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9月26日,一场秋雨浸润着秭归县城,家住秭归县茅坪镇河东花园小区的78岁王奶奶家中却洋溢着浓浓的暖意,秭归县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工作人员冒雨上门,为她办理了不动产权证面签确认。更让她惊喜的是,当天下午,就拿到了不动产权证。
图丨为不方便出行老人提供上门面签服务
这场从“上门面签”到“当日领证”的闭环服务,不是偶然,而是秭归不动产登记10年改革发展的生动缩影。
时间指针拨回至2015年11月12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秭归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当地土地、房屋、林地、耕地等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四统一”组织架构就此建立,彻底告别了过去不动产登记“多头管、多头跑”的分散状态。
2016年1月8日,秭归首本不动产权证书正式颁发,接过证书的市民李燕惊喜地说:“过去办证要跑断腿,现在不到一周就拿到了!” 这句话道出了秭归不动产登记改革起步时给群众带来的直观改变,也标志着当地不动产登记工作正式步入正轨。
图丨秭归县首本不动产权证书
10年来,秭归不动产登记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让便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针对像王奶奶这样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群体,“上门服务”成了常态。2023年,秭归率先在全市实施居住权的不动产登记,并成功办理全国首笔“村民不动产权证居家办”业务,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完成登记领证。
图丨为茅坪镇居民上门办理房屋线上转移登记
图丨在沙镇溪镇大岭路福利院,为92岁老人上门面签
图丨为残疾老人上门面签
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秭归不动产登记服务同样给力——2024年4月1日,茅坪镇九里村引进的电力仓储项目,一天内就办结了《建设用地批准通知书》《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等“五证”,实现全市首宗村集体土地“五证同发”。项目负责人韩女士拿到证件时感慨:“国家这么支持乡村振兴,部门服务真的便民高效,相信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
图丨湖北澳芮井新材料有限公司某生产项目“五证同发”
不仅如此,10年来,秭归还用实实在在的数字书写着民生答卷:累计完成不动产登记199676件,为4174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办理产权证书,让搬迁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证”;推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已办理证书90907本,给万千农户吃下“定心丸”;开通“互联网+不动产”服务,实现预告登记、抵押登记等业务全程零见面办理,累计办理13902件;推动“不动产+水电气同步过户”,3678 户群众免去了多部门跑腿的麻烦;落实“登记、交易、缴税一窗通办”,14356件业务实现“一次受理、并行办理”。
图丨为归州镇官庄坪村村民发放农房不动产权证
图丨为郭家坝镇村民发放不动产权证
改革的脚步从不停歇,面对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的新挑战,秭归始终主动破题。
过去,部分建设项目审批周期长、群众“办证难”曾是困扰。2024年,当地集中力量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成功解决6个小区安置房产权登记问题,为506户居民办理了产权证书,水田坝乡一位居民拿到证书时说:“搬进来10多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红本本’,心里踏实了!”
图丨水晶湾项目“交房即交证”活动现场
在产权覆盖范围上,秭归也持续拓展:2021年起探索开展林权确权登记,如今已实现常态化;2023年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并实现实时更新汇交;2024年又在全市率先启动完成国有水库不动产登记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土地到水域,秭归全域产权保障网越织越密。
流程的优化,更是让“秭归速度”不断刷新。10年间,不动产登记流程从最初的申请、受理、审核、复审等9个环节,精简到如今的申请即登记1个环节;登记时限从30个工作日,逐步压缩到1个工作日,部分业务甚至实现“即来即办”;需要群众提交的材料也大幅减少,能通过部门信息共享获取的,不再要求重复提供。
图丨精简办事流程,实行税费一窗通办
截至目前,秭归的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共享量已超72万次,“跨省通办”“全省通办”覆盖12项高频业务,累计为企业减免登记费247万元,在保护群众和企业产权、保障交易安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站在《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施行及全国首本不动产权证书颁发10周年的节点回望,一本本不动产权证书,是群众财产权益的“护身符”,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更是秭归10年发展的“见证者”。
“但改革之路从无终点。农村集体林权地籍调查、落实农村‘三权分置’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全域自然资源地籍数据库等新任务,仍在等待我们去攻克。”秭归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覃晓峰表示,将继续秉持“保护产权、登记为民”的初心,在新征程上破解新难题、探索新路径,让不动产登记服务更有温度、更具效率,持续为秭归的发展书写更多精彩答卷。
通讯员:乔伟、杜小平
原创:邹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