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张璟祎
汉川男婴安安(化名),出生后口唇青紫,上呼吸机后仍不见好转,当地紧急联系武汉儿童医院,该院转运中心立即出动危重症转运救护车(移动NICU)前去营救。回汉后,医护找准时机启动急诊ECMO,抢回一命。10月16日,安安痊愈出院。
据了解,安安是该院接受ECMO治疗的患儿中,日龄最小且病情最重的婴儿,对于新生儿而言,在抢救中同步启动ECMO,其难度堪比“空间站对接”。

宝宝一出生血压就“跳水”
9月21日,安安在汉川出生,当天呼吸急促且经常发出呻吟,当地立即给安安上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眼看着呼吸机参数不断上调,可孩子仍旧氧饱和度低不能缓解,当地立即联系了武汉儿童医院请求转运支持。
9月22日,武汉儿童医院急危重症转运中心接到求助电话,评估病情后,医生梅娟、护士魏凌云带着新生儿专用的转运、抢救设备赶往汉川。
小小的安安躺在温箱里,呼吸机支持下仍然口唇发紫,血压不稳,全身冰凉,循环不好。结合各类检查结果,梅娟高度怀疑这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孩子随时都可能遭遇危险。
“抢”时间平安转运回汉
当地救治条件有限,当务之急就是“抢时间”——用最快的速度暂时稳定孩子的生命体征,用最快的速度将孩子转运回汉接受积极治疗。两人迅速建立了两条静脉通道,立即使用血管活性升压药物,同时积极对血容量进行扩容。经过近1个小时的努力,安安的血压一点点稳定,氧饱和度升起来,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了。
“立即转运!”梅娟和魏凌云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将孩子转移至高端转运温箱中。由于安安的身体状况经不起任何波澜,一点情绪波动都可能导致生命体征出现“大跳水”。
路上,医生给予充分的镇静,让安安暂时安稳地“睡一觉”,维持非常脆弱的身体平衡。从汉川到武汉,路上约63公里,救护车拉着警笛一路飞驰,只用了约1小时平安抵达武汉儿童医院。
举全院之力待一线生机
回到武汉,新生儿内科曾凌空团队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经过医护人员抽丝剥茧的诊断,安安的原因终于明确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两者相互影响,生命危在旦夕。
虽然第一时间给予了高级别针对性治疗,效果仍旧不理想。安安数次出现心率下降,血压“跳水”,他的心肺功能已经难以维持身体的需求。
曾凌空紧急发起了多学科会诊,心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科室专家迅速集合,综合评估后给出意见:启动ECMO。
安安的生命体征不稳定,这给上ECMO带来不小的难度,首先是置管难。新生宝宝的血管本就细,再加之血压极低,安安的血管穿刺难度成倍增加;其次是时机难,安安的心肺已经难以维持稳定,要在心肺复苏的同时进行ECMO置管,这属于“急诊ECMO”,是ECMO上机中难度最大的一种类型。按部就班的ECMO已经是新生儿科的尖端技术了,急诊ECMO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因为一边进行持续心肺复苏,留给医护人员的机会只有一次,所有人员分成四组各司其职。新生儿团队持续抢救,ECMO手术团队和麻醉团队消毒等待,重症团队ECMO机器开机,举全院之力,等待一线生机。
新生儿科4名医生组成的小组,轮番为孩子心肺复苏,20分钟、40分钟、接近1个小时的时候,安安的心率暂时提高到了100次/分以上,曾凌空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现在!”心胸外科陈义初、余帅、冷静迅速进行颈部静脉和动脉的置管术,重症医学科程行峰、李小丹迅速开动ECMO机器开始运转,麻醉科全程守护。
随着ECMO运转,暗红色的血液变得鲜红,回输至患儿体内,9月24日19:00,ECMO上机成功。
救治难度最高、年龄最小的ECMO救治病例
ECMO上机后的24小时,安安仍处于危险期。新生儿内科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在安安身边。
为确保万无一失,医院线上与经验丰富的广州妇儿中心ECMO团队取得联系,获得线上支持。ECMO运转了110个小时,安安的心、肺功能一天天好转,9月28日顺利撤机。撤机后,安安血氧饱和度稳定,心肺功能重新“上岗”。
10月16日,安安出院的日子。ECMO团队悉数到场,是大家的努力才创造了奇迹,大家也要一起护送安安出院。
据曾凌空介绍,ECMO是目前抢救心肺功能的终极手段,通过机器模拟人体心肺的正常运转。不同于成年人,给新生儿进行ECMO治疗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
成年人ECMO时监测参数有正常值,新生儿机能尚未健全,有些指标缺乏正常参数,而且上机置管难度极高,尤其是急诊ECMO时堪比“空间站对接”,要求医护人员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功底。
据了解,武汉儿童医院是省内开展新生儿ECMO救治病例数最多的医院。安安出生后72小时内接受的ECMO治疗,刷新了武汉儿童医院进行ECMO救治的最小年龄纪录,同时安安也是该院ECMO救治的患儿中难度最大,病情最为危重的患儿。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