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董园园 庹文佳 通讯员 陈雪冬
仲夏时节,万木葱茏。驱车行驶在钟祥市东桥镇永隆村,干净规整的村道与两侧的草木、民居构成一幅田园山水画。
“过去,村里2.6公里主干道宽仅3.5米,只能进,不能出。如今道路加宽至5.5米,还新修了4公里,连接钟祥4号旅游环线公路,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农特产品销售。”永隆村党支部书记施忠祯说。
村里通过整合4个公益性岗位,做好道路日常保洁、清障、除草、排水等养护,并采取积分制管理,不定期组织村民开展道路大扫除。“全村道路完好率达100%。”施祯忠底气十足。
近年来,该镇采取“财政支持、部门争取、社会募集”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财政、土地平整、水利建设、民政、移民、扶贫援建等资金,相继投入2600多万元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
路修好了,更要管好、护好。东桥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钟祥交通运输部门大力支持下,2020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全镇农村公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该镇不断创新建管养机制,总结出养护“四种”模式,打造出“四好农村路”东桥模式。
共同缔造模式。充分发动群众,开展宣传引导和实践,在各村“两委”组织下,村民爱路护路意识不断提高,主动加入日常的路域环境整治和爱路护路的监督队伍中。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路面清扫、杂草清除、行道树栽植补植,同时在发现有损坏路面、行道树现象和行为时,及时上报并予以制止。
资源整合模式。各村整合统筹林业、卫健、综治、交通等公益性岗位,重点负责农村公路的环境卫生保洁,既减轻了村在日常维护路域环境工作中人手不足的问题,也减少了村资金不足压力的问题。
专业管护模式。由各村聘请1-2人进行专业管护。行道树由村出资栽植村收益,日常管护包括路面的清扫、积水排除、行道树补植、修整、杂草的清除等。
社会化承包模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公路的管护。镇村将公路两侧的路肩带予以发包用于行道树种植,签订承包协议,明确约定行道树的品种、规格、质量以及管护责任,谁栽管谁收益。既减轻村级管护资金压力,也极大提高承包者的积极性。
东桥镇的管养模式,是钟祥市探索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投入11.15亿元完成通村公路建设1153.2公里、提档升级工程1908.095公里、新改建桥梁94座、安防工程688.032公里、县乡道改造251.3公里;研究出台《钟祥市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钟祥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围绕以路长制、美丽农村路为重点的养护体制改革,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格局,实行群众性养护、分段养护、道班养护、专业养护等多种养护模式,确定创建美丽农村路1000公里目标。
截至目前,钟祥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753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行政村公路硬化率、农村公路列养率、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到95%,通村公路、农村客运实现全域覆盖。
2020年,钟祥市被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联合推荐为湖北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区。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