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雪茹 杨千帆
在人来人往的武汉江汉路步行街,有这样一家湖北特产馆——恩施小土豆、襄阳葛根粉、随州香菇、洪湖藕粉……湖北各色农产品陈列此处,琳琅满目。大厅正中央一块印有“退役军人农企产品专区”的展牌十分醒目。
“这些不是普通农产品,是山里人的生计。”10月1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馆里认识了它的经营者——代坤,就此揭开了一段8年的奋斗史,和一份深深的乡土情。

从军营到田埂“兵支书”的华丽转型
“退役军人”“村支书”“助农主播”“90后青年”……代坤的身上有很多“标签”,但他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农村娃”。这也是后来让他与农货结缘的主要原因。
2012年,代坤在湖北随州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空军地勤战士。服役期间,因表现突出,代坤获评“优秀士兵”“五好士兵”等荣誉称号。
2017年,退役返乡的代坤走上了创业之路,开始销售白酒。由于前期没有进行充分的考察,产品销路一直打不开,首次创业,代坤就花光了积蓄,还欠下近20万元的债务。“那时候还睡过地下通道,但那些苦对我来说都不叫苦。”代坤回忆道。
2018年,带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拼劲和韧性,代坤在广州迎上了“直播带货”的风口。每天拍摄剪辑10条以上的视频内容、练习直播10个小时以上……就这样,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9年,他已经在广州建起了万平米直播基地,全网粉丝破百万,孵化网红近千位。
“但我还是没法忘记,我的根在农村。”谈到为什么要回到湖北的农村,代坤就只有这简单的一句话。同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家乡农产品滞销的消息,辗转难眠。“我有直播经验,老乡们有难处,青年党员不扛旗谁来扛?”

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他毅然带着1亿元资金和20余家企业归乡,创立“农恋集团”。“‘农恋’就是恋着农业、想着农民。”望着如今集团门口占满一整面墙的企业名,代坤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2024年7月,代坤受随县三里岗镇党委的聘任,担任吉祥寺村第一书记,从此他实现了由“退役军人”到“带货主播”再到“兵支书”的三级转变。现在的他仍记得刚回村当书记那会儿是啥感觉——一个字:难!怎么办?还是一个字:干!
核心团队把家安在助农一线让山货长出“产业链翅膀”
“兵支书”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扎进田间地头。很快他便总结出许多地方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缺标准、缺渠道、缺品牌。
于是,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代坤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在线下,成立合作社,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取暖;开展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苗子,教大家科学种,不能靠天吃饭;深加工提价值。光卖地里新鲜的农产品不行,容易烂,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升村民抗风险能力。
在线上,他拿起“直播带货”这一“新农具”,带着专业团队,扎根到村里地头直播。每天下午雷打不动开播。从直播间只有30个人看,干到3000多人围观。直播专卖随州本地香菇、葛根粉、八月瓜等产品……30多种土货,利用网络的力量,和千家万户的餐桌连起来。

如今,代坤及其团队的助农足迹遍布全国10多个省份,累计开展助农直播600多场,卖出了500多万斤的农产品。而他的直播背景永远是田间地头,他的身边永远是村里的父老乡亲。
“得找准每个村的‘一品’,围绕它打造产业链。”代坤不断总结经验,最终他把“一乡一品一产业一带头人”带向全省。在随县三里岗镇贾家湾村,他带团队开发八月瓜果干、果茶,带动120户4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在武汉黄陂区青云村,他打造武汉首个农业电商直播基地,让土鸡蛋日销3万枚,农产品月销超500万元;在襄阳南漳,带动100多户种植300多亩葛根,形成“种-收-研-产-销”联农带农模式。
“但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帮得了一个村、一个县,能帮完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吗?”此时在代坤心中,谋划了一张更大的“行军图”。
把“新农具”“新农活”教给更多的“新农人”
“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是新农活。”这是代坤在电商培训班上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他所培养的“新农人”首要瞄准退役军人这一群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代坤总说,他的使命不只是帮乡亲们把山货送出大山,更要把“卖货的本事”“新思维”变成扎根乡村的“活技能”,把懂电商的新人才留在田间地头。依托集团30余名专业讲师,他和团队免费为退役军人开起电商课——截至目前,200余场培训覆盖超万人次,500余名退役军人主播从这里“毕业”,1000多名战友靠着这门“新农活”实现了就业创业。

退役军人曾辉的葛粉加工厂曾一度困于销路,月销售额勉强维持3万元。代坤团队找上门,从流量扶持到运营指导手把手教,如今厂子月销直接跃升至100万元,还拉着15名战友一起上岗。“代书记不只是帮我们卖货,更教我们做品牌,这下日子总算有了奔头!”曾辉的话里满是感激。
这样的成果,也让代坤满心欣慰:“比预期好太多!”为了让战友们稳得住、干得久,农恋集团在全国打造了4个产业园区,孵化出超300家网红经营实体,还培养了27名专属主播、签2000余名合作主播——把他们全纳入助农体系,从稳定供应链到专业运营指导,再到精准流量扶持,一路保驾护航。
谈到未来,代坤眼里满是干劲:“下一步想把培训的‘朋友圈’再扩大,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都想拉进‘新农人课堂’。”这份规划恰好迎来了恰逢其时的助力——今年9月,湖北省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全省新生代企业家、新就业群体负责人培训班,特意邀请代坤参与。培训班不仅为他搭建起跨领域交流平台,让他得以对接更多企业资源、拓展合作渠道,也为他后续推动新农人培训与企业资源对接提供了新思路。
“今晚九点得飞内蒙古,那边等着我帮老乡卖牛羊肉哩!”说着,他把几包挑好的随州香菇塞进行李箱,“顺便把咱湖北的好货带进内蒙古的直播间。”江汉路步行街上的“湖北好货”特产馆虽不大,却装下了这位“90后兵支书”沉甸甸的乡土情,也装着他让“新农人”遍地开花的大梦想。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