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东宝区牌楼镇:古艺新生 “船”承里的文化之乡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5-10-09 22:39:01

在荆门东大门,有一座小镇名为牌楼镇。这里不仅承载着63.68平方千米的土地与1.5万人的日常,更承载着一项跨越时空的民间艺术瑰宝——采莲船。

作为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牌楼镇以“十班家什”“采莲船”两项非遗项目闻名遐迩。尤其是采莲船,这一起源于传统年节、以竹为骨、以彩为衣的旱船舞蹈,早已不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

图片

熊兆堂、刘兰芳表演采莲船

“锣鼓家什响起,玩船开始。”一位女子立于彩船之中,模拟行船之姿,艄公持篙、艄婆摇扇,三人默契配合,演绎出撑船、过滩、搁浅等生动情节。唱腔淳朴、即兴吉祥,更特别的是,牌楼的采莲船还有“武玩”绝活——翻筋斗、大劈叉,动作刚劲,韵味独特。

技艺的传承,关键在人。

熊兆堂,1942年生,是荆门市采莲船非遗传承人。自拜师学艺起,从艺已近七十载,他已表演万余场,授徒五十余人,不仅精于表演,更擅长手工制作彩船。他带着采莲船走上了中国艺术节、油菜花节和无数城乡舞台,让传统艺术一次次焕发新生。

图片

刘兰芳表演采莲船

而新时代的接力棒,正在传递。

刘兰芳,自1998年拜师熊兆堂以来,便全心投入采莲船的传承事业。如今,她已成为区级非遗传承人,并已申报市级荣誉。她不仅擅长表演和演唱,还能独立扎制花船。2021年,她担任牌楼镇民间艺术团团长,在恩师熊兆堂的指导下,汇聚起一支120人的表演队伍和40人的腰鼓队。将采莲船、舞龙、海马、秧歌等十余种民间艺术融为一体,每年演出超百场,成为本地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图片

熊兆堂和刘兰芳的师徒合影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项技艺,到一个品牌。

在市、区、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民间文化已被纳入长远发展规划。传承有序、创新不断,古老的采莲船不再只是节庆里的热闹,更是乡村振兴中的文化符号。它驶过岁月的河流,载着几代人的热爱与坚守,正以更自信的姿态,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图片

牌楼镇民间艺术表演队表演掠影

这是非遗的传承,也是时代的回响。一条彩船,一方文化,一座小镇,正以一种温暖而坚韧的方式,告诉世人:传统从未老去,它只是在不断寻求新生。(来源:东宝区牌楼镇)

责任编辑:周斯琴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