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竞恒、通讯员肖莉、王越)“最新鲜的萝卜,夜里3点刚摘的!”10月15日一大早,武汉经开区神龙大道蔡家市场周围,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如期而至。无论是老蔡家市场,还是去年12月新建的蔡家便民服务区,一排排带着露珠的蔬菜都整齐摆放在摊位上,等待市民挑选。炸鱼丸、煎包子、热干面等早点商铺升腾起温暖的烟火气。
蔡家市场虽体量大,但仍无法满足周围居民买菜和购买小商品的需求。
然而就在半年前,这里还是令周边居民头疼的“堵心路”。蔡家市场周边是武汉经开区人口最稠密的区域之一,市民们强烈的买菜和购物需求,让原有市场显得捉襟见肘。渐渐地,流动摊贩在市场门口越聚越多,摊位延伸到机动车道。狭窄的人行道变得拥挤不堪,卖菜的摊贩、买菜的顾客与过往行人摩肩接踵,摊贩因抢位置争吵不休,市民买菜找车位要绕好几圈,整条路变得混乱不堪。
蔡家市场隔壁,建起了新的临时市场。
“买菜‘刚需地’变成了‘城市痛点’。”沌阳街道综合执法中心队长王思,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禁摇头。那段时间,他们经常收到附近居民的投诉。
转机出现在去年4月。借助神龙大道路面改造的东风,经开区城管、沌阳街道与交警中队组建工作专班,将道路改造与周边环境焕新一体化推进。经过多方协调,经开区将蔡家市场隔壁的非机动车停车场,改造成第二个菜市场。去年12月,新市场开业,工作组采取“街道搭台、城管说理、交警讲险”的模式耐心劝导,流动摊贩在市场里扎下了根,告别了东奔西跑,迎来了稳定的生计与客源。
蔡家便民服务区内也很热闹。
“不用再把自己的摊位搬来搬去了。”刘金虎成为首批入驻的商贩之一,如今他的水果摊积累了不少老顾客。住在附近蔡家村的罗玉珍婆婆,带着凌晨刚摘的萝卜、芋头、辣椒等蔬菜,坐在市场侧面售卖。据了解,有固定摊位的商贩每月需缴纳适量摊位费,而针对罗婆婆等年长、患病的困难摊主,街道申请专项补贴减免租金,既让摊主安心经营,又让市民买到实惠菜。
针对罗婆婆等年长、患病的困难摊主,街道申请专项补贴减免租金。
为解决停车难题,工作组在周边协调开辟出两个停车场,新增近200个车位,并实行1小时免费制。交警和停车场运维方持续优化停车体验:根据市民反馈,在入口增设“剩余车位”电子屏,出口张贴“蔡家市场便民疏导点”指引标识,方便市民快速找到车位和市场。
新开辟的生态停车场,解决了买菜市民临时停车的需求。
街道定期召开“市民座谈会”收集建议:市民反映“买菜累了没地方歇”,立即在疏导点角落增设休息凳;有市民说“早市灯光暗”,马上联系城管加装LED灯;还联合环卫部门增加保洁频次,让市民逛得舒心、停得安心。为了保持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执法队员们还根据早晚“买菜高峰”调整自己的执勤时间,从清晨6点半就在此开启了自己一天的工作。
如今的街道变得整洁有序。
如今,两大菜场已成为周边居民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原来的260个马路摊中,130个进疏导点、50个进市场自产自销区,80个不符合规定的摊位规范转型;神龙大道早晚高峰拥堵彻底消失,通行时间缩短至3分钟,摊主营业额平均上涨两成,投诉量下降95%,市民满意度大幅提升。从每周三开始,这里客流量便持续攀升,仅周末两天就达到5万人次,昔日的“堵心路”真正变成了惠及八方居民的暖心场所。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