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国庆坚守“红帽子港湾” 知音加能站的温暖常在
湖北日报 2025-10-05 20:52:34

武汉市知音湖畔,中国石化知音加能站的红色屋顶始终醒目。这里曾与火神山医院一墙之隔,在抗击病毒的烽火岁月里,它不仅是能源补给站,更被救援队伍亲切地称为“红帽子港湾”。

今年国庆长假,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圆的喜悦和休闲的时光中,知音加能站的员工们依然坚守岗位。

这份节日里的坚守,正是“红帽子港湾”温暖传承的生动写照——无论何时,这里始终为前行者点亮一盏灯,温暖一颗心。李郑军、李雯、李爱民,三任站长,三种风采,同一种信念,让“红帽子港湾”的温暖常在。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轰鸣的机械声在隔壁响起,4000多名建设者昼夜鏖战,加能站成了建设前线的后勤补给站。李郑军带领4名员工,24小时不间断为工人烧水、泡面,累计供应热水200余壶,一连烧坏了6个水壶。几天下来,施工人员都知道,中国石化加能站是能供大家栖息的“红帽子港湾”。

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李郑军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是无数抗疫英雄默默付出的缩影。

2025年4月1日,李郑军将知音加能站的站长接力棒,郑重地交给下一任站长李雯,并嘱咐:“抗疫精神不是口号,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

01.jpg

1997年出生的李雯,身上总是带着一股年轻人的朝气与拼搏。2022年,大学毕业的她,进入中国石化湖北武汉石油油气营销部机关工作,负责营销数据分析。为了更好地适应手头工作,2024年11月,她到一线加能站锻炼。

知音加能站是她当上站长的第1个站。接过接力棒后,李雯暗暗发誓,要将这份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住进站里后,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向身边优秀的站长和同事学习,从优化加油服务流程到提升员工服务质量,从组织站内文化活动到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每一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

一次,大车司机陈师傅从知音站路过,恰逢当天是端午节,他一天水米未进。刚进站,李雯就面带微笑地送上了一挂粽子。

“当时我一身的疲惫感瞬间消失了。”陈师傅回忆,李站长还贴心地为他添满了热水。后来,他每次送货都会进站跟员工攀谈解乏,加满油、添满水再继续前行。在李雯的带领下,知音加能站将温暖传递,仍旧是司机心中的“避风港”。

03.jpg

2025年8月8日,李雯因工作原因调任,接手知音加能站的是一位“老石化人”李爱民,她在加能站工作了22年,与年轻人不同,她身上有着岁月沉淀后的沉稳与干练。

刚到知音加能站,她就迅速熟悉了站里的各项情况,从油品库存到设备运行,从员工情况到客户群体,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面对站里偶尔出现的突发状况,她总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冷静应对,迅速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而李爱民对员工的关怀,从不止于工作,守望相助、同舟共济成为站点里最闪光的瞬间。

“她来了,我就有饭吃了!”站里青年员工、重庆小伙儿张宏伟说,因为不会做饭,他总是天天点外卖,点的次数多了,李站长就注意到了。自那后,每天早上都会带一份她自己做的早餐,有时是香喷喷的胡辣汤,有时是热气腾腾的包子,有时是营养丰富的鸡蛋饼,每一口都是家的味道。

除了给站内员工带过早餐,经常有到店里没吃早饭的客户,也尝到过这份定期供应的爱心早餐。一份份早餐,传递着温暖与关怀,让这个小小的站点,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02.jpg

三任站长,同一种精神。如今,在知音加能站,全国首座加能站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教育基地常年开放,每年接待上万名参观者,中国石化的员工们主动担任着义务讲解员。他们用真实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让抗疫精神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通讯员王志军、陈艺婷)

责任编辑:张爱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