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胜、通讯员廖娟)9月28日,大冶市金湖街道的姜桥制氢工厂,一辆公交车驶入后短短几分钟加满氢气后离开。据介绍,包括12辆氢能公交在内每天有上百辆车来这里加氢。
这个制氢工厂可不简单,作为湖北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背后是国内首个岩穴储氢工程。该工程利用当地挖空的废弃矿山内部空间,建造长30米、直径5米的圆柱形储氢硐室,通过近百米的输送管道,安全储存工厂产出的富余氢能。
姜桥制氢工厂,主体建筑包括制氢车间、氢气球罐、压缩机车间等
同时,金湖街道以建设制氢工厂为契机,开展“光伏+矿山修复”模式改造。姜桥制氢工厂旁,100多米高、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山上,山体坡石已处理平滑,裸露的矿山上铺满了光伏架和光伏板。这里的光伏板发电,利用电能将旁边湖泊的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然后进行储存。据介绍,该项目年产绿电4亿度,年减排22.78万吨二氧化碳。专家介绍,光伏板的铺设,更有利于下面喜阴植物的生长,对矿山修复有好处。
裸露的山体上铺满光伏板
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氢能被称作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目前,国内氢能的规模化、安全化储备以及全产业链运营还处于探索阶段。
“用废弃矿山的山体作为巨大储气罐,经济又安全。”工程的施工方中冶武勘工程设计院总经理陈斌介绍,该项目是我国对岩洞大规模储氢技术的首次探索,由中冶武勘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武汉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科研攻关。
以往,氢气通常储存于地面钢质球罐中,存量有限、造价偏高,还非常占用地面空间。利用废弃的岩洞储氢则具备储量大、成本低、安全系数高等特点。大冶市矿山资源丰富,很多废弃矿山适合作为岩洞储氢。
“每天生产六吨多氢气,氧气有几十吨。5分钟就能给一辆公交车加满氢气。”投资方光谷东国投项目负责人曹博说,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总投资34.37亿元,涵盖光伏发电、绿电制氢、氢储运加等全产业链,大冶还有3个废弃矿山在建加氢站。
加氢站只是大冶开展矿山修复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仅大冶已闭库的尾矿库就有148处。大冶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宜企则企”的原则开展矿山生态修复,5万亩耕地实现复垦,一批招商引资回来的企业顺利落地。
大冶市金湖街道平原村村民左咏梅介绍,金湖街道在开展这一带山体修复之前,他们村里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污水横流,葡萄、黄桃等水果种出来都没味道,矿山修复后建起了加氢站和金湖生态园,现在裸露的矿山没有了,环境好了,产业也有了,家门口就可以找工作,种出来的阳光玫瑰甜似蜜,黄桃也在网上俏销。
工矿废地变成金湖生态园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