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从“丹青手”到“卖货郎” 湖北美术学院驻村工作队"多面" 绘就振兴画卷
湖北日报 2025-09-17 16:52:32

湖北日报通讯员 黄飞鸿 王源新

初秋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乐坪镇洞口村,晨雾未散,玉米地里已有动静。

湖北美术学院驻洞口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马境蹲在田埂上,手持速写本勾勒玉米拔节生长的模样——这是湖北美术学院驻洞口村工作队的日常。

自驻村以来,这群“带画笔的帮扶人”以村为家、视民为亲,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艺术点亮乡村,书写着温暖故事。

从“丹青手”到“卖货郎”

马境连续三个清晨蹲在玉米地旁,为《家乡的绿》写生。速写本沙沙作响,她将玉米叶的露珠、茎秆的挺拔等揉进线条。起初村民好奇玉米有啥好画,马境便拉着他们聊播种、施肥,把丰收期盼化作画纸上的鲜活色彩。她把画室搬进村,油画里的玉米地藏着乡愁,村民总能认出自家田地。如今,《家乡的绿》挂在村活动室,马境仍在画青山、绿水与村民笑容,以笔勾勒洞口之美,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1.png

驻村工作队马境老师正在参与艺术创作

洞口村水果玉米丰收,村民却愁于销路。队员黄飞鸿想到了宜昌助农主播“波哥”,当即与洞口村党支部书记张先军带上玉米样品,凌晨五点驱车一小时赴渔洋关镇洽谈。抵达后,众人顾不上擦汗,煮玉米、介绍村情,最终说服“波哥”直播助销。直播当天,工作队全员上阵:湖北美术学院驻洞口村第一书记郭洪亮当“主播助理”搬玉米,马境现场绘玉米包装图吸睛,黄飞鸿在田间协调采摘打包。镜头里玉米堆成小山、村民笑开颜,镜头外订单不断,700斤玉米当日售罄。村民感慨:“以前怕卖不出去,现在工作队帮搞直播,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驻村工作队黄飞鸿老师正和助农主播“波哥”直播带货

农产品的“颜值设计师”

解决玉米滞销难题后,工作队深知乡村振兴需“种得好”更要“卖得好”。他们发挥专业优势,为农产品设计专属包装:给葛根粉定制印上土家族传统纹样的礼盒,为土家腊肉设计带有乡村风景的真空包装袋。普通农产品换新装后成“网红特产”,工作队还对接学校工会推进“消费帮扶”,今年上半年便助村民售出农产品超10万元。看着村民拿卖货款时的笑容,大家明白,小小包装设计不仅提升农产品价值,更拓宽了致富路。

湖北美术学院“乡村振兴设计工作坊”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湖北美术学院师生为五峰县礼尚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农产品设计特色包装

乡村里的“艺术课堂”

艺术既扮靓乡村,也滋养村民内心。9月初,洞口村乡村美术馆建设现场,工作队与村干部一同布置画作。墙上既有湖北美术学院师生捐赠的作品,也有村民创作的乡土画作,青年讲师的《长乐坪村夜》尤为显眼,深沉色调与灵动笔触勾勒山村暮色,村民称“画的就是家门口”。

每到周末,村委会活动室变“美育课堂”,队员教孩子画水彩、做手工。村里10岁孩子原本内向,逐渐变得开朗,还期待地说:“以后我也要用画笔把洞口村画得更美丽!”

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青年画家陆青宁向洞口村捐献画作《长乐坪村夜》

湖北美术学院志愿者们带领洞口村留守儿童参与“水拓魔法盒”课程

连日来,湖北美术学院驻洞口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以“艺”为桥,将艺术之美融入乡村振兴的每一个角落,更以艺术为纽带,唤醒村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让美育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让传统纹样在农产品包装上焕发新生。

责任编辑:包东喜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