所遗留下来的路段。


灵港桥  江夏融媒摄影队 王翕摄

有水便有桥,纸坊有着江夏区现存古桥中的唯一一座三孔石拱桥狮子山三眼桥,有着400岁高龄的灵港桥曾经是通往咸宁和省城的主要古道,现在依然承载着重要交通功能。

时间再往回走2500年,武汉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广袤的“云梦泽”,而纸坊城内的棺山及附近村湾的百姓已经开始了稻作的人工栽培。这是有科学鉴定的,考古学家在棺山遗址发掘了“彩陶纺轮”、稻壳印痕和少量碳化稻谷,进而发现这里的史前文明与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同属一个时期。


街头一瞥  江夏融媒摄影队 向玲摄


时过境迁,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大部分古河道成为了地下箱涵雨水管廊,只有纸坊东北部河道依然可见。但是细心的江夏人会发现,“东港”“西港”“中心港”这些地名里仍然为水保留了位置。在安静的夏日午后,走在中心港石板路上,侧耳细听,或许还能听见底下的潺潺流水声。


字言纸语非遗馆供图

随着技术的革新,当年盛极一时的造纸技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拂去历史尘埃,纸坊的非遗传承人将唐代造纸的七十二道工序和各类造纸工具陈列在字言纸语非遗馆,并衍生创造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纸坊的历史文化还将在不断创新中继续传承。



江夏名人辈出,是朝廷重臣熊廷弼、冯京,明代著名画家吴伟,京剧泰斗谭鑫培,著名外交家魏宸组的家乡。


明代兵部尚书兼副都御史熊廷弼出生于纸坊郭家岭,他一生报国守边曾远赴辽东半岛镇守,主持修建嘉鱼到武昌的江堤,保护人民免受洪水之苦,后人称之为熊公堤,历经多次改建扩建,成为如今江夏到武昌的沿江堤防。波澜壮阔之后,遭受陷害死于奸党与昏君之手,最后尸骨还乡,葬在出生之地。


他是在纸坊土地上生长的一位英雄,是江夏人乃至武汉人的骄傲。1987年10月1日开放的熊廷弼公园就是为他而建。



熊廷弼公园 江夏融媒摄影队 柳斌摄


除此之外,横贯熊廷弼的出生地郭家岭和原墓地官坊岭北麓的熊廷弼街,熊公巷、熊公侧巷、四贤路(明兵部尚书熊廷弼、礼部尚书郭正域、大学士太子太保贺逢圣、御史吴御中)等地点都无一不表明,江夏人铭记这位抗虏英雄。


如今,15.22万平方米的熊廷弼公园内,林木葱茏、曲通幽,建有熊廷弼塑像、飞白亭、熊公祠、熊公墓,密林当中的那架前苏联产的银色退役战斗机成为了几代纸坊人童年里的经典记忆。


园内还立有项英塑像和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每年前往参观祭扫、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团体络绎不绝。


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 江夏融媒摄影队 王翕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江夏历史上出过灿若繁星的英雄豪杰,家乡人民永远为之骄傲并努力跟随:


冬日,任家湾刘国斌一家祖孙三代在刺骨的水塘中勇救落水儿童;


普通户籍民警黄继明,每天笑迎办证群众上百人次,设身处地为办事群众着想;


凌晨六点的纸坊街头,90后女护士方静和张琪跪地救人不留名,赢得万千网友点赞;


今天的纸坊,享有“一城好人、精神高地” 美誉,处处洋溢着文明谦让的气息。



每个早起上班的纸坊人,心里都会有自己惦念的那一碗粉。也许是何师傅牛肉粉店的一碗糊汤粉,也许是弘志街大牛匠心足以把瞌睡叫醒的红油牛肉粉。在赶时间的日子里,怎么着也要来一份小笼包填饱肚子。


·
舌尖美味 江夏融媒摄影队 向玲摄

纸坊街美食荟聚,江夏各地的风味在这里兼容并蓄,古驿道美食街、东湖里夜市热闹喧腾的烟火气,留住你的胃也栓住你的心。

江夏融媒摄影队 向玲摄

森林中的天使咖啡馆、把烦恼关在门外的NO BORING小酒馆,让打工人暂时放下打工魂,休憩片刻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东湖里越夜越精彩 纸坊街供图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东湖里打造院落自治样板,建设具有乡愁特色的“纸坊胡同”,居民纷纷参与其中,各尽其能、共享其成;“纸坊造”文化创意园区,则是幸福社区盘活闲置办公楼,文化赋能创意社区的成果。


·

“纸坊造”文化创意园区 纸坊街供图


最有生活气息的当属一早一晚的江夏市民休闲活动中心江夏新世纪公园。不慌不忙的晨练、整齐划一的广场舞,诠释着生命在于运动的人生信条;象棋、乐器弹唱等休闲娱乐丰富着日常生活中的边边角角……

新世纪公园 江夏融媒摄影队 王运良摄


纸坊城区街巷纵横,东西向命名为街,南北向命名为道,阡陌交通,人来人往。极少为人们所了解的是,它的兴起来自于龙井路周家山头附近的几家茶叶、豆腐商铺。


民国十三年,张韵轩先生(商户)从湖南购买7000块麻石,铺设了第一条街道——青石板路的纸坊街,长约150米。


建国初期,兴新街为纸坊建设的第一条主干道,并逐渐演变成纸坊商业最繁华的中心,百货大楼、银行大楼、武昌县电影院……


市民之家  江夏融媒摄影队 舒运平摄

地铁北华街站  江夏融媒摄影队 余甜摄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区由西向东,由南向北推进,现代服务业更新迭代,九全嘉国际广场、中百广场等新型商圈崛起;地铁7号线带着一身“凤凰橙”呼啸而来,“黄鹤之势”暗合着纸坊新城的腾飞。市民之家、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等有设计感的公共建筑彰显着摩登时代的到来;境内的湖北生物生态职业技术学院(原湖北省林业学校)、武汉工程科技大学每年涌来一批又一批青春面孔,在纸坊深厚的历史积淀里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华灯初上 江夏融媒摄影队 籍鹏飞摄

夜色纸坊 江夏融媒摄影队 曾羡慕摄



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幅日益绚丽的产业蓝图:


海康威视为龙头的智能物联产业集群,文化路、北华街沿线的金融商务、科创文创特色街区,宁港医疗器械产业园……


雨后纸坊  江夏融媒摄影队 魏松摄


如果江夏是一只昂扬向上、浴火重生的凤凰,作为凤身的纸坊街正“挺胸壮腰”“强筋硬骨”,为建设一座精致生态、集约高端的活力新城而昂首奋进。


云端之下  江夏融媒摄影队 柳斌摄



千年历史和文化的磨砺

造就气定神闲的生活日常

见过岁月长河中的大风大浪

浮云、白日、山川

才更显庄严温柔

这,就是纸坊!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熊利兵 胡香玲 曹丽娜)

制图:张钵 / 图片:江夏融媒摄影队 


责任编辑:江夏融媒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