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近年来,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深刻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崇高使命。从何慧民师傅几十年如一日的国庆保电坚守,到驰援郑州抗洪抢险的英勇壮举,再到日常保电工作的精益求精,该公司的员工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编织着一段段光明守护的传奇篇章。
10月5日晚上7点,当秋意的微风轻轻地拂过贡水河,美妙的音乐伴着阵阵歌声。龙舟在桥洞下翩翩起舞,铁花飞扬而起回应着游客的呐喊,不远处的墨达楼上映着七彩斑斓的灯光。远处的舞台灯光骤然亮起,人群爆发出欢呼声。何慧民却无暇观赏,他的目光紧盯着屏幕上的曲线,手指快速在记录本上勾画,嘴上念着:“C相电缆连接头温度45℃,一切正常!”何师傅背着工具包,踩着湿滑的台阶望向地下电缆井。手电筒的光束里,密集的线缆交错盘踞,他俯身用红外检测仪一寸寸扫描,雨水混合着汗水从鼻尖滴落……直到确认最后一台环网柜运行正常,他才长舒一口气,严肃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每当夜晚,贡水河畔的音乐喷泉便如约绽放,五彩斑斓的灯光与跃动的水柱交相辉映,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驻足观赏。然而,在这璀璨光影的背后,是何慧民师傅默默进行的保电巡检。二十年间,他从初涉此道的紧张忐忑,成长为如今的从容不迫。“记得在2005年第一次踏入‘电力110’的时候,春节保电那天晚上,手心里全是汗,生怕哪个环节出问题。”何师傅回忆道。而今,他已成为同事们心中坚实的“老黄牛”。每当夜幕降临,他总是提前半小时进行最后的巡检,不放过任何一个接头、每一个开关,确保电力供应的万无一失。他的坚守,不仅稳定了电力的供应,更守护了无数家庭的温馨与欢乐。
何慧民师傅至今已坚守在宣恩县城区保电岗位二十年, 从最初的电力110,到配网抢修班和如今的珠山供电服务站安全员、保电负责人,何慧民经历和负责了不低于500场次大大小小各类保电任务,均以配变“零烧损”、公用线路“零跳闸”、供电服务“零差错”的保电目标,为地方党委政府和各级公司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然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何师傅有时刚踏进家门就不得不返岗,那些答应陪妻子共进晚餐、陪儿子去游乐场的承诺,只能一次次地遗憾落空。幸运的是,家人给予了他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妻子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全力以赴,做好后勤保障,毫无怨言。这份理解与支持,成为了何师傅坚守岗位的强大后盾。
保电工作,绝非易事。何师傅所面对的,往往是环境特殊的保电现场,他只能独自往返于工作点之间,搬运沉重的电缆线,并根据保电负荷的大小、线路及端子口径、相序相位等关键信息灵活调整方案。每次放线收线,都是汗流浃背,手套磨破了一双又一双。但正是这些挑战,铸就了何师傅临危不惧、忙而不乱的工作风格。他的电缆接入时间,从最初的5至6小时缩短至3至4小时,电缆线路的排列也从杂乱无章变得井然有序。无论是曾经支援地市兄弟单位抗冰抗洪抢险、全停检修,还是±800千伏金上线特高压线路5级风险防控等保电任务中,均得到了受援单位的高度评价。
时间回溯到2021年7月,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城市内涝严重,电力设施大面积瘫痪。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迅速响应,组建了一支抗洪抢险保电突击队。何慧民作为运维检修部的精英,主动请缨,踏上了千里援豫的征程。80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披星戴月,一路疾驰。途中,为了驱散疲惫和困意,何慧民与队友文丕江不停拉家常、聊天,用坚定的信念和相互的鼓励支撑着彼此。经过13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他们终于在凌晨抵达郑州。面对炎热的天气、无水无电的困境以及淤泥杂物堆积、施工环境恶劣等重重困难,他们迅速进入状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电力铁军精神,全力投入到抗灾复电工作中。
“这点吃的,你们拿着,感谢你们!”一位老人带着孩子走到何师傅面前,颤颤巍巍地递出一袋零食。“2020年,全国都在支援湖北,现在该我们来支援你们了!”何师傅紧紧握住那双苍老的手,深情地说。
在英协广场小区保电现场,何慧民与队友们火速将发电车接入指定地点,检查线路无误后,果断启动发电车。随着发电车的轰鸣声响起,小区立即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居民看到电来了,纷纷欢呼雀跃,对何慧民和队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赢得了群众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何慧民师傅,只是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众多保电服务人员中的一个缩影。在公司里,像他一样的一线员工还有很多,他们分布在各个岗位,共同为电力供应的稳定与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迎峰度夏、防洪度汛等关键时期,公司的保电团队总是冲锋在前。他们提前谋划、科学组织、反复演练,确保各项工程按期投产。面对繁重的建设任务,他们坚守在高温酷暑的施工现场,每天奔波忙碌,帮助解决现场遇到的各类棘手问题。
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是国网宣恩县供电公司对社会的庄严承诺和坚定担当。无论是何慧民师傅的十年国庆保电坚守、支援郑州的英勇无畏,还是日常保电工作中的细致入微和创新驱动下的科技引领,都展现了公司员工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践行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他们用汗水与智慧点亮了宣恩县的每一个角落,让光明永续!(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李绪论)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